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王勃没有早死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假如王勃没有早死

假如王勃没有早死

王勃早熟,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写了本学术专著,给当时的顶级学者颜师古挑刺,说颜为《汉书》作的注解有很多错误,让九泉之下的颜大师抱着棺材板不得安宁。

这样逆天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当然归功于家教做得好。王勃的爷爷王通是一代宗师,世称“文中子”,唐宋时期鼎鼎有名,宋朝人编的《三字经》写道: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可见当时人认为,王通足以和老子、庄子、荀子和杨雄并列,是历史长河中最为璀璨的几颗文曲星之一。

王通也只活了三十多岁,大唐开国的前一年,他老人家就病逝了,留下来的人脉资源和精神遗产,却足够子孙用上很多年,隋唐之际改朝换代,对王家毫无影响。

唐朝虽然号称盛唐,可不比今天发达,那会儿既没有九年制义务教育,也没有新华书店,普通人家除了官府的公文和皇历,恐怕连张纸都见不着,王氏家族人文积淀之深,举世罕见,所以王勃家几兄弟,包括他的长兄王勔(miǎn),次兄王勮(jù),弟弟王助、王劼、王劝,都以文才著称,绝非偶然。

有此铺垫,王勃的一路人生巅峰,十多岁就开始做官,随后进入沛王府任修撰,看起来前程似锦。

沛王,也就是永徽五年冬天生在路上的那名男婴李贤,这会儿才十二三岁,王勃带着这个皇家小弟弟,想必玩得很开心。

何以见得?李贤喜欢斗鸡,比他小两岁的亲弟弟英王李显也喜欢斗鸡,哥俩经常凑在一起比谁的鸡厉害。李贤一高兴,让王勃写一篇战书,王勃就写了篇《为沛王檄英王鸡》,以壮声势。

这篇文章很快递交到了高宗皇帝手里,也许是“檄”字刺激了高宗敏感的神经,他本能觉得王勃是在挑拨离间,勃然大怒。高宗这么敏感是有原因的:唐朝至此虽然还只传了两代,可每一代都不乏兄弟间的争斗,先是太宗玄武门杀死亲兄弟夺得皇位,其后高宗的亲哥哥李承乾和李泰为夺嫡两败俱伤,甚至高宗即位后,为巩固皇位,还巧立名目杀了兄长吴王李恪。

前车之鉴如此密集,高宗当然得悠着点,他下令将王勃赶出沛王府。谁也没有预料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孩子,跟十二三岁的两个小孩玩了场游戏,会被上升到政治高度,王勃的前程就此葬送在一篇游戏文章上。好在高宗没有赶尽杀绝,王勃只是被轰出京城,在蜀地绕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中原当上了虢州参军。

大唐朝的政治文化以“成熟”、“不犯错”为准绳,按照这个标准,性情跳脱的王勃显然合格不了,几年后,他又犯下了一桩大错:一名叫曹达的官奴犯下死罪,王勃先是偷偷庇护了这名官奴,嗣后可能担心追查,又下狠手杀人灭口,尽管唐代官员和奴婢之间地位悬隔,但擅自杀人同样是大罪,王勃因而陷入人生的第二次危机。

也许是运气好,王勃犯罪后恰逢大赦(上元元年秋天,高宗和武后为列祖列宗上尊号,自称天皇天后,大赦天下),逃过一劫,但这件事牵连甚广,王勃的父亲王福畴受此影响,由正七品上阶的雍州司功参军贬为交趾令,从京城贬谪到万里之遥的安南(今越南),王勃这才知道惹祸的后果,后悔不迭。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度南海。嗟乎!此皆勃之罪也,无所逃於天地之间矣。

王勃内心难安,于是在上元二年一路南下,前往交趾探访父亲,途中留下了不少诗文,《滕王阁序》就是其中之一,看得出来王勃的旅途并不寂寞,毕竟他才二十多岁,完全没必要因为一时之困窘,就对未来失去信心。

只可惜,朋友圈有句名言说得好,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按照当时的交通方案,前往交趾需要自广州坐船,也许是遇上了风浪,也许是不小心,王勃在返程途中落水,“惊悸而死”。

这一年,王勃大约二十七岁。

王勃之死固然是个遗憾,但王家六兄弟中,除了同样早卒的王劼,还有四位健在,其中王勮表现尤为杰出,他的才思之敏捷,丝毫不在乃弟王勃之下,史书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武则天当政时,皇孙寿春王李成器、衡阳王李成义等五人同日出阁,也就是各自开府建牙、设置官署,这可是国家级的重大活动,可是临到仪式开始前,人们才发现几位王爷的册书都还没准备好,宰相们傻眼了,大惊失色。危急关头,王勮赶紧叫来五名书吏,他当即一人口述了五份册文,让书吏们分头誊写完毕,算算时间,刚刚好。

虽说册封用的这类公文有固定程式,可王勮一人口述五份,每份都不一样,关键写得都还挺好,这份能耐,也称得上是天下第一了。

因为表现突出,王勮步步高升,最终升任天官侍郎,成为国家级HR,此时王勔官至泾州刺史,王助也做了监察御史,王氏家族成了名副其实的百年望族。

可惜祸福相依,王勮在工作中的一项正常举措,引出了飞来横祸,让王家陷入了血海深渊。

当时有个官员叫刘思礼,好端端的,对封建迷信产生了兴趣,居然跟人学起了相术,算命的大师告诉刘思礼,他以后会担任箕州刺史,并且当上太师,刘思礼还真就信了。刘也不是完全没脑子,他想着太师位极人臣,除了改朝换代很难实现,于是偷偷做起了造反的准备。

这事儿跟王勮有什么关系?别忘了王勮是负责人事工作的,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王勮竟然真让刘思礼当上了箕州刺史,唐朝的组织工作可不像今天这么透明,王勮和刘思礼之间到底有没有瓜葛?实在很难说得清楚。

刘思礼的造反阴谋很快就暴露了,随之激起大狱,主管这起案子的河内王武懿宗告诉刘思礼,只要能牵扯进更多的官员进来,就能够免死。刘思礼也不是什么忠贞之士,他按照武懿宗的指示,东拉西扯,将搭得上关系的各方人士都给牵连进来,这其中就包括王勮兄弟。

武懿宗以残忍恶毒著称,王氏兄弟落在他手里,自然没什么好结果,神功元年(公元997年)正月,王氏兄弟连同其他同案人士一起被族诛,此时上距王勃之死,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假如王勃当初没有落水惊悸而死,等待他的,很有可能是同样的结局。刘思礼案只不过是一个幌子,王勃曾经辅佐过的沛王李贤,贵为皇子,都逃不过死亡的命运,像王氏兄弟这样的海内名士,又怎么可能逃过命运的魔咒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