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春秋时期国王狩猎经常围三面留一缺口,战国的国君却一网打尽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为何春秋时期国王狩猎经常围三面留一缺口,战国的国君却一网打尽

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繁荣时期,这个时期诸侯在军事上争霸,史称为春秋无义战。但是,春秋时候,儒家却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个时期,原始时期的道义和说教还深入人心。



春秋时期的人们都很注重廉耻与道义。我们在查阅历史的时候可以发现,在春秋时候,许多国王外出狩猎的时候,往往不是从四面八方围堵猎物,而是从三面驱赶猎物。这就被后人称为:围三缺一。也就是对猎物不用赶尽杀绝。春秋时期,仁义道德常驻许多人的心中。



这也是被后人赞赏的春秋,春秋时期文化大发展。在春秋时期,无论是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其实都具备民本的理念,还有古老的道义思想。

春秋时期,儒家的创建者孔子就是仁义的代表。然而,当历史到了战国时期。这也是被后人称为礼崩乐坏的世代。进入战国世代,当时的天下共主周天子,彻底失去了号令天下的能力,沦为诸侯们的傀儡。



战国时期,诸侯们外出围猎,往往是从四面八方布置天罗地网,对猎物一网打尽。这个时期,诸侯国之间打仗,发生许多坑杀的战役,例如秦国与赵国的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投降的士兵。

这样一网打尽的例子,在春秋时期是很少出现的。有人说,或许是战国时期诸侯之间打仗很频繁,尔虞我诈也很厉害,杀红了眼就顾不得那么多了。这个说法似乎有一点道理。



其实,究其本质是因为法家在战国时期的崛起。大家都知道法家在战国时期,是很著名的一个代表,法家在当时也是很得志,是受到诸侯们欢迎的一个派别。为何会这样呢?

小编认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就是商鞅、韩非子、李斯。大家都知道,商鞅变法让秦国迅速强大起来。可是商鞅变法也有弊弊端,就是用刑太过于残酷。导致了秦孝公死后,商鞅本人也被自己制定的车裂之刑给杀死。



战国末年,诸侯国之间战争更加频繁,李斯、张仪等人都是法家思想的推崇者。他们制定酷刑,似的残忍深入诸侯的心里。从前春秋时期的仁义思想在诸侯们心中荡然无存。



战国时期,诸侯们相互之间打红了眼,战争的残酷加上法家思想的大加推崇,让战国诸侯都学会了残忍。这也是为何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比春秋时期更加频繁的原因,也是战国发生那么多坑杀案例,还有诸侯围猎从四面八方围堵对猎物一网打尽。小编认为,这或许是当时法家思想深入人心,仁义在当时未免不合时宜。历史虽然已经远去,但是历史可以启迪我们智慧。小编认为,仁义的理念,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我们应该倡导的。仁者爱人,仁者无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