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眼里的南京战役到底啥样的?令日军敬佩的中国军人们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日军眼里的南京战役到底啥样的?令日军敬佩的中国军人们

原创文章

作者:杨晓辰


关于南京战役的激烈程度,以及中国军人英勇程度,我们来看一下日军战报、部队史、将领日记中是怎么说的。牛首山、将军山战斗中,中方第74军第58师,在日军第114师团主力、第6师团第13联队、第45联队第1大队的猛攻之下,浴血奋战了两天之久。战后日军官兵一致认为,中国守军官兵作战顽强。在日军第6师团于1940年内部编写的《第六师团转战实录·南京篇》中,记载了担任第13联队副官的马敏雄少佐在一次会议上说:“牛首山的战斗,打得异常艰难。山上的敌军,是我们迄今为止遇到的最强的对手。”


紫金山战斗中,教导总队第3旅三千官兵面对拥有飞机、重炮的日军浴血奋战,有不少官兵战斗到最后一刻,这一点连日军战史都给予承认。日军《第九师团战史》对此记载道:“据守紫金山的敌军(中国守军)虽然是敌人,但的确很勇猛,他们也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明知结果肯定是死,但还是顽强抵抗,一直奋勇地阻挡我军的进攻。”



紫金山下日军150毫米加农炮阵地



而在乌龙山一带进行战斗的第2军团则几乎全是新兵,他们面对日军佐佐木支队的疯狂猛攻,仍然是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抵抗日军的钢铁炮弹。日军佐佐木支队长佐佐木到一少将在12月11日的日记中写道:“敌军抵抗实在太顽强了。因此,命令炮兵集中火力对他们进行炮击。战壕里堆满了敌军士兵尸体。尽管如此,当我步兵沿山坡向上冲锋时,甚至还有敌兵宁死不退,死守阵地、宁死不屈。”


与同时期的华北战场对比,更能体现出华中战场日军死伤惨重的情况。按照保存于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图书馆的《北支方面军各兵团战死伤调查表》记载,第16师团在1937年的华北战场(从9月17-10月19日)共伤亡1080人。而从华北第2军转调到上海派遣军后,据《第十六师团状况报告》记载,从1937年11月13日-12月13日,第16师团伤亡2194人,其中南京战役(11月30-12月13日)伤亡1433人。


从日军的伤亡来看,如果坚守下去退到城内打巷战,南京至少还能守10多天。日军不伤亡上万人,根本攻不下南京。可惜,南京没有继续坚守下去。但南京丢失的责任不应该由牺牲的数万军人承担,而应该由蒋介石和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唐生智以及部分军、师长承担。


蒋介石作为最高统帅,在关于守不守南京的事情上犹豫不决,从一开始就没有下定决心死守南京。唐生智作为南京守军最高指挥官,没有破釜沉舟与日军决一死战的精神,最后指挥部队突围不当,导致七八万的部队出现大混乱,三四万中国军人被俘虏并惨遭日军杀害。还有一些军、师长,在得知要撤离南京后,不但没有指挥部队撤退反而丢下部队自己逃跑。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南京的丢失而责备、埋怨那些守卫南京城的中国军人。南京10万守军面对综合实力强于整个中国军队的日军浴血奋战,以至于日军的战报、阵中日志,甚至是三四十年后编写的内部部队史都高度评价中国军人的英勇作战精神。可见,当时的南京守军官兵确确实实是用命在拼。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