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要:韩国“剽窃”中国文化历史背后的是非曲折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我全要:韩国“剽窃”中国文化历史背后的是非曲折

null

“十二星座也是我们韩国”,听完这句话,国内网友们在窃笑之余,也大松了口气,这回韩国邻居终于改变目标,不瞄着我们中国的好东西了。

而那些坐看云起时的“网络江湖们”在看笑话的同时,还波澜不惊地信手拈来几个中国文化历史被韩国“剽窃”的段子:

炎帝、蚩尤、夸父及风伯等东夷系的中国神话传说都源自韩国;朝鲜民族最先发明了汉字;孔子、西施、李时珍都是韩国人……

于是乎,近些年来网络上不断有所谓韩国媒体用各种“证据”证明曹操、孙中山、韩寒等中国名人是韩国人的报道,激发中国网民想出了这样的一个名称——被韩国。

null

虽然在这些传言出炉后,韩国驻华使馆及时做出了澄清,指出这一系列的“被韩国”段子或者是博人眼球的新闻造假,为不实报道,或者是对真实新闻的夸张叙述甚至是片面曲解(比如《西游记》“被韩国”实为对2009年老谣传的二次炒。);但在国人眼里已经逐步形成了这样一种看法:韩国人似乎总是与中华文化最精粹的部分过不去,他们不仅抢夺中国的传统节日,还要霸占中国人的老祖先。

而“被韩国”也在中国网络的多年炒作下,成为专门用于讽刺韩国形象的中国式黑色幽默,往往荒诞无稽的“被韩国”谣言一出,就能在国内迅速传播。

null

和几年前的反日谣言一样,这些“黑韩”谣言有两个特点:第一,内容丰富。只要能丑化对方,八竿打不着的事情也能扯过来,于是孙中山、华裔林书豪都成韩国人了;第二,传播迅速。很多人根本不屑于考证,只要能发泄不满就心满意足,所以一传十十传百,离真相越来越远。

有人认为这是第三国在故意挑事,目的是破坏中韩两国关系云云。但这种阴谋论显然无法合理解释为什么国人会借“黑韩”谣言发泄一种情绪,也不能解释为什么韩国方面的确存在一些行为将中国文化“韩国”的言行,一次次刺激着中国人的神经。

在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熏陶下,中国人历来比较倾向于相信中华文明是亚洲唯一的文明,而不大愿意接受周边文化的独立性和个别性。这多少有些“唯我独尊”的文化沙文主义的意思,使得一些中国人对邻国的文化问题反应比较敏感或有些偏激。

事实上中华文明的多元性与西方文明的多元性有很大的不同。中华文化的多元性更多的是源于“大一统”和“大一同”的基础上,在文明的扩张过程中,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环境等特点不断异化的过程;而西方文明因为缺乏强势的母体文明,导致在扩散的过程中不断的与地方文明文化融合,而产生了多样性。

null

于是在中国,历代官方层面上致力于建立“一统与一同”的历史体系,特别是近代以来,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未来以便于政治﹑民族问题上实现高度统一,加强民族自信,更加强调了统一性。这些举措映射到民间,就成了民众对韩国抢夺部分带有明显中国烙印文化的担心,觉得如果不奋起反击就是对不起老祖宗,甚至失去正宗文化的发言权。

而韩国作为中国的邻国,许多年来一直在政治﹑文化上对自身的主体认同抱有一种危机意识,他们或者出于对自身文化的某种不自信,或者是对中国强势文化的恐惧心理,从自卫的角度出发,从官方到民间,人为地大力宣扬、强调或片面夸大韩国文化。在韩国,很多学者都有很明显的去殖民化(去中日两国文化)的心态,包括把汉城改成首尔,去掉汉字等很多行为。

这些韩国官方或者民间的言行,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同样存在某种文化危机意识的中国人看来,自然成了韩国凭借经济发展来掠夺中国文化,企图成为文化宗主国。于是,“被韩国”的各种耀眼传言就成了中国媒体和网民的夸大和臆想,在没有认真核实新闻事实的情况下,小题大做,将一些连韩国人都觉得不着调的言论,肆意夸大其效果和影响,甚至发展成“文化被剽窃妄想症”。

null

但事实上,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传承,中韩文化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坦白地说,历史上,中国对于韩国不管是在文化上还是在武力上,都曾经有过不止一次的控制行为,因此中国人的文化宗主心态和韩国人的去殖民化的行为,在当下咨询迅速传播推广的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里产生激烈碰撞,是可以理解的。

对此,南京大学教授景凯旋认为中韩双方网友都应避免走进民族主义的死胡同:“如果一个国家只有民族主义,没有其他的思想价值,会产生盲目的排外情绪,阻碍自身的发展。”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