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中国航空业,刚刚起步却危险丛生,不止徐志摩死于空难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民国时期的中国航空业,刚刚起步却危险丛生,不止徐志摩死于空难

民国时期的中国航空业,刚刚起步却危险丛生,不止徐志摩死于空难

1946年12月25日,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由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负责的三架飞机正从重庆飞往上海,三架飞机上共承载仅一百名乘客与工作人员。正当飞机即将降落上海时,意外却突然发生,三架飞机竟惊人地先后在即将降落时坠毁。三架飞机上的近百名人员只有极少数幸存者,经济损失达25亿法币。三起空难的出现,正给战后再度迎来生机的中国航空业带来沉重打击,而事实上在中国航空业出现与发展的过程中,危机与其一直形影不离。

一、中国航空业的起步

1903年,由莱特兄弟发明的人类史上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1909年飞行家Vallon乘飞机进行环球旅行并经过上海,且在上海起飞时坠机身亡,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看到飞机,也是第一次被飞行家的牺牲精神所震撼。1910年中国购买了第一架飞机,1913年民国政府成立培养飞行人才的航空学校。至1920年左右中国已有近80名飞行员,但飞机数量却远低于飞行员的数量。

莱特兄弟

莱特兄弟

1920年,中国第一条民用航线即北京飞天津线正式开通,当天即能实现乘客与货物的来回往返,次年北京至济南航线开通,但此两条航线皆因飞机时好时坏而很快停运。至1927年国民政府于南京成立,全国得以稳定与统一后,中国航空业得以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1929年上海至南京航线开通,并为此购买四架美国飞机以及聘请2名国外飞行员与若干名中国飞行员。同年5月中国航空公司正式成立,但中航成立的资本与条件却大多由美国提供,因此中航虽名义上是中国企业,但在重大决策方面却完全由美方决定。

美国飞行员

美国飞行员

由于美方资本的注入,中航得以迅速发展,至全面抗战爆发前,中航已拥有15架民用小型飞机与2架大型客机,载客量达6万多人次。在美国资本进入中国航空业的同时,德国也趁机进入,1930年中国政府与德国汉莎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中德共同出资成立“欧亚”航空公司,除国际航线外在国内还开通了北平至广州、南京至兰州等相对偏中西部的航线。除中央政府开办航空业外,各地方势力如阎锡山、张学良、李宗仁等也在各势力范围内发展航空业,若干短途航线由此开通。

张学良十分重视空军与航运的发展

张学良十分重视空军与航运的发展

二、空难频发的中国航空业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航空业凭借着战时美国的支持得以恢复与重建,战后重建的物资运输工作也因航空业的发展而得以迅速进行。仅1945-1946年一年,中航旗下的飞机共飞行3000多次,运载人员达8万多人,至1949年中航南迁至香港后,公司所有员工一同决定起义,成为新中国航空事业的重要基础力量。

尽管中国航空业在民国三十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建立起相对系统的现代航空产业,但其发展历程却是一波三折。要知道作为交通工具的一种,飞机较于汽车、火车是事故率最低的,但一旦发生事故的话,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在中国航空业艰难发展的同时,一桩桩惨烈的空难也随之而来,成为中国航空史上惨痛的经验与教训。早在1912年,中国航空第一人冯如即在飞行过程中牺牲,徐志摩、戴笠包括叶挺将军也都因空难身亡,在全面抗战时期,除却战争导致的飞机坠毁外,普通民用飞机坠毁案件更是达89次。

影视剧中徐志摩

影视剧中徐志摩

全面抗战后,中国航空业在迎来发展新阶段的同时,也迎来一连串的飞机失事事件,而这些案件当中,最令人震惊的即是发生在1946年圣诞夜的这场三架飞机坠毁案。当晚由于上海天气十分糟糕,三架飞机先后申请降落但均无法成功,上海周边的南京机场上空也是乌云密布,三架飞机只得顶着乌云暴雨与闪电在天上低空盘旋,最终均不幸坠毁。国内外舆论界对此如同炸开锅一般。各国报纸纷纷转载此事,并表示对坠机死亡人员的哀悼,可以说自航空业由西方诞生并传入到中国以后,世界范围内都未曾发生过如此严重的坠机事件。

民国时期的飞机

民国时期的飞机

三、空难频发的背后

之所以发生如此数量的灾难,定然不全是天气的原因,彼时中国的航空体制应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就拿1946年震惊国内外的圣诞夜三机坠毁案一事来说,天气的变化是可以通过科学手段预测的,在上海、南京等相当一片区域都处于雷电交加的情况下,若航空公司与气象机构以及交通部等政府机构之间,能够形成一套联动机制,能够让飞行员知道天气情况而提早降落或拒绝起飞的话,事故则不会发生。事实上正是由于当时各机构之间的繁杂却无效率,才使三架飞机先后飞向乌云密布的天空中。

民国时期的湖南芷江机场

民国时期的湖南芷江机场

飞机与机场设备的老化落后同样是导致飞机频繁失事的重要原因。首先就飞机来说,现代飞机上一般都安装有紧急状况的降落伞与防护措施,但出于种种原因,当时的中国民航飞机上竟然连降落伞都没有,也就是说一旦飞机出现问题,整个飞机上的人没有任何逃生的机会可以选择。就机场而言,当时中国各大机场中,只有北京、上海等为数不多的城市机场内安有夜间航空设备,可为飞机夜晚降落提供协助,像武汉的武昌机场连夜航设备都没有。而上海江湾机场虽安有夜航设备,但问题是此时盘旋在上空的飞机却没有与之配套的雷达设备,无论机场发出怎样的信号,飞行员接收不到任何消息。这些在今天看来十分滑稽的事情,在当时国力贫弱的中国却是十分常见的,也由此造成一桩桩惨烈的空难事件。

今日的现代化机场

今日的现代化机场

文史君说:

纵观中国的航空发展史,虽起步晚但却有向前拼的劲头,从清政府至北京政府、南京政府与之后的新中国,正是在数代航空人的努力下,才将我国的航空事业发展成现在的样子。但在这艰难的发展史的背后,无数人因航空事业牺牲或死于空难。这在为今天的航空事业提供经验教训的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也不能忘记这些为之牺牲的人。

参考文献:

1. 张犇:《民国上海大空难——以1946年圣诞之夜三民航机失事为焦点的考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2. 《中国航空公司研究——以组织结构和人事管理为中心》,陈燕,复旦大学历史系 2008 年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