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三次“出走” 杨至成就不可能成为开国上将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没有这三次“出走” 杨至成就不可能成为开国上将

原题:没有这三次“出走”,他就不可能成为上将!

杨至成上将,是贵州省仅有的两位开国将军之一,且军衔最高。他参加革命的经历,比解放军的其他将领有些曲折,曾经三次“出走”,第一次是离家出走,第二次是离职出走,第三次是离队出走。

杨至成出生于贵州省邛水县(今三穗)木界村一个侗族家庭。他的父亲是个做斗笠买卖的生意人,在他出生前的3个月一天,在做生意时遭遇歹徒抢劫而死于非命。杨至成成为遗腹子。他上有一兄一姐,排行老三。

1914年,11岁的杨至成考入县高级小学。但是,此时他已立志从军。可惜年龄太小,无军队肯收留。

4年后,他考入了贵州省甲科农业学校。于是,认识邻校的学生领袖周逸群,两人很快成为好友。

1921年杨至成从农校毕业,回到家乡,筹集一些资金开办了一个家庭蚕场。不料,折腾了几个月毫无结果,创业宣告失败。

母亲见他烦躁不安,怕他离家出走,便给他找了一个大一岁的姑娘,让他成亲,希望拴住儿子的心。

这时,杨至成不满18岁。

他遵从母命结了婚,但是心并没被妻子拴住。为了闯荡世界,1922年春,他瞒着家人,装着上县城赶集,与母亲和妻子不辞而别,竟然离家出走了。

一个多月后,他出现在云南嵩明县,找到三叔。

在三叔的推荐下,他在县文教部门当了一名职员。

可是他在文教部门干了一段时间,还是提不起精神。

因为,投笔从戎,才是他的理想。

1923年,杨至成毅然离开三叔,北上四川,来到重庆,找到了舅父吴世隆。

正好碰上川滇黔联军在重庆招兵,舅父便送杨至成报了名。杨至成当兵的梦想实现了,在川滇黔联军第18团当了一名营军需上士。两年后,他随部队移师广东,参加广东革命政府讨伐北洋军阀的战争。

此时的广州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大本营,革命气氛很活跃。杨至成精神为之一振。

一天,他得知黄埔军校招生,毫不犹豫报名,随后被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五期生。由此,他再一次“出走”,不辞而别,离开了原来的部队。

正是这一次离队出走,杨至成终于走上了一个广阔天地。在黄埔军校,他再一次遇见在此任教的好友周逸群。在周逸群的影响下,他先后入团入党,毕业后分配到贺龙的部队,担任连指导员,并于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由此汇入了红色洪流。以后,杨至成的人生格局变得越来越宽广。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后来,他感叹地说:“如果没有那三次‘出走’,我就不会参加革命,就不会有今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