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历史研究】战争如何塑造经济不平等?来自工业化前德国的证据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量化历史研究】战争如何塑造经济不平等?来自工业化前德国的证据

(图片来源于GERMANY: FACTORY, c1860 by Granger)

先前的诸多历史研究普遍认为,战争会降低经济的不平等,这被认为是不言而喻的。它们的论据是,战争对资本的破坏,所带来的人口下降,对富人资产的充公、劫掠,国家破败导致的商业和贸易萎靡等等,都能在某种程度上缩小贫富差距。诚然,战争造成的全方位破坏能够减少不平等,但它同时也能带来“非均衡的资源攫取”,使得财富从穷人分配给富人,尤其对于那些破坏性相对小的地区间冲突而言。

Schaff发表在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的论文,利用工业化前德国横跨“三十年战争”(1618-1648)前后的历史数据,证实了这种机制的主导作用,揭示了战争对经济不平等的加剧效应。

作者的理论假设如下:当某个地区暴露于工业化前的军事冲突时,被侵犯的风险增加,因此导致防卫的需求也增加。这时,政治当局者往往会采取资源攫取的方式,比如累退税制、和公司集团合作,使得财富进一步流向富人阶层。为了验证这种假说,作者收集整理了公元1400-1800年间德国72个城市和农村家庭层面的数据,主要是财产税记录等,与这段时期的地区间的战役和冲突信息结合起来。相关信息见图1。

图1 战争冲突的区域分布,从左到右,1375-1617,1618-1648,和1649-1800

在识别策略上,根据详细的财产税信息,作者首先测算了每个“社区”的基尼系数,以此来衡量不平等程度。如果该社区方圆150公里内在这段时期发生了战争冲突,则被标记为冲突的风险区。在排除了经济、人口、制度和地理等影响因素之后后,作者的实证统计分析表明,在这些冲突发生地,最贫穷的人口占有的社会财富比重在下降,然而最富有的前10%却显著增加。这意味着,在战争冲突背景下,财富进行了不均等地分配,从穷人流向了富人。

从机制上看,作者发现战争增加了军事防御设施的需求,这导致需要募集大量的资金。而筹集资金的过程往往是以面向社会大众的税收和政府贷款来实现的,并且这些累退税制得以长期保持,最终加剧了经济的不平等。

图2 从左(最穷的10%)到右(最富的10%),财富占比在战争冲突后的变化

为了避免互为因果等因素的干扰,作者还使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一些案例。比如1546-1547年间的施马尔卡尔登战争。对于那些战争波及的地区(处理组),在冲突发生后,相较于其他地区(对照组),经济不平等程度更为显著地增加了;而在战争发生前,两个地区之间的不平等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如图3所示)

图3 基尼系数变化:蓝线为战争冲突地区(处理组),红线为非冲突地区(对照组)

另外,过去的研究认为,工业化前的战争会减少不平等,尤其是面临着更为严重的破坏和劫掠等的战败方。然而,作者基于这些案例的分析则发现,战争冲突会加剧不平等的结论在战败方依然成立,这表明战争的“非均衡的资源攫取”效应发挥了主导作用。

总结来说,作者通过详细的数据和量化分析方法,揭示了在常规的战争冲突下,经济不平等会扩大的事实。在战争破坏有限的背景下,“非均衡的资源攫取”使得财富从中下阶层民众流向了富人阶层,这与Acemoglu等学者提出的“攫取型政治制度” 会加剧不平等的观点一致。

轮值主编:林 展 责任编辑:彭雪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