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枚会“猎舰”的聪明炸弹 —— 来自 Quicksink 家族的自白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我是一枚会“猎舰”的聪明炸弹 —— 来自 Quicksink 家族的自白

我是 GBU-38,一枚 500 磅级的智能炸弹,来自美国空军 Quicksink(快沉)家族。我的诞生源于人类对低成本高效能反舰武器的追求,体内流淌着 JDAM(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基因,还搭载了成像红外导引头这一 “新大脑”。

过去我只是依赖 GPS 制导对付地面固定目标的普通精确炸弹,如今在 Quicksink 项目中蜕变,能通过 GPS 惯性导航系统飞向目标海域,接近后红外导引头苏醒,扫描海面并比对数据库精准锁定移动舰船,攻击时瞄准船舷水线下方,以水下引爆产生的冲击波击碎船体。

和 AGM-158C LRASM 这类单枚成本 300 万美元的 “贵族导弹” 相比,我堪称反舰武器界的 “平民英雄”。一枚 JDAM 套件约 8.5 万美元,加上炸弹本体,再配上 20 万美元的导引头(未来目标压到 5 万),总价远低于传统反舰导弹。低成本带来了 “火力饱和” 优势,B-2 轰炸机一次能携带 80 枚我这样的 500 磅炸弹,F-15E 战斗机最多能挂 15 枚,就连 payload 有限的 F-16,携带我的数量也能让其反舰战斗力翻倍。

我的诞生与美军对太平洋方向未来高烈度冲突的预判紧密相关。面对中国海军的快速崛起,传统反舰导弹的 “库存焦虑” 日益严重,我这样 “量大管饱” 的低成本武器成了关键。我适合充当 “补刀者”,当隐身战机用 LRASM 撕开敌方防空圈后,非隐身战机可携带我攻击受损舰艇或后勤船只,也能对港口内锚泊的舰队发动 “突袭”。我的兄弟 “JDAM-ER” 通过加装弹翼射程能扩展,虽然美军自己没用多少,但乌克兰战场上的实战已证明这种 “低成本防区外打击” 的价值。

在 Quicksink 家族里,我有个 2000 磅级的大哥 GBU-31,他曾击沉民用货船但体积大载弹量少,而我专攻中小型舰艇、登陆艇甚至民用改军用的货船,这些目标是海上物流的 “毛细血管”,切断它们能瘫痪敌方作战体系。我的导引头技术已输出到 ERAM 项目,未来可能以巡航导弹形态出现在乌克兰战场,说明我的 “聪明大脑” 正成为美军低成本精确打击体系的核心拼图。

有人质疑我对付大型军舰的能力,毕竟 500 磅战斗部破坏力不如大哥。但多枚我同时命中同一艘船,叠加破坏力未必输给传统导弹,且在 “分布式海上作战” 理念下,美军需要我这样能 “一机多弹” 对付 “小艇狼群” 或濒海目标的武器。未来,随着 AI 算法升级,我的 “眼睛” 会更敏锐,能区分民用船和军用舰、识别不同舰艇型号,还可能加装动力装置变成 “巡航炸弹”,拥有更远射程和更强生存能力,在可能的 “太平洋战争剧本” 中成为让对手头疼的存在。我是 GBU-38,一枚正在改变游戏规则的智能炸弹,属于我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