拼厚度vs玩几何:中式城墙和欧洲城堡谁更强?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拼厚度vs玩几何:中式城墙和欧洲城堡谁更强?

null

null

编者按:在生物研究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词叫做“共同进化”。这种所谓共同进化,是指两种生物在相互竞争或者处于捕食与被捕食关系中,双方为了能够更占优势,而展开的激烈竞争大战。不过这种关系实际上并不止存在于生物之间,实际上在人类军事上,也有一个共同进化的典例,那便是人类城市防御,与攻城战之间,长达数千年的较量。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提到了孙子对于作战时,他认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其中的“其下攻城”,可以说是渗透出整个人类战争史,所有将领,对于攻城战的无奈态度。虽然城市的争夺,往往是战争最核心的目的,但即使时至今日,攻城战却依然需要消耗最多时间和精力,以及大量人力物力。

null

在古典时代早期,伴随着城市的出现,围绕城市的战争边就此开始。不过城墙的出现究竟是始于城市出现之后,还是在更早之前就已经出现,这点已经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城墙这一防御工事的出现,对于当时的战争无疑是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null

城墙这种古老的防御措施,在之后的数千年时间里也因此一直都是人类城市的保护神。不过相对地,在城墙出现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围绕城市的防御措施,对于进攻方来说,无疑是相当棘手的大麻烦。

null

▲古典时代古希腊著名的特洛伊城,就曾阻止了古希腊联军多年的进攻

也对城墙本身,能够进行有效的破坏之前,城市的攻防,就在于如何能够将攻城士兵尽可能多的送上城墙,而反之亦然。不过就像《墨子·公输》中,公输般作为攻城方最后的惨败。在没有能够大规模有效压制城墙守军的手段,并且攻城器械还颇为粗糙的年代,攻城一方的困难可以说是无比巨大。因此更多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工程作业,来对城市进行长时间的围困。

null

▲战国水陆攻战图中出现的早期云梯(左下)

不过伴随着中国的人力投石机和古希腊的重型弩炮出现,攻城方与守城方之间的的差距得以有所缓解。虽然这一时期的这些攻城器械,依然无法对城墙本身造成太大的破坏,但是却可以对城市守军,进行有效的杀伤和震慑。尤其是人力投石机攻击时的抛物曲线,甚至可以越过城墙,对城市内部进行破坏,这种攻击方式虽然因为精准度问题,大多不会造成确切的破坏,但是却也可以对城市守军和民众的士气带来极大的破坏。

null

▲人力投石机

也因此,对于守城方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方面提高城墙本身质量和高度。而伴随这人类工程技术的发展,在攻城武器还很难有效破坏城墙的时代,工兵们就已经开始通过地道以及制造各类攻城车,甚至在唐太宗围攻安市城时,更是直接堆起了可以俯攻城墙的土山。为了应对这些愈加复杂的攻城技术上的变化,城墙的建造者,不得不开始越来越多的寻找更多的策略。

null

古代攻城的地道战,不过地道对城墙的破坏,一般主要是像欧洲相对独立的塔楼等会比较有效,而对于正面城墙来说,则很难因为地道而倒塌。因此在中国的攻城战中,地道大多是为了向城内运送兵力,而非破坏城墙。

null

这其中最为精彩的,自然当属欧洲中世纪的城堡。为了应对各种攻城车的进攻,欧洲工程师们将突出的塔楼设计的高于城墙,这样便可以对进攻方的攻城车甚至一些攻城塔,行成俯瞰攻击的优势。而后来又为了对抗工兵们通过地道对城墙塔楼的破坏,欧洲的工程师们又巧妙的将塔楼从原本罗马式的方正塔楼,改建成全新的圆形塔楼。同时城堡内部越加复杂的构造,也让攻城方即使通过城门或者被地道破坏的城墙缺口,攻入城堡之中也往往不得不经过更多的血战,才能完全那些城墙。

null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欧洲中世纪这些城堡的设计,无疑是攻城方的噩梦

不过伴随着12世纪,一件新的攻城武器的出现。守城方与攻城方的较良,因此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这一武器不是别的,正是重型配重投石机。配重投石机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分水岭,它标志着千年来,一直被城墙蔑视的攻城武器,终于开始能够给这些古老的大硬壳们来一个正脸“开窍”。因此得益于重型配重投石机,蒙古军队在西征时一路攻城拔地,在东欧地区面对当地罗斯人较脆弱的夯土包木城墙,更是常常一两天内久能将其攻破。

null

▲蒙古西征

不过配重投石机本身,却也并非无敌。毕竟就像其他投石机一样,通过抛物线射出的石弹,本身是很难保证其精准度。况且重型配重投石机作为大型攻城机械,其造价也是非常高昂,工艺也更加高复杂,因此需要更长时间来进行建造。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虽然配重投石机相对于过去其他投石机,在威力上有着飞跃式的提升,但是对于城墙的破坏能力方面也并非绝对。在面对许多像中式城墙这样厚实的墙面,即使是重型配重投石机也往往难以将墙体破坏,因此更多的是破坏城垛或者是城墙顶面,以此让士兵难以立足。或者干脆直接发挥投石机的抛物线攻击方式,对城墙内来一场彻底的“洗礼”。

null

▲襄阳发掘出的回回炮石弹

不过伴随着火药的发展,城市防御和攻城因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次元。尤其是在15世纪各类重型火炮诞生之后,欧洲中世纪数百年来演化出的精巧城墙,在火炮的暴力轰击之下,变得彻底无还手之力。也因此,这迫使欧洲的工程师们,开始较劲脑汁,以应对火炮的攻击。所幸伴随着欧洲文艺复兴的发展,数学、几何等等只是开始在欧洲复兴并非速发展。由此工程师们开始尝试向科学求助。最终在15世纪的意大利,一种全新的要塞形式就此诞生,而这种新式城市防御,也就此成为世界城市防御的巅峰之作,这便是——星形要塞。

null

▲15世纪令无数城市守军闻风丧胆的重型火炮

星形要塞是由多个相互独立,但是却又可以相互掩护的棱堡构成。通过精妙的几何设计,星形要塞不仅可以做到通过交叉火力,给攻城方制造出大片的“死亡区域”。同时为了抵御敌方炮火的攻击,星形要塞的城墙相对于过去的城堡,城墙为了降低火炮的命中率而变得更低,同时也变得更厚,这样不至于像许多传统城堡一样,被火炮“一发入魂”。

null

▲星形要塞

可以说星形要塞的成功,简直堪称人类战争史的一个奇迹。得益于来自几何学的加成,星形要塞不仅让各国的攻城者头疼不已,甚至连曾经为星形要塞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贡献的17世纪工程师沃邦,对于他所设计的星形要塞如何攻略,就感到头痛无比。也因此,一直到18世纪,对于星形要塞的攻略方式,又退回到了进行长时间的围困,或者是像奥斯曼帝国那样,通过自己的人力和工兵优势,缓慢瓦解敌方的抵抗。而星形要塞也依靠它出色的表现,一直到了19世纪中后期,才最终被全新的钢筋混泥土碉堡所取代。

null

▲围攻维也纳城的奥斯曼军队

而东方的中式城墙,由于长期以来一直专注于“肉装发育”,因此发展出的厚实墙体,在早期火炮面前,还是颇为有用武之地。也因此,长期以来,自明代开始,中国城墙防御的发展便进入了一个死胡同。不过得益于在“肉装”上的极致发展,甚至到了抗战时期,有部分城墙竟然抗住了当时日军的一些火炮。

null

▲经历过日军火炮轰炸的南京城墙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静默之鸮,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