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起“皇家嫔妃”,现代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后宫佳丽三千”,但如果看看晚清年间,那些堪称“实锤”的嫔妃照片,却似乎不是这么一回事。
比如在慈禧太后留下来的各式宫廷照片里,那些陪在慈禧身边拍照的“嫔妃”们,也常叫后世读者产生深深震撼。其真实的颜值,与许多后人心中的想象,显然相去甚远。甚至把已过“花甲之年”的慈禧,都“衬”得花容月貌。
如果说慈禧合影里的“嫔妃颜值”,还属于偶然情况。那么许多晚清嫔妃的独家照片,也常让人看了不敢信。比如光绪皇帝的瑾妃。
以及深得光绪皇帝宠爱,在光绪帝人生里留下重要记忆的珍妃。
而且千万别认为,这是因为“选嫔妃”时没选好。不信看看1852年清王朝“选秀女”的照片,赫赫有名的太后,就是在这一年被选为了秀女。可要是看看这一组“秀女”,就知前面那些“嫔妃照”的颜值水平,绝非偶然。
那么,为什么清朝妃嫔的“颜值水平”,这么出乎后人的意料呢?首先一个原因很简单:清代选“嫔妃”,不看颜值。
清代的妃嫔,主要来自于秀女,而清朝选秀女,主要是从旗人家的女子里选。在清代,凡是13至17岁有旗籍的女子,都必须在户部备案,然后参加每三年一次的“选秀女”。而且从乾隆年间起规定,凡是没有参加“选秀女”的旗人女子,都不许“婚聘”。每到选秀女时,参选的女子必须着旗装,且不许身穿时装。五六人一排参加遴选。而且在所有“参选标准”里,“颜值”恰是最不重要的一项,相反更看重的是门第身份。
这种方法,照末代皇帝溥仪的回忆说,是“叫候选的姑娘排成一排,由未来的新郎当面挑捡,挑中了的做出个记号来”。直到溥仪“大婚”时,当时“大清”已经灭亡,规矩才算改了,改成“皇上”照着照片选人。当时溥仪选中了“最顺眼”的文绣,可文绣别看长得顺眼,但家境太过贫寒,因此只能做溥仪的妃子,做不成皇后。
相比之下,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却是以家世显赫著称,她本人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其父官居侍郎,伯父是广州将军,还和慈禧家结成了连襟。如此地位,也令她在暗箭不断的大清后宫里,一直稳坐皇后位置。
所以综合说来,在清代的后宫里,嫔妃们“拥有高颜值”,反而是个低概率事件。一个嫔妃的命运浮沉,背后纠连着多少家族博弈和利益关系。放在晚清年间的照片里,“嫔妃颜值”自然也就超出了许多“历史票友”的想象。
但另一个原因,却也无比重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哪怕一个人的颜值再高,想用照相机把人“拍漂亮”,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当时的摄影技术,其实还处于严重的初级阶段。如果我们仔细深扒那个时代,不同国家的老照片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照片里的“漂亮人儿”,真心是不多。如果想在照片里“变漂亮”,那更不止是摆个姿态选个摄影角度的事儿,相反要经过精心的“形象设计”。
就以晚年酷爱照相的慈禧来说,为什么慈禧的“颜值”,在各类照片里还算说得过去?慈禧拍照时,几乎每拍一张照片,她都要经过精心化妆,甚至每拍一张照片,都要换上一身新衣服。那些巨幅的特写照,她还要命人调上颜色,制成精美的彩色版。她的那些化妆照,更对光线、环境有着精心讲究。在经过了这么多精雕细刻后,我们才看到了那些“比较美”的慈禧照片。
而同样是这些照片里,为了突出慈禧的形象,那些陪在慈禧身边的后宫嫔妃们,自然也要跟着靠边站。由于拍摄角度和地位的不同,光彩照人的慈禧身边,嫔妃的颜值自然也就大大矮化了。
慈禧的照片尚且如此,对于那些嫔妃们来说,普通相机临时拍摄的照片,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基本很难把自己拍美。而且何止嫔妃们如此,就算是普通的小宫女,放在当时的相片里,“颜值”也常被“掩盖”。
值得一提的是,想拍出慈禧那样“光彩照人”的效果,仅成本就不简单。全部材料都要进口,底片更是昂贵的玻璃底片,从材料到拍摄过程到成像,每个环节在当时都是大把烧钱。而今天故宫博物院里,依然保存着慈禧的上百张照片。参考一下拍摄照片时,大清朝水深火热的危机,就知每一张光彩照人的相片背后,都是让人痛彻心扉的烧钱。
不过,这样的爱好,也叫曾被晚清皇室看做“妖术”的摄影技术,迅速在近代中国流传起来,今天的我们,也可以因此看到那个时代,许多“实锤”且让我们不堪回首的历史风貌,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这也算一件幸事。
参考资料:《慈禧摄影史话》《故宫旧藏人物照片集》《慈禧私家相册》《清宫选秀与美貌无关》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