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因为爱学习而留名的人很多,像悬梁刺股的孙敬,闻鸡起舞的组逖(这个学习是练武,也算吧),囊萤映雪的孙康,凿壁偷光的匡衡,本文的主人公就是匡衡,一个穷人翻身的典范。
匡衡的家庭就是个典型的贫农,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从他父亲那一代往上数,可能七八代也没出过一个当官的或者有钱。不过匡衡的父亲跟他的长辈们不一样,他是很希望匡衡能够读书,毕竟那个时候西汉的政权已经稳定,读书人在社会上是受到尊敬的,还有希望当官。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科举制度,不存在考取功名什么的,但能读书识字是官员的必备技能。
匡衡凿壁偷光
虽然匡父有让儿子读书的想法,奈何家里实在太穷,要请私塾先生或者去私塾读书,都得要钱的,匡父拿不出钱,所以匡衡其实是没有机会学字的。因为匡父有这种想法,自然而然就影响到了匡衡,匡衡在替富人做活的同时,一有机会就去学字,据史书记载,有一年春节,匡衡还在自家的灯笼上写上“吉祥”两个字。
匡衡写的这两个字引起了同乡富N代的注意,这几个平时斗鸡遛狗的人,看到匡衡这个穷小伙居然也会写字,就决定调戏他,他们问匡衡会不会写“福寿无疆”,匡衡就靠着平时干完活学字,能认识几个字,当然不会写,他老老实实地回复说,不会。富家哥就假装好心帮他写,这几个无良的家伙,在匡衡家新春的灯笼写上“槽头兴旺”,匡衡不知道他们的坏心眼,还对他们感恩戴德。
汉宣帝剧照
这几个灯笼就在匡家挂了一个春节,后来,村上一个认识字的好心人把真相告诉了匡母,匡母差点气得背过去。经过这一件事,匡衡下定决心,一定要读书认字。也就了后面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匡衡读书有成以后,参加了朝廷举办的甲科考试,当时的汉宣帝对于儒学不怎么敏感,他更钟情于王霸之术,所以不怎么喜欢匡衡的见解,但对他的才学还是挺欣赏,匡衡最终被乙科录上。
宣帝死后,汉元帝继位,匡衡被外戚史高当成工具,用来对付当时的名臣萧望之,匡衡也因此得到汉元帝的重用,还被任命为太子刘骜的老师,御史大夫,最后更是接替韦玄的位子,成为了汉元帝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汉元帝剧照
汉元帝死后,成帝继位,在元帝晚期,宠臣石显专权,而身为宰相的匡衡对此却没有作为,所以成帝刚继位,当时的名臣王尊就上书,说匡衡身居高位,不思为皇帝担扰,替朝廷除奸,反而依附于奸佞之人,应该追究匡衡的责任。王尊说的这些自然是事实,但是因为匡衡是成帝的老师,成帝对他十分的信任,最终反而王尊被贬,匡衡没事。匡衡因此整日提心吊胆,不得安宁。
后面又出了几件乱七八糟的事情,匡衡的地位总是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挺。后来真正使匡衡失去相位的却是一件小事情,这件事如果说匡衡没错,他也有点错,但这事却真的怪不到他。公元前48年,西汉在编制全国地图时,误把别的乡400顷土地划给了乐安乡,前36年时,匡衡因为升为宰相,按规矩得封侯,汉元帝就把乐安乡封给他他食邑。
汉成帝剧照
事情到这里,其实跟匡衡一点关系都没有,前32年的时候,朝廷再次绘制全国地图,此次绘图的人,发现了上次犯的错误,所以把乐安乡多的土地又划了出去。本来400顷土地也没多少,匡衡对此更是一无所知,但是因为他是宰相,自然有人拍马屁。他底下一个集曹掾(太守和县令底下官)陆赐就去责怪绘图的人员,最后,安乐乡又恢复到前48年时的样子。
你说,匡衡在这件事上有多大的责任,他在京城,可能连安乐乡具体啥情况都不知道,虽然他是安乐侯。但要说他没责任,显然瓜田李下,也说不清楚。当时的很多大臣就抓住这件事不放,指责他非法兼并土地,匡衡只得请辞宰相位,汉元帝经调查后也认为匡衡有过错,所以免了他的官,还罢了他的侯爵。
匡衡雕像
无官一身轻的匡衡回到老家,也没有忘记要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后人,他在家乡开学院,办学堂,他的儿子匡咸也是继父亲之后,做到了九卿之位,他的家乡也出了不少的名人。关于匡衡,他还留给当地一个有意思的东西,那就是万亩石榴园,现在,他埋葬的那个地方,还被叫做榴园镇。
匡衡从一个替富家人干短工的穷家小伙,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成为万万人之上的宰相,不得不说是我们这些穷人奋斗的榜样,这可比现在的那些成功学要好多了,至少他教授了我们三点,一是要努力,一是必须通过合适的方法努力,第三点就是努力的方向要正确。今天你努力了吗?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