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埃及版“武则天”:埃及人为何接受女法老走向前台?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古代埃及版“武则天”:埃及人为何接受女法老走向前台?

本 文 约 8480 字

阅 读 需 要 22 min

新王国时期是古代埃及的“帝国时期”,有过许多赫赫有名的帝王,比如第十八王朝的图特摩斯三世、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等等。在埃及三千多年的古代历史中充满了男性历史主角,一百多位法老几乎都是男性。严格来说,古埃及的历史上只出现过五位女性法老。第六位克里奥帕特拉七世虽然与凯撒、安东尼、屋大维之间的故事留存下来为文人所津津乐道,但她所处时代较晚,在希腊化时期,而且她身为马其顿人,可能不能算传统意义上的埃及君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统治埃及约18年,而今天讲座的主角——哈特舍普苏特女王统治古埃及达22年。在她之前的几位女性统治者在位时间都没有超过六年,而且她们登上王位都是在王朝衰落时受任于危难之际,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

但是哈特舍普苏特与她们不同,第十八王朝是埃及帝国时代的开始,国家正处于鼎盛时期。哈特舍普苏特最初是作为图特摩斯三世的的共治者出现的,她并非被迫登基,而是自己由后台走向前台。

女王陵墓的发现

霍华德·卡特 (Howard Carter) 是哈特舍普苏特女王陵墓——帝王谷二十号墓 (KV20) 的发现者。帝王谷陵墓的编号按它们被发现的时间先后由英国埃及学家约翰·伽德纳·威尔金逊 (John Gardiner Wilkinson) 制定,随后被人们所接受并被一直沿用。至今帝王谷一共有六十多座陵墓被发现,其中第十八王朝的图坦卡蒙墓编号为“KV62”,就是因为它被发现较晚。尼罗河向地中海流淌的一个个分支构成了一片倒三角形状的绿洲,是人们生存居住的下埃及之地,沿尼罗河谷上溯至一弯曲处,便是新王国的首都底比斯之所在。底比斯的王宫多建立在尼罗河的东岸,而西岸众多山谷则为古埃及帝王的丧葬之地,其中有一处用于埋葬帝王,被现代学者称为“帝王谷”。卡特曾在此地工作多年,他之所以有名,不仅在于发现了“KV20”,还因为发现了图坦卡蒙等法老的陵墓。图坦卡蒙 (Twt- ˁ nḫ-Imn) 名字埃及语的含义是“阿蒙神活着的形象”,这位法老由于早夭,未来得及充分准备自己的陵寝,只得临时征用一位大臣的墓室,因此他的陵墓在帝王谷中规模最小。这座陵墓中只有很短的甬道通向一个狭小的厅,经过卡特的发掘,打开了通向内部的暗门。此举引起了当时新闻界的大肆报道,其中包括最重要的传说——“法老的诅咒”。这座陵墓迄今为止从未被人盗掘,因此出土的文物非常之多。

霍华德·卡特

虽然帝王谷的山峦只有数十米高,但是对埃及人而言已经不低。而且此地情况复杂:首先,古代陵墓的入口都是隐藏的;其次,此地气温十分炎热。

关于当地炎热的气候,东北师范大学古埃及史教授李晓东有过直观的体验。有一次在乘车去帝王谷考古时,打开空调后汽车的挡风玻璃竟由于温差过大而炸裂。而即使是适宜考古的冬季,人在室外也只能做短暂停留,皮肤会被烈日炙烤变色。西奥多·戴维斯 (Theodore Montgomery Davis) 1906年在《哈特舍普苏特墓》 (The Tomb of Hatshopsitu) 一书中这样记录卡特发掘“KV20”号墓的经过:

“空气已变得如此糟糕,闷热无比,工人们手中的蜡烛热得熔化,发出的微光已让人无法工作,我们迫不得已安装了电灯……我们下到大约50米处,空气中弥漫着臭味,熏得人无法继续。数百年蝙蝠在柱廊与屋子顶棚筑巢,蝙蝠粪便堆积风干,稍有一点空气搅动,那充满柱廊的黑黑的毛茸茸的东西就呛在人们的鼻孔里,让人无法呼吸。”

