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三十喜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一月三十喜

在古代,喜鹊曾被称为“神女”。先秦时代,人们认为喜鹊具有感应预兆的神异本领,《易经》记载:“鹊者阳鸟,先物而动,先事而应。”意思是喜鹊作为一种“阳性之鸟”,能够预知天气变化和未来吉凶,鹊恐湿,晴则噪,被视作阳鸟,又称“乾鹊”。此外,鹊知太岁星之所在,鹤巢的开口总是背着太岁星的。鹊又知风,《淮南子》云:“夫鹊先识岁之多风也,去高木而巢扶杖。”

宋代 《梅竹双鹊图》页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喜上眉梢》(局部)

恭王府旧藏,日本山中商会 山中定次郎递藏

南宋 《十全报喜图》 林椿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喜鹊作为吉祥鸟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其一是预示客人的到来,如《西京杂记》 引陆贾的话:“乾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其二是预示喜事的到来,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云:“时人之家,闻鹊声,皆曰喜兆,故谓灵鹊报喜”。《宋书》载:“徐美官拜司空时,有两只喜鹊在太极殿的飞檐上鸣叫。”所以有“灵鹊报喜”之说。

明代 《四喜图》 吕纪

天津博物馆藏

明代 《先春四喜图》 吕纪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梅花喜鹊图》轴 李因

浙江博物馆藏

现代 湖北喜鹊登梅刻纸

上海博物馆藏

两只喜鹊相对的纹图称作双喜、喜相逢;喜鹊面前有古钱的纹图称作喜在眼前;喜鹊踏梅档的纹图称作喜上眉梢;喜鹊和三个桂圆的纹饰称作喜报三元;天上有喜鹊在飞、地下有獾在跑的纹饰称作欢天喜地。

明万历 青花红绿彩梅鹊纹葫芦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 青玉双鹊桃实纹嵌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 白色缎平金绣喜鹊梅纹采莲袄裤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民间传说中有牛郎织女农历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的动人故事。《风俗通》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后世称沟通男女姻缘为“鹊桥相会”。在春联、新婚喜联里,常以喜鹊渲染喜庆气筑,如春联:红梅吐蕊迎佳节,喜鹃登枝唱丰年。如喜联:金鸡踏桂题婚礼,喜鹊登梅报佳音。民谚“喜鹊叫,来报喜,不是来财就是来亲戚。”

清同治 五彩喜鹊梅花纹瓷盘

郑州博物馆藏

清同治 黄地粉彩梅鹊纹圆瓷片桌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同治 黄地粉彩梅鹊纹羹匙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同治 黄地粉彩梅鹊纹奓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同治 黄地粉彩梅鹊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同治 黄地粉彩梅鹊纹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民国刻竹雕《喜鹊登枝》扳指 张大千

喜鹊更多的是作为吉祥图案,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器具。以喜鹊为主体或喜鹤与其他吉祥物配合构成的图案有:日日见喜,是瓷器的传统装饰纹样。《饮流斋说瓷》云:“绘喜鹊三十只,有一红月,名日‘一月三十喜’,又名‘日日见喜’”。

清代 景德镇窑“慎德堂”款粉彩“日日见喜”图碗

上海博物馆藏

观复博物馆所藏【清康熙 青花日日见喜纹碗】碗外壁聚集飞翔着三十只喜鹊,有的驻脚在枝桠,有的飞行于山峰云间。碗内中心绘一只喜鹊栖于遒劲老辣的梅枝之间,构图疏朗,娇蕊粉瓣向空而芬,取意喜上眉梢。梅梢云雾间有太阳和星星,“日”“星”同现,表忠贞爱情,天长地久。同时碗沿绘四季花卉,蝴蝶翩舞其间,取花蝶之恋,喜相逢之寓意。

清康熙 青花日日见喜纹碗

观复博物馆藏

此碗曲壁丰颐,口沿稍撇,器型周正,胎釉莹洁。其装饰绘画尤其别致,通体内外兼绘,碗外侧绘松枝遒劲,翠竹扶摇,山石挺秀。

根据馆藏文物图案为灵感制作的创意衍生品,观复品牌推出【日日见喜对杯】茶酒两相宜。

瓷器上的山石挺秀,流云似水,两只喜鹊在“日”“星”间相对,仿佛在诉说着“福喜和合”的美好愿望。杯偶成双,终成 “观复日日见喜对杯”,依此陪伴日日平常却处处美好的时光里,观复以此为幸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