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和装甲我全都要——浅谈皇家海军的装甲航母,续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飞机和装甲我全都要——浅谈皇家海军的装甲航母,续

在之前关于皇家海军装甲航母的文章中,我跟大家简单谈了谈皇家海军装甲航母的起源和“光辉”级的设计史。诚然“光辉”级作为装甲航母的开山之作在世界航空母舰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不可否认的是该级舰也为装甲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那就是极低的载机量。

传送门

这里是上一篇讲光辉的文章

因为太怕痛就全点防御力了——浅谈皇家海军的装甲航母

这里是视频——剑鱼鱼雷机是如何在航母上起降的

[战争影像]英国航母的航空运作——以剑鱼鱼雷机为例

因此自“光辉”级四号舰“不挠”号(HMS Indomitable)开始,皇家海军开始尝试改进装甲航母的设计,并在随后的“怨仇”级上进一步发展,而战争结束后服役的“大胆”级则成了皇家海军装甲航母的巅峰之作。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光辉”级之后,皇家海军装甲航母的发展历程,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0 1

飞机真滴不够用啊

“光辉”级的额定载机量仅为36架飞机,以塔兰托之战为例,“光辉”号搭载了15架管鼻燕战斗机、2架海斗士战斗机和24架剑鱼鱼雷机,共计41架飞机。在基座行动中,同级舰“胜利”号搭载了20架管鼻燕战斗机和14架青花鱼鱼雷机,此外还以甲板系留的方式搭载了6架海飓风战斗机,共计40架飞机。姑且不论美日动辄搭载七八十架飞机的航空母舰,此前自家的“皇家方舟”号载机量可达60架,而由大型轻巡洋舰改造而来的“光荣”号也可携带48架飞机。由此可见“光辉”级为了装甲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过少的舰载机的数量限制了她们发挥航空母舰这一舰种所独有的战术价值的能力。

此外就是之前在“独角兽”那篇文章中提到过的战损问题,根据皇家海军的计算,航母上的舰载机在连续的作战中会有约20%的飞机被击落或受到不可修复的损伤,此外还有10%的飞机在得到修理前无法再次出击,而维修工作不能在不干扰作战的情况下在航空母舰的机库中进行。虽然这些数字是基于理论的,但是英国太平洋舰队在后来的作战中证明了其准确性,也就是说航母在行动中可能会损失三分之一的战斗力,很明显“光辉”级无法经受这样的损失,如果基地被敌军重点照顾或摧毁,她们的舰载机将很快消耗殆尽。

(作为奶妈的“独角兽”号航空母舰)

02

改变的第一步

“不挠”号(HMS Indomitable)

“不挠”号是“光辉”级的四号舰,该舰于1937年开工,不过由于间战期皇家海军舰队规模的缩减以及大萧条时代经济的不景气,英国军工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大量装甲制造商的倒闭,使得英国人不得不从捷克斯洛伐克订购装甲板,因此“不挠”号的建造进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过也正因如此,使得皇家海军还有机会对其进行设计上的改动。

1938年时,海军部认为36架飞机实在是太少,航空母舰的载机量应达到48架。而造舰师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增加一层机库。请看下图:

之前看到一些文章或者视频中将这一改动描述为“在大机库下面增设半个小机库”,但这是不准确的。准确地说,“不挠”号是在“光辉”级原有的16英尺高的机库上方增设一层14英尺高的机库,这样一来原有的机库就变成了下层机库,随后再将下层机库的长度削减为原长度的一半。升降机方面,舰体后部的升降机联通上、下两层机库,而舰体前部的升降机仅联通第一层机库。但相较于“光辉”级,“不挠”号的前部升降机被拓宽至33英尺,这使得她可以运作无法折叠机翼的飞机,比如早期型号的海火。

但这样设计的问题在于——上层机库太矮了。14英尺的高度限制了她携带战争后期更大型舰载机的能力,比如皇家海军航空兵的裁剪翼海盗就塞不进去,因此在姐姐们用着海盗的时候,她就只能用地狱猫。那为什么皇家海军会增设一个比较矮的机库呢?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吗?其实是因为战前英国佬的飞机是向后折叠机翼的,因此没有那么高的机库也可以。

由于舰体增高,因此“不挠”号必须削减装甲来保证稳定性。其机库侧壁的装甲由114mm削减至38mm厚,但装甲飞行甲板和主装甲带仍保持76mm和114mm厚不变。

(不挠号机库内的海火,没有折叠机翼)

(光辉号机库内的海盗,可以看到空间已经很紧了)

雷达设备

工期的滞后也使得“不挠”号成为了第一艘装备了全套雷达设备的航空母舰。该舰装备了79z型和281型搜索雷达、用于对海搜索以及对低空目标搜索测高的277型雷达和指挥4.5吋炮的285型雷达。此外该舰还首次为行动信息中心(AIO,Action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其前身是负责战斗机引导的团队)分配了单独的空间,位于舰体内部装甲盒的保护之中,同时离舰桥也很近。

