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心中,如果官场黑暗,隐居是不同流合污的最好方式,也是凸显个人高风亮节的时候。说到这里就不能忽视一个人,也是后世无数文人学者官员所推崇的一个人,他就是陶渊明。他用寥寥几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勾勒出一幅与世无争、恬谧地人间乐园。可是,陶渊明只是个很平常的人,而那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只是他用来遮盖事实的幌子。
陶渊明生于东晋官宦世家,但家族到他的手中早已破落。恰巧当时的东晋王朝政局动荡,先是桓玄篡位,接着刘裕等一批军官光复了东晋,最后刘裕夺了东晋的江山。正是如此的环境,陶渊明一生三仕三隐,早年做过吏,后来经叔父的介绍,他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因不满都邮的敲砸而弃官。那么为什么陶渊明会选择做官呢?
这要牵涉一个经济问题。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曾提到,“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也就是说他家庭贫寒,生活拮据,亲朋好友劝他出来做官。而陶渊明是什么态度呢?《宋书》上说的很清楚,“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他借用孔子学生的典故,很直率的说自己想当个县令,筹点建设家园的钱。
既然能清楚了他出来做官的目的就是为了钱,那么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当时官俸是怎样的。陶渊明当的官是地方官,而五斗米是他每天的工资。当然这不是全部,由于战乱等因素,东晋政府给地方官划一些地,再派一些人帮他耕种,土地的收成也是他收入。根据陶渊明的传记记载,政府划给他的地达三顷之多,如果不是他老婆的强制要求,差点都用来种能酿酒的秫稻。
可是问题又来了,每天五斗米的俸禄是无法养活他的,而官田的收成基本又都用来酿酒了。似乎如此作为之后,陶渊明还是无法养活自己的。事实上,这些合法收入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其他灰色收入。根据《南齐书》记载,自刘宋建国之后,地方官员巧立名目自行立税,收入自然归于自己私囊。当然晋宋之交是否存在还不能确定。
但“送故迎新”是可以确定的。顾名思义就是下属们集资送离任官员、迎新任官员。虽然送故迎新起源于汉朝,但东晋南朝更流行,而费用也是非常的庞大。《晋书》曾记载,有个叫邓攸的人任吴郡太守,郡里有送迎钱达数百万。所以即使陶渊明的县令低于郡守,他的送迎钱也不会少,至少做了县官的陶渊明,每天都能“僮仆欢迎”、“引壶熵而自酌”。
后来,郡里派都邮下来检查工作,下属们劝他“束带见之”。于是陶渊明叹了一口气,“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随之辞职。陶渊明明显是贬低都邮,给自己一走了之找借口。事实上,都邮是郡守下属,监察各县令政绩如何,是否贪污,官位不高,但权力很大,县令们自然要恭敬迎送,当然见面礼什么也不能少。
虽然史书没有明确陶渊明是否见了都邮,但他出任县令经营家园构想落了空,不得已而辞官。既然一走了之,他顺势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给自己涂上一层节操清高的色彩。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