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听到一些关于某地区的人不好的言论,比如河南人偷井盖,广东人什么都吃等,我们将其称作“地域黑”。
说到“地域黑”,你可能不知道,这种陋习在古代更是严重。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古代关于“地域黑”的那些事。
01
周武王灭亡商朝之后,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夏朝君主的祭祀。由于国君源于夏,当时诸侯国对杞国都带有歧视。关于这样一个国家,我们今天熟悉的只有一个成语“杞人忧天”。
周朝时期的楚国,因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普遍被当时的中原人歧视,将他们称之为“荆蛮”。我们所熟悉的“画蛇添足”,“自相矛盾”,“买珠还椟”,“刻舟求剑”等这些寓言所贬的主人公都是楚国人。
因为宋国君主是殷商的后代,就被其他诸侯国所黑,“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宋人疑邻”这些寓言的主人公都是宋国人,这完全不亚于今天的偷井盖(河南是宋国的领土)。
02
汉代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而当时的南方各地比较落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北方,很多南方才子入仕无门,而被北方人看不起。
到了三国时期,南北歧视依旧盛行,北方人压根儿看不上南方人。
关羽,河东人氏,是地道的北方人,他便是典型的地域歧视主义者,当时他把吴人称为“狢子”,也就是一种类似野狐狸的犬科动物。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人和北方人则是相互鄙视。南方人觉得北方人是衣冠禽兽,北方人觉得南方人是南蛮子。
03
唐朝时,南方依旧未能摆脱落后的局面,而南方被黑的最惨的当属岭南,也就是今天的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唐朝对官员的罪行跟现在差不多,大多不会有死刑,最重的刑罚就是流放岭南。
当时的岭南不但是犯人流放地,而且唐朝所有的太监都是岭南人。所以岭南人当时被称作“獠子”。
04
宋朝时,南北歧视愈演愈烈,北宋末年邵伯温著《邵氏闻见录》卷一记载:“祖宗开国所用将相皆北人。宋太祖刻石禁中曰:‘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
名相寇准也说:“南方下国,不宜多冠士”,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的状元本来应该是江西人萧贯,被他夺了来给了京东人蔡齐。
寇准是陕西渭南人,而和他搞对立,极尽谄媚之能事的“瘿相”王钦若则是江西新余人。
到了王安石变法时,宋朝官场上南北对立更严重了,司马光等保守派以北方人为主,变法派则大多是南方人,司马光于是说:“闽人狡险,楚人轻易”。
05
明朝洪武三十年的科举,发生了一件不为寻常的事,三名主考官都是南方人,所录51名考生也全是南方人,北方人一个都没录取。
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疏,告考官偏私南方人。朱元璋命人复阅落第试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是主考官暗地里叫人特意呈上的陋卷。朱元璋大怒,处理了相关官员。
同年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六月廷试,所录取的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
此案被称作“南北榜案”,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战争愈演愈烈。“南北榜案”为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朱元璋以后遂成定制。
在此之后,历代科举不再全国统一划线,分为南北榜。再后来,有演变出分州、省的录取制度。
影响了后世600多年,一直到现在的高考、蓝印户口......,甚至学区房。
06
清朝颇负盛名的学者窦光鼐,在其主持浙江乡试(一说福建乡试)时,以“南蛮鹉舌之人”命题,并因此而激起了考生的公愤。
据说窦光鼐最后不得不作诗一首,令考生用方音诵读,结果无一人能够读得下来,风波才得以平息。
此诗即后世曾广泛流传于齐鲁一带的《别蛮诗》:
馆阁居官久寄京,朝臣承宠出重城。
散心萧寺寻僧叙,闲戏花轩向晓行。
情切慈亲催寸草,平抛朋辈劈飘萍。
生身盛世诗书史,蛮貊氓民慕关名。
俗话说的好,“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我们又怎么能以地域去定义生活在这里的人民。
“地域黑”这种陋习实在不应该在科技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被愈演愈烈......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