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战斗机的历史,大家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现代战机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技术上的变革津津乐道,但是对于人类早期的尝试,似乎处于不屑一顾的状态,尤其是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技术进步,毕竟那个时代的技术进步在现在看来和没进步没啥两样,但实际上,当时的技术进步跨度之大,设想之伟大,丝毫不逊于未来的后辈们。
莫拉纳-索尔尼埃N战斗机,世界上第一种战斗机
其实和大家想象的不同,一战早期的战斗机反而多是单翼机。比较有名的德国福克E.1、法国莫拉纳-索尔尼埃N等都是有名的单翼战斗机。当时由于发动机功率羸弱,多加一层机翼阻力势必会增加这个问题设计师们心知肚明,但是随着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大量设计师捉摸着研制双翼飞机。德国飞机工厂(Deutsche Flugzeugwerke)也就是DFW就是其中之一。其实成立于1910年的DFW在战斗机方面压根没有涉及过,主要是为法国飞机提供一些零部件,毕竟一战初期那有啥像样的战斗机。一战中福克飞机的成功使得协约国空军压力倍增,这种情况在1915年达到巅峰。
1908年时的赫尔曼·多纳
但是福克公司所有的战斗机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无论如何飞行速度也超不过140公里/小时,但是可预见的是协约国的飞机很快就会超越这个数据,进而取得优势,因此德国空军也需要提前研制一种更新式的快速战斗机。DFW察觉到了这种情况,恰好该公司有一名工程师赫尔曼·多纳也有这个想法,DFW决定研制新飞机。赫尔曼算得上1910年代德国航空先驱,1910年他成立了自己的飞机制造公司,但是他并不太会经商,因此公司1913年就破产了。之后赫尔曼到阿德勒斯霍夫飞行学校担任教师,并在德国航空研究所(Deutsche Ersuchsanstalt für Luftfahrt)工作,最后在战争期间受雇于DFW ,1915年被该公司任命为总工程师。
赫尔曼·多纳设计的第一架飞机
正在驾驶飞机的的赫尔曼·多纳
赫尔曼很清楚如何提升速度,无非是使用流线型进行有效减阻,同时尽可能缩小飞机体积,减轻重量。这个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毕竟一战时期的飞机本来也不大,也很轻,也无法再减了。但是赫尔曼有自己的想法,他通过一个极其怪异地设计实现了目标。首先为了减阻,就要降低迎风面积,过去飞机的正面截面未圆形,他就改成了长条形,由于正面窄了,还要有空间容纳设备,那就在垂直方向上找补,最终设计出了一个类似于卡片的奇怪机身,也正是由于在垂直方向上有足够空间,因此飞机的长度很小。
DFW T28“苍蝇”战斗机正侧图
DFW T28“苍蝇”战斗机后侧图
赫尔曼和“苍蝇”战斗机,可见这个飞机并不大
该机全长4.3 米,翼展6.2 米,机高2.3米,依然是木制机身和织物蒙皮,机体内部安装一台 100 马力的梅赛德斯 D.I 发动机,驱动一具两叶定距螺旋桨,起落架和机身位置也很接近,采用双翼设计,但是双翼之间只有一对支柱,外露的各类拉线数量也很少,这样一来飞机的阻力大大降低,不过由于上层机翼安装在机身上,因此飞行员下视视野受到影响,这位未来研制工作的失败提前挖好了坑。由于机身很高,因此在机身左侧安装有登机用的踏板。飞机垂直尾翼可以全动,水平尾翼最初面积和垂尾差不多,后来增加了面积以提升操作性能。该机武器装备为在机身内部的一挺安装协调器的机枪。
飞行员通过左侧两个踏板等级,可见下视野存在很大问题
飞行员起降的时候甚至需要站起来看路
新机被命名为T28“苍蝇”(Floh),1915年底在该公司位于吕贝克-特拉沃明德的工厂开始制造原型机,那个年代的飞机制造起来很快,但是具体什么时候完工的,什么时候试飞的并不清楚,只知道试飞时该机速度达到了惊人的180公里/小时,可操作性也算不错。不过该机最大的问题是降落时飞行员很难看到地面,导致第一次试飞时误判了高度,导致着陆速度过快,飞机受到一定损伤。然而这一问题其实完全可以通过改进机翼位置解决,但是德国空军压根没有给机会。某些资料声称德国空军拒绝T28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个速度太快了,完全不需要,但更大的可能在于这个飞机的外形看起来不像啥正经飞机,达索那句名言其实早就在该机上应验了(好看的飞机一定是好飞机,当然局座说“阵风”不好看,这不也应验了)。
“苍蝇”飞机这奇怪的比例才是其失败的原因
奥匈帝国 Lohner AA 型战斗机看起来人间一点,但是性能却比“苍蝇”差很多
该机后来的情况并不明晰,考虑到DFW的性质,该机可能作为教练机一直在该公司飞行,直至一战结束,统一销毁第二帝国战机时一并处理掉了。不过德国空军倒是对双翼机有了信心,T28试飞后不久,德国各工厂开始大量生产双翼机,甚至三翼机,DFW也生产了不少其他公司设计的双翼机,赫尔曼倒是继续为DFW工作,设计了很多其他类型的飞机,并获得成功。有趣的是,有趣的是,这并不是战争期间唯一采用这种思路设计出来的战斗机,1916 年的奥匈帝国 Lohner AA 型战斗机也具有相似的设计,但是和T28相比,奥匈的产品性能不佳,最后经过大量修改,已经类似于常见的双翼机形式了。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