该中心除了引导舰载机执行战斗巡逻以及执行反潜任务外,还负责协调处理整支舰队的雷达信息,以应对各种突发事态。例如,舰队中的战列舰们会负责用雷达追踪附近所有的友军目标,从而减轻航空母舰和防空巡洋舰监测敌情的压力。

(“不挠”号的舰桥,最上面的圆柱体是72型归航信标,下面是4.5吋炮的285型雷达和砰砰炮的282型雷达,1943年)

下面我列出“不挠”号建成时的部分参数和在战争中不同时期的载机情况供各位参考,大家从这里也能看出皇家海军舰载机的变迁:

标准排水量 23000吨

飞行甲板长宽 680×95(英尺)

上层机库长宽高 416×62×14(英尺)

下层机库长宽高 168×62×14(英尺)

航空燃油储量 75110加仑

1942年4月,此时该舰编属于萨默维尔的东方舰队,在印度洋跟日本人斗智斗勇

12架管鼻燕

9架海飓风

24架青花鱼

共计45架飞机

1942年8月,地中海,基座行动

24架海飓风

12架野猫

16架青花鱼

共计55架

1943年7月,意大利,哈士奇行动

40架海火

15架青花鱼

共计55架

1945年4月,英国太平洋舰队,冰山行动,由于该舰被选为BPF的旗舰,因此整个下层机库都被腾出来以供额外的人员住宿、办公及储存物资

29架地狱猫

15架复仇者

共计44架

03

更进一步?

“怨仇”级航空母舰(Implacable Class)

通过“不挠”号的建造,皇家海军向着更大规模的舰载机群迈出了第一步。海军部于1938年决定再追加建造两艘航空母舰,他们希望新航母可以搭载54架舰载机,并且将航速提升至32节。因此这两艘新航母也不能再完全沿用“光辉”级的舰体设计,故而独立成级——也就是“怨仇”级航空母舰,该级舰共建造两艘,分别为“怨仇”号(HMS Implacable)和“不倦”号(HMS Indefatigable)。

两舰的建造工作分别于1939年2月和11月展开,不过由于战争爆发,英国造船工业的侧重点转向中小型舰只,并且装甲板的供应也得不到保证,因此两舰的建造进度十分缓慢。在建造工程缓慢进行的同时,各国的航空母舰也正接受着战火的试炼。在地中海的一系列战斗证明了装甲飞行甲板对于航空母舰的重要性,而美日双方在太平洋的交锋则证明了载机量的重要性。

由此,我们可以说皇家海军在航空母舰的设计上确实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追求装甲+载机量),但与此同时,在海军条约早就成为废纸的情况下,“怨仇”级还是在“光辉”级2.3万吨的基础上去改进设计,因而从这方面来看,其战斗力相比于“不挠”号来说注定不会有质的飞跃。

在最初的设计中,“怨仇”号沿用了“不挠”号机库的布局方式,也就是14英尺高的上层机库和16英尺高的但长度仅有一半的下层机库,不过“怨仇”的机库要更长一些。但由于新航母需要安装更多的防空武器、搭载更重的新型舰载机、更多的电子设备以及更厚的装甲(机库侧壁装甲厚度由38mm增厚至51mm),因此出于稳定性方面的考虑,英国人决定将16英尺高的下层机库高度削减到14英尺,由此降低舰体高度。尽管当时英军的主力机型——青花鱼式鱼雷轰炸机在折叠机翼后高度为13英尺,可以塞进机库中,但削减机库高度这一决定无疑是错误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下文中仔细探讨。

在舰体设计方面并无多大新意的情况下,“怨仇”级主要的创新集中在这块飞行甲板上面。该舰装备了改进后的4.5吋炮,其炮塔顶部与飞行甲板平齐,这一改动增加了飞行甲板上的可用空间。而代价则是失去了越过甲板向另一侧开火的能力,但实际上向另一侧开火的能力并不常用,并且有可能对甲板上的飞机造成损伤。与此同时,“怨仇”号的弹射器、阻拦索和升降机都得到了加强以运作更重的舰载机。

(这条黑色的线就是弹射器的位置)

(怨仇级的4.5吋炮是与甲板平齐的)

(可畏号,可以看到她的4.5吋炮稍稍高出飞行甲板,并且可以向另一侧射击)

舰船参数及载机情况

标准排水量 23450吨

飞行甲板长宽 760×90(英尺)

上层机库长宽高 456×62×14(英尺)

下层机库长宽高 208×62×14(英尺)

航空燃油储量 94650加仑

“怨仇”号,1944年12月

46架海火

12架萤火虫

24架梭鱼

共计82架

“不倦”号,1945年1月,空袭苏门答腊

40架海火

12架萤火虫

21架复仇者

共计73架

“怨仇”号,1945年8月,空袭日本本土

48架海火

12架萤火虫

21架复仇者

共计81架

04

最后是一些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飞行甲板面积

直接看图,“埃塞克斯”级和“怨仇”级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美国人的飞行甲板更加完整,这使得美制航母甲板可用面积更大,更方便舰载机的运作。而英国人的甲板两端较窄,并且边缘并不整齐。这一差异主要由不同的防空武器布置方式造成,美制航空母舰的防空武器安装在飞行甲板下延伸出来的平台上,基本上不需要侵占飞行甲板的空间。而英制航空母舰上的防空武器则布置的更靠近舰体,并且有着更好的射界。但显然,这样布置会使得甲板可用面积进一步缩小,进而影响到舰载机运作效率。