由此可以窥得当时考古的艰难程度。

帝王谷内景观

帝王谷的陵墓选址隐蔽,以避免盗墓贼的打扰。哈特舍普苏特女王之墓与其他法老的陵墓在形制上有所不同。大多帝王谷中的陵墓呈“串”字型,有着笔直的甬道,而哈特舍普苏特女王墓的甬道较为弯曲。陵墓入口很狭小,甬道共分为四部分,先经过一段台阶到达第一室内,之后继续通过一段较长的横梁到达前室,最后才能进入丧葬室。

帝王谷陵墓分布图

通常法老的陵墓内只有一座棺椁,但“KV20”墓中却发现两座石棺。两个石棺的盖都已被打开,斜倚在墙壁上,说明陵墓在多年前曾遭受盗墓贼侵扰。学者们起初很不理解,为何在同一座陵墓内会有两座石棺,其主人究竟是谁。因为此前没有过两位法老的棺椁同处一室的情景,这更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帝王谷各个陵墓的主人基本都是新王国时期的法老,但具体是哪一位法老,需要根据石棺上的铭文来辨认,这是最直接便捷的方式。在石棺第一行众多王衔之后出现了刻写国王名字的“王名圈”,其中书写了“拉神之卡诞生之伟大” (ˁ3-ḫpr-k3-Rˁ) 的“登基名”。这个名字并不广为熟悉,他另一个名字“图特神之子” (Ḏḥwti-ms) 却为人们所熟知,这个名字经由古希腊语被后世译为“图特摩斯”。将这两个名字结合,可以得知墓主人是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三位法老图特摩斯一世。而另一座石棺的铭文可以展现出两者的关系。在这座石棺上的王名圈中写着登基名“拉神的正义和心灵” (M3ˁ.t-k3-Rˁ) ,另一个名字是“哈努姆-阿蒙的第一女贵族” (Ḥ3.t-šps.wt-ẖnm.t-Imn) 。其中“H̱nm”是造人之神哈努姆神的名字,其常以公羊首人身形象出现,带有一个陶轮,传说人类就是他用陶轮塑造的。埃及神的名字有时复合,组成新的含义。由此可知另一座棺乃是哈特舍普苏特的石棺。

图特摩斯一世石棺

哈特舍普苏特女王石棺

成为女王的经过

从图特摩斯一世的家系可以得知,他有两位主要的王后:第一位名为阿赫摩斯 (Iˁḥ-ms) ,意为“月神之子”;另一位叫姆特内弗尔特 (Mwt-nfrt) ,意味“姆特神之美”。图特摩斯一世与阿赫摩斯王后生有一女,即哈特舍普苏特。此外,图特摩斯一世与姆特内弗尔特生一子,为图特摩斯二世。图特摩斯二世与伊赛特 (Is.t,与伊西斯神同名) 生育了著名的法老图特摩斯三世,而在登基之后又与姊妹哈特舍普苏特结婚诞下一女内弗如瑞 (Nfr.w-Rˁ,意为“拉神之美”) 。由这个家系可以得知陵墓中两个石棺主人的关系为父女,而图特摩斯一世去世时哈特舍普苏特还很年轻,因此葬于同一墓室应当是哈特舍普苏特所为。

哈特舍普苏特是古代埃及一位伟大的女性法老,这在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实属不易。依据埃及的王权继承制度,要当上合法的法老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王室血统与神的旨意。第一点哈特舍普苏特毫无疑问是满足的,因为其父图特摩斯一世及其祖父都是法老。然而在父权社会中,女性想要掌权并不会被轻易认可。因此为了登上法老的王位,哈特舍普苏特需要为自己做足宣传。其中有一项便是“做男人”,让官员和人民忽视她女性的身份。代尔-巴哈里 (Deir el-Bahari) 位于上埃及帝王谷与王后谷之间,中王国时期的法老孟图霍泰普二世就曾在此建立形制特别的葬祭神庙。哈特舍普苏特也在此建造了一座神庙,庙前陈列着很多她本人的雕像。几尊雕像的形态相同,女王头戴象征上下埃及统一的红白双冠,双冠前有保护王权的圣蛇 (iˁrt) 。最重要的是,她雕像的下颌处有很长的胡子,这就是为了给人们树立法老的形象,法老大多是男人,因此她也要“做男人”。不仅如此,哈特舍普苏特有时会在铭文中将自己名字的阴性词尾“.t”去掉。

