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南越国是如何建立的?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秦汉时期的南越国是如何建立的?

‍‍‍‍‍‍‍‍‍‍‍‍‍‍‍‍‍‍‍‍‍‍

本 文 约 3290 字

阅 读 需 要 9 min

越人,是一甚为古老的族群,起源甚早。最新的研究表明,人类的祖先走出非洲以后,一支沿着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岸,抵达中南半岛,再北上扩展,抵达珠江、长江流域,成为古代越族的先祖。

古代越族,广泛分布在长江以南直到东南亚地区,史书上统称为百越。其中,分布于今浙江绍兴一带者,称为于越;分布于今浙江温州一带者,称为东越;分布于今福建福州一带者,称为闽越;分布于今广东及其以南者,称为南越;分布于今广西及其以南者,称为骆越(又称西瓯)。百越各部,并无严密的国家组织,由各地的氏族首领和部落君长自治,其中的一部分,曾经臣服于楚国,彼此间维系着松散的统属关系。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将王翦灭楚,乘胜攻灭于越,设置会稽郡,开启了武力征服百越的漫长征程。

秦设会稽郡。来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秦将屠睢统领近十万秦军,分三路东进南下,攻击越人。东南方面军顺利进军,攻灭了东越和闽越,设置了闽中郡。中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遭到南越和骆越的顽强抵抗,大将屠睢战死,大量将士阵亡,秦军深陷于越人游击战的泥沼中达三年之久,无法完成攻占南越和骆越的任务。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经过周密的准备,秦开始第二次对越人用兵。用兵前,秦修通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使秦军的后勤供应有了保障。这次用兵,秦采用了军事进攻与移民实边同时并进的方式,将近五十万秦军和移民,在秦将任嚣的统一指挥下,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终于攻占了南越和骆越,在骆越地区设置了桂林郡,在南越地区设置了南海郡和象郡,实现了对百越的直接统治。[ 1 ]

秦末乱起,旧楚国地区的反叛最为激烈,首都咸阳与岭南地区的交通联系完全断绝。当时,任嚣出任南海郡尉,统摄帝国南部军政,患病在身。任嚣密切关注局势的变化,忧虑日渐加深。他忧虑秦王朝的未来,担心二世的幼稚导致帝国的崩溃。他更忧虑岭南地区的未来,担心岭南地区一旦动乱,五十万军民的身家性命,将被战火血海吞噬。

忧患深重的任嚣,病情加重,他自知死期已近,回天无力,再三考虑后,下达了指令,要龙川县令赵佗,火速前往番禺,到郡尉府面见。

赵佗,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石家庄)人,姓氏为赵,或为战国赵国王族的苗裔,秦帝国时被征发编入秦军。秦两次进攻南越,赵佗都在军中,以其丰富的经验和不凡的能力,崭露头角, 升任南海郡属下的龙川县县令,甚为任嚣所看重,认为是可以嘱托大事的人。

南越王赵佗。来源/电视剧《南越王》截图

秦之南海郡,大致包括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郡政府所在之番禺县,就在今天的广州市境内。龙川县,是南海郡下的属县之一,故址在今广东省惠州市龙川县,县西北的佗城镇,据说就是赵佗修筑的秦城旧址。

卧病在床的任嚣,见到赵佗,说:“听说陈胜吴广作乱,各地豪杰纷纷聚众兴兵,中土大乱,不知道会出现何等局面。南海地区遥远偏僻,至今还算平静。不过,我担心乱军侵入进来,所以打算发令起兵,断绝北边的关口通道,自卫观望,等待中土局势变化的结果。”

说到这里,任嚣抬起身子,让赵佗靠近些说道:“南海地区北阻山险,南有南海屏障,东西数千里,又有数十万中土军民相助, 也是一州之主的资本,可以自主立国。赵君啊,我如今病重,怕是起不来了。遍视郡中将校长吏,没有可以商计大事的人。所以, 特意招你前来,嘱托后事。”

