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将军万海峰!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百岁将军万海峰!

自动播放

万海峰出生时,家里有奶奶、父母和两个姐姐。全家除了祖辈留下的两间土房外,一贫如洗,靠父亲给地主打工维持生活。因为家人都不识字,父母就给他起了个小名叫“毛头”。

万海峰3岁那年,母亲离开了人世。后来,由于日子越过越紧,两个不满10岁的姐姐,先后被迫送给人家当了童养媳。万海峰7岁时,奶奶去世。因父亲在外地帮工,万海峰被隔房的二姑妈收养。二姑妈家境也很贫困,万海峰自幼就学着干活。他在姑妈的抚养下度过了悲辛的童年。

1933年7月初,万海峰在外帮工的二叔万天坤,不堪忍受地主恶霸的欺压,决心投奔红军。万海峰也想随二叔一起去当红军。二叔、二姑妈感到他年纪太小,不忍心让他去,可是穷的也没有活路了。于是,年仅13岁的万海峰在二叔的带领下,闯过国民党军的道道关卡,终于找到了仍转战于天台山的中共鄂东北道委和游击总司令部所属光山独立团,于7月12日这一天正式成为一名红军战士。

万海峰从小失去母爱,来到红军部队后,大家待他像亲弟弟一样,使他感受到了革命大家庭的温暖。他虽年小体单,但毫不示弱,争着站岗放哨,公差勤务也要和大人们比个高低。

到光山独立团不久,万海峰的二叔由于体弱,加之劳累过度,突然病倒。那时,独立团正处于国民党军残酷的“围剿”之中,没有条件照顾重病号。团领导决定将他二叔送回光山老家。

部队驻地距万海峰老家100多公里,绕道要走200多公里。这一带又是国民党军对红军进行反复“围剿”的重点地区,要是几个小伙子护送一个病号在山地行走,肯定会引起国民党军的怀疑。团领导认为,万海峰人小机灵,好作掩护,遂将护送病重的二叔回乡的艰巨任务交给了他。

8月底,万海峰扶着二叔,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部队驻地。他们不敢走大路,而是沿山路穿行。叔侄俩在山林中忍饥受累,昼夜兼程。好不容易走到光山县境,他的二叔,就一头栽倒在路旁,再也没有醒过来。万海峰怕被人发现,抱着二叔泪如泉涌,又不敢哭出声来。许久,他才将二叔掩埋在路旁的坡地里。然后,毅然转身返回天台山寻找部队。一天黄昏,精疲力竭的万海峰倒在路旁睡着了。恰巧碰上仍留在鄂豫皖苏区坚持斗争的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政治委员高敬亭,带着部队转移到天台山地区。高敬亭听了万海峰诉说的苦难经历和投身红军的决心,怜爱之心油然而生,当即决定收留万海峰到师部警卫队,作为一名随身的警卫员。

万海峰当了红军,却还没有正式名字。一天,他鼓起勇气请求高敬亭帮助起个名字。高敬亭说:“是呀,红军战士怎么能叫毛头呢?”沉思片刻说:“我们红军,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这个战斗集体,像海洋一样大,像山峰一样高,部队和个人都有光辉灿烂的前程。就叫‘万海峰’好不好?”万海峰连连点头。

万海峰,1920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汉族,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万河村人。1933年参加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长、师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加鄂豫皖边反“围剿”、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苏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率部参加苏中、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和抗美援朝战争。他在担任各级军政领导期间,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从严治军,严于律己,出色地完成了作战指挥和部队建设任务。特别是年逾花甲后,戍边八载,为加强西南边防建设作出了显著成绩。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