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特批何香凝与廖仲恺合葬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周恩来特批何香凝与廖仲恺合葬

周恩来特批何香凝与廖仲恺合葬

自动播放

1961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在政协礼堂主持了一个“百老庆寿大会。”一百位70多岁以上的在京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委员和社会知名人士欢聚一堂。

周恩来准时到会。他一进会场就立即向老寿星———83岁高龄、时任民革中央主席的何香凝走去。

何香凝见周恩来正向自己走来,忙起身相迎。但老人动作迟钝不便,不慎把手杖失落在地。

周恩来加快脚步疾趋向前,一面弯腰为何香凝拾起拐杖放好,一面热诚地与老人家握手,向她问好祝寿,并向到会的老人一一问候。

宴会开始后,周恩来举杯,风趣地说:“今天到会的百位老人,年龄平均八十岁,加起来就有‘八千岁’,人生望百……,20年后,我们百位老人再集体祝寿,大家要真正地高呼‘万岁’了。”

这次别出心裁的祝寿会,充分反映了周恩来同何香凝等党外著名人士们彼此互相敬重、互相关心的浓浓友情,也是数十年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胆肝相照的真实记录。

1968年6月,何香凝欢愉地度过了90大寿之后,她感到身体与精力大不如前。1970年4月,她不慎跌倒,又得了肺炎,进入医院治疗。经宋庆龄和周恩来等深切关怀及医院尽力抢救,转危为安。

1971年,何香凝老人病重,周恩来到医院去看她。躺在病榻上的老人喘着粗气断断续续地向周恩来提出:死后不想火化,要把遗体运到南京和廖仲恺合葬。

当时,大家对何香凝的这个要求都感到吃惊。因为大家知道,当时党中央和毛主席正在倡导火葬。周恩来正是这些领导人中主张火化的第一批倡导者。

没想到,周恩来毫不犹豫地回答老人说:“我代表毛主席、党中央同意你的要求,放心吧。”

周恩来当场十分痛快地承诺,让何香凝老人感到了极大的安慰。

后来,周恩来对廖承志和经普椿夫妇解释说:“何老太太一生革命,贡献很大,她的这个要求应该满足。”

一年后,何香凝老人在平静中闭上了眼睛,她的丧事办得很隆重,这在黑云压城大叫“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北京成为舒缓人们心头郁闷的一个议论话题。中央决定遵照其夙愿与廖仲恺合葬,由邓颖超送其灵柩到南京。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不幸逝世。这使廖承志全家无比悲痛,泣不成声。在严寒的冬天里,廖承志一直跟着吊唁队伍排队,等待向周恩来遗体告别。第一次告别完,出门后没有走开,又带上经普椿再一次排队,向周恩来遗体鞠躬敬礼,再看一次周恩来的遗容。后来,廖承志挥泪写下缅怀总理的长文《教诲铭心头恩情重如山》,表达了他一家四代人对周恩来的无限深情。廖家的孩子们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把家里所有的周恩来的照片,精心粘贴在相册上。每幅照片,都激起他们的无限哀思。他们还把周恩来的一些照片装上镜框,挂在房间里,天天瞻仰。

故事讲述人:王南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解放军生活》杂志原主编,中国记者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晚报》、《东方少年》杂志专栏作家,现为少年特战兵训练营总指挥。致力于通过国防教育、军事训练、素质教育、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等多专业融合,帮助沉迷手机、厌学、懒惰、情绪控制力低的孩子,走出负面状态,塑造适应新时代的担当少年,重回家庭、校园。详细了解,百度搜索“少年特战兵训练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