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历史“反面”人物,贡献很大却被莫须有罪名加身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三位历史“反面”人物,贡献很大却被莫须有罪名加身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此,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总会有那么几个真相会因一些不足为人道的原因而被历史掩盖,也总会有那么一些人被莫须有的罪名加身,以致于后人对于他们的认识仅限于那点附加的真相。因此,今天例举几个我们熟知的被黑的最惨的历史“反面”人物。

其一是李鸿章。在晚晴名臣中,李鸿章算是争议较大的一位,毕竟他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被骂作是“卖国贼”是理所应当的。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单从这一方面去定义李鸿章是不公正的,李鸿章在对清末历史的发展也是有极大意义的。例如以他为代表发起并主持的洋务运动,此后创办的近代军工企业等等,不应片面地以错误而去否定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

其二是杨广。说起骄奢淫逸、残暴统治的帝王,商纣王、杨广首当其冲,但对杨广的评价只是这些反面描述是单一且比较错误的,杨广在执政期间,开通大运河连接南北水路交通、丝绸之路、建东都洛阳、修复长城、立科举等事迹都是值得大加赞赏的,就是在下江南巡游也是带着沟通南北、巩固统一任务,但由于杨广在完成这些工程时没有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的底线,而且是把所有事情都聚在一起完成,最终的三征高句丽成为压垮隋朝的原因,而人们通常只看到结果,而没有去探究更深处的原因。

排第一的是民国的曹汝霖,也是有名的“卖国贼”、汉奸,由于曹汝霖早年的亲日倾向,以及任职袁世凯时期的要职,使他的名头更盛,后来参与五四时期“二十一条”的谈判,曹汝霖因作为出谋划策的人而在之后被扣上卖国贼的帽子,在辞职之后又被迫挂上日伪政权虚衔,这一系列操作使得曹汝霖成为民国国贼之首,可从他的晚年回忆录《曹汝霖一生之回忆》中参详。

有俗话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由此我们在评论一个人的生平时,应探究事物的本质,从其中找到历史的真相。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