哈特舍普苏特葬祭神庙前的雕像

但成为男人不等于当上法老,还需要其他准备工作。在哈特舍普苏特葬祭神庙的墙上有一段文字,记述图特摩斯一世对这个女儿十分喜爱,把她当作接班人来培养:

“‘这是我的女儿,哈努姆特阿蒙-哈特舍普苏特,愿她长寿,我指定她为我王座的继承人……她将指挥宫廷中各方面的人员;她将领导你们。听从她的话,团结在她的命令之下’皇室贵族、宫中显赫和百姓都听到了这个将其女儿玛阿特卡瑞提升为上下埃及之王的宣告。”

类似的话在图特摩斯一世的文献中都没有出现,而且在图特摩斯一世去世时并没有直接将女儿哈特舍普苏特推上王位,而是让儿子图特摩斯二世继位。因此,现在的埃及学者都认为这是哈特舍普苏特“矫父命”的结果。

哈特舍普苏特还从神的角度给自己编写了成为法老的依据:

“他(阿蒙神)发现她(阿赫摩斯)睡在宫中深处,他的神圣芬芳唤醒了她。他对她微笑。他立即起身来到她身旁。当他走近,她看到他的完美很是喜悦。他的爱流入她的躯体,宫中充满天国的气息,充满蓬特的芬芳……阿蒙神满足她的愿望,对她说:‘由你来宣布我女儿的名字哈特舍普苏特,我已将她置于你的子宫。她将成为合法的国王,统治这整个土地。’”

神庙铭文中还有一段写道,“过来,我亲生的女儿,可爱的玛阿特卡瑞,你是国王,你永远拥有荷鲁斯王座上的徽章。”对哈特舍普苏特本人则有这样的描述:“她的身躯覆盖着最好的芳香,她的体味神洗的清爽,就像蓬特一样,她皮肤上镶嵌着黄金,在整个土地上熠熠闪烁,就像节日的星光。”哈特舍普苏特希望通过这些铭文表明,不仅父亲非常喜爱自己,而且她也是神的女儿,神也想让她成为未来的女王,统治埃及。这些铭文是神庙墙上浅浮雕的说明文字,浅浮雕上刻了阿蒙神和阿赫摩斯相会的场景,还有两位女神在下面托着他们的双脚。阿赫摩斯怀孕之后,哈努姆神将孩子的灵魂放入她的体内。哈努姆坐在王座上,身前的陶轮上摆放着两个小孩。因为古埃及人认为灵魂有两个——卡 (k3) 和巴 (b3) 。两个灵魂结合在一起,灌注在人的生命之中,才能成为一个现世的活人。因此哈努姆神创造了哈特舍普苏特的两个灵魂,并将生命 (ˁnḫ) 注入其中。之后是创世之神哈努神和生育之神海凯特神 (Ḥqt) 引领怀孕的阿赫摩斯的场景。在哈特舍普苏特诞生之后,阿蒙神亲吻自己的女儿,并把她交给母亲阿赫摩斯。在浮雕中哈特舍普苏特的灵魂是一个男孩的形象:他头发几乎剃光,只留有一缕向右侧的发髻。之后阿蒙神亲手将新生的孩子交给在位法老。再后来,是阿蒙神与智慧之神托特神 (Ḏḥwti) 庇护这个孩子的场面。多幅浅浮雕都意在展示哈特舍普苏特一直受到神的照拂,可以合理合法地成为埃及法老。