赵佗涕泣,俯身跪拜,接受了任嚣的嘱托。

于是,任嚣当即签署委任令,移交印信绶带,委任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一切事务。

任嚣死去,赵佗接替了他的职务,马上传檄南海郡北部之横浦关(今广东南雄市与江西大余县交界之大庾岭上)、阳山关(今广东阳山县西北连江岸)、湟溪关(今广东英德市西南)等主要关口:“乱兵将至,紧急封锁道路,闭关聚兵自守。”按照任嚣的遗言,切断了与中土地区的交通往来,自守静观待变。

陈胜吴广起兵反秦,在秦二世元年(前 209)九月。汉元年(前 206)十月,刘邦军进入秦都咸阳,秦王子婴率百官投降,秦亡。在楚汉相争、中土大乱的五年间,赵佗以南海郡为根据地,先后吞并了桂林郡和象郡,统一了整个岭南地区,于汉三年(前204)建立南越国,自号武王。

赵佗的南越国,赖以建国的基本力量,是秦帝国的南部远征军,数量当在十万人左右。这支唯一完整保存的秦军,成为南越国的新统治阶层,加上随军南下的移民和家属,人数在五十万左右,成为新政权得以立国安身的社会基础。这批南下的军民,都是中土地区的移民,他们所建立的国家,是移民国家,由少数外来的汉人移民,统治多数当地的越人土著。

南越国的疆域,以秦的南海、桂林、象三个郡为基础,其北部边境,大致以五岭为界,沿今广西柳州、桂林、贺州,广东肇 庆、韶关,福建漳州一线,与秦洞庭、苍梧、庐江、闽中诸郡相邻;其西境,大致沿今广西百色、河池一线,与后来被称为夜郎 和句町的西南夷诸国相邻;其东部和南部临海,南部领土的一部,已达今越南北部。

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南越王赵佗,不但是一位卓越的军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善于审时度势,有远见卓识。他清楚地认识到,对于新建的外来政权而言,南下的秦军和移民,与当地土著越人的融合, 是维持长治久安的关键。五十万秦军和移民,多为男性,娶越女为妻不但是必然,也是南越国大力推行的政策。

赵佗家族,身为表率,选定土著越人之大族——吕氏家族作为联姻对象。吕氏家族的女子,都嫁给赵氏男子,吕氏家族的男子,也都迎娶赵氏的女子,以外戚的身份,出仕南越国政权,成为支持赵氏政权的重要力量。

南越国地区,越语与汉语不通,民风民俗与中原地区差异极大。当地越人,饮食有鼠贝鱼蛇,服饰用断发文身,居住高架木屋,出行舟船木筏,巫祝盛行,不似中原用甲骨蓍草而用鸡骨。

赵佗政权因地制宜,继续了秦帝国的汉字政令体系,推行缩小版的皇权官僚集权体制,郡县制下,邻近中土的南海郡和桂林郡,依旧由旧秦军用秦制掌控;对于象郡,考虑其远处南海一隅的特殊情况,析分为九真和日南两郡,派遣行政官员前往主持大事,一般的行政事务则交由原来的部落首领自治自理。

在风俗习惯上,赵佗柔和而灵活地处置,采用了入乡随俗的方针。他以身作则,以越人君主、蛮夷大长自居,放弃了中原的冠带之礼,头饰不用中原的束发冠带,宾礼不正襟危坐,而是从越俗,魋髻箕踞,头发在头顶上绾成锥子髻,双腿前伸而坐。由于汉越联姻混血的推行,汉人渐习越语,越人也用汉字,中原的生产技术,如铜铁冶炼、建筑造船、牛耕水利等,也逐渐推广开来。

在赵佗政权的引领下,南下的秦人与土著的越人逐渐融合,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南传扩散,南越国的国情日渐稳定,南越国的根基日渐巩固。到高帝十一年(前196)汉朝使臣陆贾来到南越时,南越国已经立国八年,国泰民丰,政权稳定,巍巍然一南方之强国也。

注释:

[ 1 ] 参见《秦崩》第五章——“失衡的帝国防务”。

《汉兴:从吕后到汉文帝》

作者:李开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7月

已获得出版社授权

END

作者 | 李开元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臧晓彤

排版 | 薛梦缘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