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和平古镇——4000多年历史的“城堡式古镇”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邵武和平古镇——4000多年历史的“城堡式古镇”

邵武,地处武夷山南麓、富屯溪畔,史称南武夷。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因此素有“铁城”之称。和平,历史以来就是邵武南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在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设和平分县,置“分县署”和“把总署”,驻兵防守,隶属邵武府治。

和平镇位于邵武南部,是一座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是古代邵武通往江西、泰宁、建宁、汀洲的咽喉要道,而且福建出省三道之一的隘道“愁思岭”就在和平境内。和平古镇面积192平方公里,建置始于唐朝,是一处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其众多古建筑是中国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国家级的旅游资源。

和平古镇保留了完整的古街巷,城堡内有两条分别连接东西城门和南北城门的街,街道两侧纵横交错的大小巷道都是中间铺青石板,两边铺河卵石,有的全部铺河卵石。贯穿古镇南北的旧市街,被誉为“福建第一街”。

这里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不仅有城堡、谯楼、分县衙门,由明末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袁崇焕题写塔名的“聚奎塔”,闽北历史上最早的书院----和平书院,还有许多庵庙宫观、祠堂及义仓。

和平古镇至今留存近300幢、10000多平方米的明清民居,古民居鳞次栉比,既有中原古风,又具地方特色。古镇中“大夫第”、“中翰第”、“司马第”、“郎官第”、“进士宅”、“贡员宅”等豪宅林立。仅建筑技艺精湛、雕饰精美、外观壮美的“大夫第”,就有5座,是我国保留最好、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

和平镇还被誉为“中国进士之乡”,这与和平镇千余年来教育发达,文风炽盛有关,营造了和平千余年读书求学的氛围,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英才人杰。如宋代大理丞黄通、司农卿黄伸、榜眼龙阁侍制上官均、元代国史编修、文学家黄清老等,都是从和平书院走出来的。和平书院可以说是邵南人才的摇篮。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