哈特舍普苏特葬祭神庙中阿赫摩斯(左上)与阿蒙神(右上)相会场景浮雕

在这经过这一系列舆论宣传之后,哈特舍普苏特也未必能当上法老。因为在图特摩斯二世死后,还留有一个继承人——图特摩斯三世。但他继位时年龄尚小,因此哈特舍普苏特以共治者的身份一起管理国家。但她并没有扶持图特摩斯三世,而是独揽大权。她能够成为法老,除了宣传工作之外,还因为她所具有的政治基础——“阿蒙神神妻” (ḥmt-nṯr-n-Imn) 的头衔。这是古埃及宗教中的高级女性祭司,这个角色最早出现于第十二王朝,但那时仅仅是负责宗教传播仪式的神职人员,而到了新王国时期,这个头衔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内容。透过“特提舍利的石碑”上的浮雕可以得知这方面的更多内容。

现藏于埃及开罗博物馆的“特提舍利的石碑”

石碑正上方是太阳神伸出两个翅膀,垂下来的是两条圣蛇,一同庇佑王权。再下面左右两侧写着相似的短语,都可以翻译为“贝赫德特的伟大神祇”,但实际上古埃及有两个名为“贝赫德特” (Bḥdt) 的地方,一个位于上埃及的埃德富 (Edfu) ,另一个位于下埃及的特尔巴拉蒙 (Tell el-Balamun) 。这个双关的短语寓意,无论是上埃及还是下埃及,都在太阳神的护佑之下。接下来浮雕上写着“愿她永远长寿,王室中的贵夫人,法老尊贵的母亲特提舍利”。特提舍利 (Tti-šri,意为“小特提”) 是第十七王朝最后某位法老的妻子,她作为“法老母亲”的身份出现,而她的儿子正是第十八王朝的创立者阿赫摩斯。因此特提舍利不仅是神妻,也是法老之母,可以在法老年幼时监管朝政。在浮雕中,法老阿赫摩斯站在他母亲的面前,向她献上表达自己崇敬之意的物品。说明,从此时开始,“阿蒙神神妻”不仅是高级祭司,还具有监国的职能。

哈特舍普苏特也拥有“阿蒙神神妻”头衔,这可以给她足够的权力和政治地位,让她接近王权,甚至监管王权。李晓东教授认为,哈特舍普苏特正处于距离法老职位只有一步之遥的地位。在一幅浮雕中可以看到,哈特舍普苏特已经戴上了法老节日庆典用的王冠。在另一幅浮雕上,刻着一前一后两个拿着权杖的法老,穿着打扮也一模一样,根据王名圈中的登基名,可以得知两者分别为哈特舍普苏特和图特摩斯三世。此时的哈特舍普苏特已经走在了图特摩斯三世的前面,这表明此时两人处于共治的状态,但是哈特舍普苏特更为重要。而在哈特舍普苏特红色神庙的外墙浮雕上,这一点体现得更加明显:节日庆典上哈特舍普苏特作为主角盛装走在前方,而图特摩斯三世只能在身后为她熏香。这些图像说明哈特舍普苏特渐渐走向前台,她的重要性和手中的权力已经超过了图特摩斯三世。而在该墙壁的另一幅浮雕中,阿蒙神和哈托尔神 (Ḥwt-Ḥr) 共同为哈特舍普苏特加冕。这意味着她渐渐由共治走向了一个人统治。

