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说的二毛、二毛之年、二毛子、二毛桶子,都是啥意思?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古人所说的二毛、二毛之年、二毛子、二毛桶子,都是啥意思?


null


“二毛”不是“三毛”的哥哥,而是古人对中老年人的一种称谓。

《左传》记载:“君子不重[chóng]伤,不禽二毛。”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不会伤害受伤的人,也不会捕获上了年纪的士兵。

西晋学者杜预为《左传》作注,他对“二毛”的解释是:“二毛,头白有二色。”头发花白成了两种颜色,因此就用“二毛”称呼两鬓染霜的中老年人。

null


晋朝男神潘岳年轻时长得英俊潇洒,犹如玉树临风,有一次潘岳驾车上街,引发大姑娘小媳妇以及广场大妈等诸多粉丝围观,她们投掷水果表达爱意,水果竟堆满了马车车厢。

天下第一美男也有年老色衰的时候,潘岳三十二岁的时候,就开始有了白发,他在《秋兴赋序》中感叹芳华不再:“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后,很矫情的人就开始以“二毛之年”代指三十几岁。宋朝人李宗谔在《先公谈录》中记载:“宗谔二毛之年,丁先公忧。”说他自己在“二毛之年”的时候,父亲去世,那一年他才三十三岁而已,这个“二毛之年”有些牵强。

宋代文豪苏轼被皇帝贬到惠州,途中写了一首诗《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其中有“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的诗句,感叹自己垂垂老矣,处境艰难。这一年,苏轼五十六岁,他这个“二毛之年”还算比较贴切。

null

北方方言“二毛子”是啥意思呢?清代学者袁昶在《乱中日记》中解释说:“见洋人呼曰大毛子,见教民呼曰二毛子。”京城人把传教的洋人称呼为大毛子,把信教的教民称为二毛子。 在东北方言中,“二毛子”则是对中俄混血儿的歧视性称呼。西北人所说的“二毛桶子”,指的是用两年生的羔羊短毛羊皮制作的皮大衣,也称作羔皮桶子。

null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