(怨仇号舰体中部,可以看到左舷的砰砰炮和火控设备侵占了甲板空间)

机库高度

机库高度是这些航空母舰的硬伤,“光辉”级的机库高度为16英尺,“不挠”的下层机库高16英尺,上层机库高14英尺,而“怨仇”级的两层机库高度均为14英尺。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最晚服役的“怨仇”级,其设计也是于1938年敲定的,在那个时候,皇家海军的飞机是向后折叠机翼的,因此对机库高度的需求并不那么紧迫。但随着美制舰载机的引入,这一问题开始凸显,而战后更大型舰载机的出现则使得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相比之下,皇家海军此后建造的“大胆”级航空母舰和美军的“埃塞克斯”级、“中途岛”级机库高度均为17.5英尺。

此外,航空母舰上的阻拦索、升降机和弹射器等航空设备所能运作的最大舰载机重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航空母舰搭载战后大型舰载机的能力。“光辉”、“怨仇”和“不倦”三舰所能运作的最大舰载机重量为20000磅,而“胜利”、“可畏”和“不挠”三舰为14000磅。皇家海军认为战后航空母舰至少需要能运作重达30000磅的舰载机。

(向后折叠机翼的管鼻燕式战斗机)

“不可修复的损伤”

此前有听说过一种说法,即“装甲航母被命中的时候是靠着结构硬抗,因此会受到不可修复的损伤”,但我查阅了手中的相关资料,并没有发现有提及所谓“不可修复的损伤”。在网络上查找后,确定了这一说法来自于NavWeaps网站上一篇很久以前的文章。原文是

Note how quickly nearly all the armoured carriers were scrapped postwar surveys showed they had irreparable hull damage.

大意为“看那些装甲航母战后很快就被拆了,调查显示她们有着不可修复的结构损伤。”

对此,装甲航母纪念网站进行了反驳,指出在战后英国人确实有考虑过如何处置这一批航空母舰(即“光辉”和“怨仇”级),但海军方面得出的结论是将全部6艘航空母舰都进行现代化改造以继续服役至60年代。在原本的改造计划中,“可畏”号被安排首先接受改造,但她受伤较为严重,飞行甲板弯曲变形、推进器损伤还有一些结构上的损伤,这些战损在战争期间没能得到彻底的修复。因此海军部又决定先对“胜利”号进行改造,但由于改造过程中发现成本过高,再加上战后大裁军的背景下海军的日子也不好过,因此后续舰只的改造计划被放弃,只有“胜利”号一舰接受了现代化改造。所以其余5艘装甲航母之所以没有进行改造而延长其服役时间是由于政治和经济上的原因,而不是所谓的“不可修复的损伤”,更合适的说法应该是“不值得花大价钱修复”。

(现代化改造后的胜利号)

航空燃料

下面我先列出美英航母航空汽油携带量,单位为加仑

50660 “光辉”号

94650 “怨仇”号

192895 “埃塞克斯”号

332000 “中途岛”号

皇家海军对于火灾隐患和航空燃料的安全储存极为重视,航空汽油被储存在圆柱形油槽内,油槽不仅与舰体结构隔离,并且配有防护罩。不过这样做的后果便是航空汽油储量较低,例如搭载了更多飞机的“不挠”号为了多携带2.5万加仑航空汽油不得不牺牲掉350吨舰用燃油。而“怨仇”号所携带的航空汽油仅够每架舰载机出击5次。在战争末期,英军航母通过甲板系留的方式搭载了更多的飞机,航空汽油储量较低的问题也就更为严重。

当然这样做的好处也毋庸置疑。就现有战例来说,皇家海军在防火方面做的已经非常不错了。以“皇家方舟”号为例,该舰在中雷后尽管遭到了显著的冲击,但即未发生航空汽油泄露,又未发生起火。而相比之下日军的“大凤”号、美军的“富兰克林”号都在遇袭后都发生了航空汽油爆燃。此外,装甲航母封闭机库在发生火灾时还有一个好处,即遇袭后机库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密封,在此条件下机库内氧气含量不足以造成大规模火灾。

05

结语

到这里,世界大战中的皇家海军装甲航母就介绍完毕了,而上述的大部分问题都会在“大胆”级上得以解决,在此后的文章中我将继续介绍“大胆”级的设计史。在这两篇的文章中,我并没有选择那种逐一分析舰体、武备、飞机等各项参数的行文方式,而是偏向于挑一些重要的方面并加以分析。因为现在网上介绍装甲航母各项数据的好文章和好视频并不少,因此没有必要再将每项参数都详细列出,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深入分析上更为值得。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