哈特舍普苏特浅浮雕

伟大女王的功绩

李晓东教授将哈特舍普苏特称为“古代埃及的武则天”,是因为她在位的二十二年完成了一系列伟大的功绩,算是古埃及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法老。在她之前的四位女性埃及国王统治时间都较短:第一王朝的美瑞特-内特 (Mri.t-Ni.t,意为“内特神之所爱”) 只统治了一年多;尼玛阿特亥坡 (Ni-m3ˁ.t-Ḥp,意为“属于阿匹斯神的正义”) 也是在第二王朝末期才登上政治舞台;第六王朝的尼托克瑞斯 (名字译自希腊语Νίτωκρις) 据信统治了六年,但学界存在较大争议;有较为确信记载的第十王朝法老索贝克内弗儒 (Nfr.w-Sbk,意为“索贝克神之美”) 也只统治了四年左右。哈特舍普苏特之前的埃及女性统治者多临危受命,并未做出什么伟大成就。而在她之后托勒密王朝著名的“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尽管会讲埃及语,也努力将自己塑造为纯正的埃及法老,但她本人并非埃及人,功绩比起哈特舍普苏特也逊色不少。后者的伟大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哈特舍普苏特是一位和平的法老。 从她的父亲图特摩斯一世开始,就在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扩张埃及的势力范围。古埃及法老向外扩张的主要目标在于保障和发展贸易,因此战争并非以掠夺为目的,而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势力范围。哈特舍普苏特则采用了不同的手段,她是第十八王朝第一位在自己的登基名中加入玛阿特女神 (M3ˁ.t) 的法老。埃及绝大部分的法老的名字里都有神的名字,但是玛阿特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尤其是在新王国时期。玛阿特代表正义、秩序与和平,有着羽毛的形象。埃及的亡灵书中关于最后审判的部分,巨大的天平一侧绘有亡灵的心脏,而另一侧就是象征玛阿特的羽毛。哈特舍普苏特崇拜这位女神,与她试图恢复秩序的想法有关。在她的铭文中不止一次提到,第二中间期时,喜克索斯人占领了埃及,国土四分五裂,很多神庙停滞,建筑坍颓,整个埃及一片破败。因此哈特舍普苏特想要恢复建筑、秩序和正义,便崇拜玛阿特神,采用和平的方法。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没有扩张的野心与呵护势力范围的愿望。哈特舍普苏特曾在卡尔纳克神庙竖立两座方尖碑,在其中一座底部的铭文中第一句文字就展现了她的野心:“ (陛下 )……她让埃及、红土地上以及所有外国的王权都置于国王的双脚之下”。这句话表明,虽然女王奉行和平原则,但她依然关心帝国的海外势力范围。

她虽然没有进行军事行动,但也曾发动“远征”,比如有名的“蓬特远征”。蓬特位于阿拉伯海和红海的交汇处,在今也门、索马里一带。传说这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被埃及人称作“Pwnt”,现在被译为蓬特。此处盛产乌木、象牙、黄金、树脂和香料,这些对埃及人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哈特舍普苏特执政时曾派遣远征队前往蓬特,这场远航对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人而言无疑是一个壮举。她把这次远征看得十分神圣,在铭文中写道:“国王自己亲自向众神之主阿蒙神请示,在神殿里面阿蒙神给她一个神谕,神亲授命令:‘去寻找通往蓬特之路,开启通往香树之林的道路。带领远征队越过陆地与海洋,带回神之土地上的异域之物’”。这场远征之艰难超乎现代人的想象,当时的首都底比斯 (W3st) 距离红海大约一百四十多公里。而到了红海港口之后,还需要乘船向南,历经一千五百多公里的向南航行,去寻找神秘之地。

“蓬特远征”线路示意图

根据代尔-巴哈里哈特舍普苏特女王葬祭神庙的壁画可以看到远征队手持埃及的宝藏与武器走向远方的“神圣之地”,在那里他们见到了一位黑人国王和王后。远征队最大的成就并不只是带回了很多乌木、象牙和众多香料,还将很多活着的树木移植到了埃及。哈特舍普苏特女王葬祭神庙前移来的两棵没药树虽然已经枯死,但树根留存至今。这有可能是有文字记载最早的植物移植范例,堪称古代世界的一大壮举。

