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了何事?让新四军摆脱“第二次皖南事变”的危局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他做了何事?让新四军摆脱“第二次皖南事变”的危局

原题:如果没有这位特工  新四军很可能遭遇第二次皖南事变

在新四军的历史上,“皖南事变”堪称一次空前绝后的惨剧,军长叶挺被捕,政委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全部遇难,新四军不得不重建。

其实,在皖南事变两年后,即1942年11月,新四军还有一次非常危险的经历,如果不是有一位红色特工报信,陈老总、粟裕、谭震林、叶飞、陶勇、王必成等新四军高级将领,很可能也将遭遇不幸,后果不堪设想。

要说这件事之前,咱先来介绍一下这位红色特工——施亚夫。

施亚夫1914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4岁就参加了如皋起义,失败后转入南通地下工作,同时加入了我党。

1934年,因叛徒出卖,施亚夫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判了15年刑期。不过,到了1937年南京会战时,日军轰炸南京,施亚夫所在的监狱被炸塌,逃了出来。

回到老家南通后,施亚夫拉起了一支抗日队伍,并与组织恢复了联系。由于南通地区毗邻汪伪所在地南京,伪军数量庞大,陈老总指示,要重点开展策反伪军的工作。

经过组织决定,施亚夫将队伍换了个名字,叫“绥靖军第7师”,假装投靠汪精卫,实际目的是暗中策反伪军。

(图:晚年时的施亚夫)

汪精卫对施亚夫非常重视,经常把他带在身边,外界的人都把施亚夫当作汪精卫的得力干将,新四军一些不知情的人,也都骂他是汉奸。

日军对施亚夫也很欣赏,驻南通的日军每次开重要的军事会议,都要请施亚夫一同商讨,这就给了施亚夫获得情报的机会,南通地区的日军只要一有行动,施亚夫总是第一时间就把情报送出去,让日军每次都扑空。

1942年11月,日军决定派出大批日伪军,在苏中、苏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企图消灭该地区的新四军。施亚夫得知消息后,马上把情报发给了陈老总和粟裕。

于是,粟裕决定通知各地委、军分区、旅的负责干部,到江苏中部的小镇南坎开会,布置反扫荡作战。

南坎会议几乎集中了江苏地区新四军所有的高级干部,比如陈老总、粟裕、谭震林、叶飞、陶勇、王必成等人都出席了,堪称新四军的一次盛会。

这次会议在新四军内部是绝密的,只有参会的少数人知道,但奇怪的是,在随后的南通日军作战会议上,施亚夫居然在日军驻南通司令官小林信男的桌子上,发现了这份新四军参加南坎会议的详细名册,不仅所有人员名单一字不差,甚至还标注了各个指战员归程的日期、路线以及沿途部队情况。

施亚夫大吃一惊,赶紧把情报写到纸条上,秘密派人送了出去。为了防止中途出意外,施亚夫又连夜送出了第二份十万火急的情报。

粟裕一连接到施亚夫两份情报,感到事态严重,就立即派出骑兵部队,追上刚刚启程的新四军各部队领导,让他们改变行程路线,并关掉电台,防止日军跟踪,同时命令沿途部队加强警戒。

就这样,日军四个大队、伪军两个师倾巢而出,却连新四军的影子也没发现,白跑了一趟。

随后,施亚夫又从小林信男那里查出了新四军的内部奸细,是一个新四军的报务员。不久后,这个报务员被新四军处决了。

试想,如果没有施亚夫及时送出情报,陈老总、粟裕、谭震林这些新四军高级将领,很可能被日伪军包围,上演第二次皖南事变,新四军的历史恐怕又要被改写了!

不过,日军内部接连发生情报泄密的事件,也开始怀疑施亚夫了,于是,施亚夫的上级领导叶飞决定让他率部起义。

1944年1月,施亚夫率近千人在南通起义,回归新四军。

2010年11月23日,施亚夫在南京病逝,享年96岁高龄。

历史客栈作者:威廷根施坦因

"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