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如何包围杜聿明30万大军 战后粟感叹:非常危险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粟裕如何包围杜聿明30万大军 战后粟感叹:非常危险

原题:粟裕是如何让杜聿明30万大军精准地掉进包围圈的?太惊险!

1948年11月25日,中原野战军一举把敌黄维兵团12万人马包围在双堆集。黄维跑不脱了。于是,敌杜聿明在徐州的兵力的下一步动向,就成为淮海大战的关键了。

对此,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认为杜聿明下一步行动,有两个可能:一是固守徐州,一是突围出逃。但是,蒋介石已无机动兵力,因此杜聿明放弃徐州的可能性最大。

而后者正是解放军求之不得的。

为什么?

因为,杜聿明如果固守徐州,以坚固设防的大城市为依托,将增加华野歼灭他几十万大军的难度。

于是,粟裕决定不把敌人堵死在徐州,而准备全力来对付杜聿明的突围。

11月28日,中央军委来电,向粟裕指出:

“黄维解决后,须估计到徐州之敌有向两淮或往南逃跑可能。”

中央军委也认为杜聿明会逃跑。

但是,他会如何逃呢?

粟裕认为杜聿明的徐州之敌,有不待黄维被歼就放弃徐州的可能——对中央军委“黄维解决后”的判断在时间上有突破。

那么,杜聿明向哪里突围?

粟裕他判断他有三个可能的突围方向:

一是沿陇海路向东,经连云港海运,向南逃——这可以快速出逃,但要马上解决装载3个兵团的船只,杜聿明一时难以完成,如遭解放军尾击,他们还会陷入背海作战的境地,有被全歼危险。

二是直接往南走两淮,经苏中转向京沪——这可以避开解放军主力,但一路河川纵横,不便于大兵团、重装备行动,且两边都是老根据地,易被地方武装和民兵骚扰,也是一条难走之路。

三是沿津浦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这一带地形开阔,道路平坦,便于大兵团、重装备行动,并且离黄维兵团近,还可以同另一路援军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相呼应,南北对进,达到既解黄维之围,又集中兵力防守淮河的目的。这个西南方向,可以一箭双雕,但缺点是将遭到解放军两大野战军的强大打击。

据此,粟裕认为,敌人总是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杜聿明走第三个方向的可能性最大。但是,杜聿明一旦成功,尤其是与黄维会合成功,那么战局将发生不利于我的重大变化。因此,第三个方向也对解放军威胁最大。于是,在兵力部署上,粟裕决定把重点放在敌人向西南逃窜这个可能上。

第二日,粟裕把自己的判断上报中央军委。

随后,中央军委复电:

“各项估计及意见均甚好。”

于是,粟裕据此进行兵力调整。

不料正在他进行部署调兵时,中央军委又发来一电报,指出徐州杜聿明的“突围方向以两淮或连云港两处为最大”——不是粟裕认为最可能且最危险的第三个方向。中央军委在电报中还指令华野“必须马上有所准备”,“务使敌人不能向这两个方向逃跑”。

这就让粟裕左右为难了。

因为,他认为敌人不会由这两个方向逃窜,但中央军委已有明确的指示,万一自己判断失误,敌人真从这两个方向逃窜,贻误军机不说,还势必影响同敌人的战略决战。但是,粟裕就是粟裕。他认为,如果杜聿明南走,与黄维会合,后果更难设想,这一路绝对不能放弃。

经过再三分析、比较,粟裕还是坚持认为,徐州之敌走两淮和连云港的可能性不大,于是下定决心,把华野北线的7个纵队部署在徐州以南津浦路东西两侧,把主力的重心仍然放在敌第三个突围方向。

他这样的部署,也装了一个“保险”。

因为,杜聿明即使向两淮或连云港方向逃窜,受地形条件的限制,逃跑的速度也不会快,这样华野主力仍然到时候可以赶得上。

就这样,粟裕布下了一个天罗地网,只待杜聿明来投。

11月28日,敌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和副司令杜聿明决定撤出徐州,突围的路线果然是粟裕预计的——经徐州西南的永城转到淮河以北的蒙城、阜阳地区,然后依托淮河向北攻击,以解黄维之围——即第三个突围的方向。对此,他们还计划在撤军时,先全面发动佯攻,以迷惑解放军,再以主力于当晚3时撤出徐州。

杜聿明对自己的这一手颇为得意,对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手下说: “预料这次迅速决定撤退的行动是成功的。依照共军平日作战的规律,每经过一次激烈的战役,至少有两个月以上的时间休整。兵贵神速,这次撤退的行动是在他们大战后的间隙中。我们以退为守,一定可以救出黄维兵团。”

11月28日,正是杜聿明的母亲七十大寿。蒋介石授意在上海、徐州为杜母祝寿。刘峙请杜聿明点戏,杜用手一点,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杜聿明点的是《空城计》。

然而,他们没料到粟裕却偏偏不是司马懿。

11月30日晚,杜聿明亲率主力刚撤出徐州,华野第十二纵队就攻进了徐州机场。他们只见机场空无一人,马上判断敌人已撤出了徐州,立即报告粟裕。

粟裕当即下令各个纵队火速追击逃敌。

于是,解放军11个纵队立即行动,多路、多层进行尾追。有的平行追击,有的迂回截击,有的跨越拦击,从四面八方兜围杜聿明30万大军。

粟裕的追击却网开三面,只卡一面:杜聿明向西、向北、向东去都可以,就不让他向南。他把华野可以集中的兵力都用在西南方向上,其他方向都唱“空城计”。

而杜聿明偏偏另外三个方向都不走,一头撞去粟裕的主力剑锋之上。

12月4日,华野大军只用区区5天时间,就把杜聿明30万人马全部水泄不通地包围在陈官庄地区。

杜聿明自以为得计的“空城计”唱砸了。

粟裕也松了一口气:“非常危险啊!”

几十年后,他谈到这次兜围杜聿明30万大军时说:“尽管我们估计到了他们的撤退方向,却没有想到他们撤得这么快。万一让他们30万大军撤到淮南,问题就大了!”

但是,杜聿明再快,也没跑得出粟裕的神机妙算。

这就是一代战神——粟裕的智慧。

"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