哈特舍普苏特还在国家内部进行了开采与建设活动。 女王在位期间,曾在西奈半岛 (Bi3.w,意为“充满金属之地”) 开采铜和绿松石,由此获得的大量资源对埃及的发展有直接贡献。建设方面,为了修复战争的创伤,哈特舍普苏特下令修复了很多残破的神庙。此外,她还命人修建了卡尔纳克神庙第八塔门和双方尖碑。在方尖碑上刻有铭文:“我发誓,阿蒙神爱我……我为我父阿蒙神独石雕出两座方尖碑……使我的名字在他的神庙中永恒。”卡尔纳克神庙如今是旅游胜地,除了它规模大、雕塑众多之外,拉美西斯二世修建的多柱厅也特别引人注目。这座厅里原本有134根柱子,现存129根仍然站立。李晓东教授曾在此参加浮雕和文字的整理工作,印象颇深。卡尔纳克神庙共有十座塔门,每座塔门之后都有神龛、院落和多柱厅的体系。其中的第八塔门,正是哈特舍普苏特在位时修建的。她修建的两座方尖碑高度接近30米,据碑上的文字描述,整个方尖碑都镶嵌了金箔,乃至在尼罗河对岸几十公里之外,都能借助月亮反射的光芒,看到这两座方尖碑熠熠生辉。虽然现在方尖碑上并没有任何金箔存留,但是一位美国考古学家研究了方尖碑四周的凹槽,认为它们是为镶嵌金属片而特地凿出的。因此,古埃及人方尖碑上镶嵌有金箔的说法具有一定可信度。

哈特舍普苏特时期在卡尔纳克神庙的一处方尖碑

埃及人接受女王的缘由

因为哈特舍普苏特的当权与之前其他埃及女性不同,她身逢埃及帝国的鼎盛时期,而且王室不缺乏男性继承人。关于这一现象的原因学界主要有“危机”和“篡位”两种猜测。

第一种是可能当时的埃及遇到了某些危机,尚且年幼的图特摩斯三世无法化解,人们才能接受一位女性共治者走上前台,独揽大权。若此说成立,需要了解这场危机到底来自何方,是来自埃及的内部还是外部。但目前没有任何材料表明当时出现了国际危机,威胁到埃及的安危。于是学者们试图在现存的文字、图像材料中辨寻与内部危机相关的内容,但也没有收获。

因此,学者们把更多目光转向“篡位说”,即哈特舍普苏特从小就有做女王的野心,而此时图特摩斯三世立足未稳,对她而言时间已经成熟,于是她从幕后走向台前,由共治走向独裁。如果是这种情况,就涉及另一个问题——“图特摩斯三世是否报复了哈特舍普苏特”。如果图特摩斯三世进行了报复,那就给篡位之说增加了可信度。但若没有进行报复,篡位之说就站不住脚。于是,学者们试图在出现过哈特舍普苏特相关形象与文字的地方寻找答案。经过对所有相关铭文的研究,篡位之说得到了一些支持。在一件反映敬神场景的浮雕右侧雕刻着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左侧为一群抬着圣船的祭司,船上载着神龛。但就在这幅保存状况良好的浮雕中段,却有一块人为凿掉的痕迹。哈特舍普苏特作为图特摩斯三世曾经的共治者,常常和他一起出席仪式或盛典,因此该浮雕上被凿掉的部分很可能就是哈特舍普苏特与她的王名圈。如果这个猜测成立,那么这可能是他仇恨哈特舍普苏特而有意为之的结果,而仇恨的原因可能正是篡位。

图特摩斯三世浮雕与疑似被凿掉的哈特舍普苏特

在另一幅浮雕中,拉神与图特神为中间的一位法老进行生命的灌注,但是中间法老的形象和旁边的文字都已被人有意凿掉,这位法老很可能就是哈特舍普苏特。而这一破坏很有可能是图特摩斯三世所为,在他登基后,由于仇恨而将“篡位者”相关的形象和文字一并凿去。但是这些目前仅仅是猜测。因为还有一处浮雕,上面哈特舍普苏特的形象虽被凿掉,但是她名字却保留了下来。如果这是图特摩斯三世所为,理应将痕迹全部抹去。有一种可能的解释,凿掉哈特舍普苏特形象的人都是文盲。因此,他们虽然可以认出女王的形象,但却无法分辨王名圈中的名字,不敢轻易凿掉。如果这些人真的是图特摩斯三世派去的,那么很可能是重要的官员或书吏,理应不是文盲。因此,抹去哈特舍普苏特形象的人很可能来自社会底层,而非统治阶层。他们的行为很可能与图特摩斯三世无关,只是无法接受一位女性统治埃及,就自发地抹去了浮雕。若是这一原因造成雕像的缺损,则无法得出哈特舍普苏特女王篡位的结论,依然留着一个悬案。

现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哈特舍普苏特坐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