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唐代闷骚文人“忽悠”出来的中国传世名瓷,蒙了世人一千年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被唐代闷骚文人“忽悠”出来的中国传世名瓷,蒙了世人一千年

作者:M·辰

#西安篇-25#

中国瓷器名扬四海,誉满全球。近现代的景德镇瓷器,古代的钧、汝、官、定、哥五大名窑之瓷,都以各自不同的品质、风格以及韵味传名于世,千载流芳。

而实际上,除上述种种外,中国还有一种更名贵、更传奇的瓷器,由于大多数人只闻说其名而未见其影,故而为该瓷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神秘之瓷到底是个什么瓷?它又为何能够美名传世?

(秘色瓷碗)

历史上,唐代晚期曾生产过一种瓷,这种瓷只供皇家享用,臣庶不得使用。因而,见过这种“皇瓷”的人少之又少。之后,改朝换代的宋代皇帝别有钟情之瓷,于是先朝的“皇瓷”便歇了菜。久而久之,这种“皇瓷”竟不知何时遁出了江湖。

然而后世的人们却不依不饶,大有不找出该“皇瓷”藏身之处决不罢休的架势。

人们为毛非要找它?原来,唐代诗人陆龟蒙在他的《秘色越器》中曾这样赞美过它:“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首次披露了“皇瓷”的产地与色泽:越窑瓷、秘色。为此,人们苦苦地寻找着这款色如“千峰翠色”的“秘色越器”,想看看这个“秘色”之色究竟有多么美妙!

可惜,该瓷早已不在江湖,而江湖却一厢情愿地流传着它的传说。

秘色瓷,到底在哪里?人们找了一千多年。

(法门寺地宫丝绸包裹)

1981年8月,陕西扶风县法门寺耸立了402年的明代砖塔轰然倒塌。之后,考古工作者在倒塌的塔基下发现了神秘的唐代地宫。在清理地宫文物时,在一个圆形檀香木箱内的丝绸包裹中发现了十数件精美异常的瓷器(上图)。

比照之前发现的《物账碑》(地宫珠宝衣物明细账碑),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碑上的明细账中赫然写着:“瓷秘色碗七口,内二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枝……”(共十三件)。物、账对应,记载明确,至此,人们找寻了千年的秘色瓷终于大白于天下。

(秘色瓷碗)

原来,秘色瓷就是我们早已熟悉的越窑青瓷,只不过这种越窑青瓷是专烧特供给皇室的一种特制瓷器罢了。说白了,就是上上品的越窑青瓷。这种极品青瓷经过唐代文人的闷骚抒臆便成了其笔下的“千峰翠色”之秘色,生生就忽悠出了一种新瓷——“秘色瓷”。可以说,秘色瓷最终能够成为传世名瓷,唐代墨客功不可没,否则失传的瓷器不止一种,怎就它一个“秘色瓷”竟让人找了千余年!

(秘色瓷盘)

“秘色瓷”中“秘色”代表了什么?

唐代诗人的一首《秘色越器》让后世的人们如痴如醉、云里雾里地追寻了一千年。“秘色”到底是什么色?它有多么美?

梳理唐代文献获知:

1.“”字所指器物,皆与皇帝或宫廷相关,且“秘”、“珍”、“奇”三字涵义相通,于器物名称前往往用“秘”字,如“秘籍”、“秘玩”等。

2.“”,在唐代做“品级”、“等级”之分类用法,如“上色沉香”、“中色白米”等。

由此,“秘色瓷”于唐人语义中意指“珍稀品级之瓷器”,与釉色无涉。呃欧!

虽说越窑青瓷被唐代诗人文艺(忽悠)成了“秘色瓷”,但不可否认“秘色瓷”与普通青瓷确实有着云泥之别。秘色瓷釉质细密纯净,釉色青碧晶莹,器型规整,轮廓大气,造型优美,器物的口、腹、底各部浑然一体,宛若天成,它与普通青瓷的胎釉、造型、装饰以及制作工艺等均有着明显的不同,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正是因为法门寺秘色瓷的出土,今天的人们才得以认识了越窑青瓷与秘色瓷之别。法门寺秘色瓷作为断代研究的标准器物,其考古学及史学意义重大。

======

附,越窑青瓷简介:越窑,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位处浙江。其瓷特点釉色青翠,胎质细腻,器型美观实用,深受大众喜爱。唐代中期,浙江上林湖窑产瓷品因质地超众被朝廷录为贡瓷,自成“秘色瓷”一派。越窑持续烧制了1000多年,于北宋末、南宋初停烧,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窑系。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大风号“走遍世界博物馆”,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