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批哪个部门为老爷部 自此引发该部变革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毛泽东曾批哪个部门为老爷部 自此引发该部变革

原题:毛泽东批卫生部为老爷卫生部,自此引发医疗卫生工作变革

4月10日,山西大同一家三甲医院医生自曝当医生十几年间,共收受回扣超过50万元,且医院领导也参与其中,引发舆论热议。距离“医生自曝收回扣”事件不到十天,4月18日,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名叫张煜的医生爆料“肿瘤治疗人财两空,很多源于医生肆意妄为”,他请求国家尽早设立医疗红线,遏制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医疗行为,再度引发热议。

回顾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历史,从起步艰难到蒸蒸日上,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渗透各个医疗领域,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缺医少药”是当时医疗卫生事业的真实写照。

面对严峻的医疗卫生形势,新中国迅速建立起了一套以城市基层卫生防疫组织、农村合作医疗、中西医结合、赤脚医生制度等为特色的中国式医疗保障体系,堪称第一次“卫生保健革命”。“赤脚医生”更是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法宝之一。

“卫生部只给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十五的老爷工作”

1949年前,全国人均寿命不到35岁,婴儿死亡率高达200%,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5%,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当时,医疗卫生从业人员总数少,无力解决当时百姓存在的诸多健康问题。从事医疗服务的主体是传统中医和草药医生,许多都缺乏必要的培训和锻炼,无法应对和处理流行疾病和疫情。当时,全国性的预防计划和体系是不存在的。

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分城市逐步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我国的医疗卫生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甚至是无医无药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1958年,毛泽东视察四川农村卫生工作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就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对有关负责人发表了重要谈话,作了重要指示,即“六·二六指示”。主要内容如下:

“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工作,而且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院,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书。华陀读的是几年制?明朝李时珍读的是几年制?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巫医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书读得越多越蠢。现在医院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符合农村。培养医生的方法,也是为了城市。可是中国有五亿多人是农民。

脱离群众。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研究高、深、难的疾病上,所谓尖端。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遍存在的病,怎样预防?怎样改进治疗?不管或放的力量很小。尖端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去。”

毛泽东的这个谈话,不仅强调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而且还谈到了医学教育的改革、医疗政策、医患关系等几个重大问题。

谈话后,1965年7月24日,周恩来总理召集卫生部部长、副部长谈话,对毛泽东提出的“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重要指示做出了明确和具体的部署:要动员医疗队下乡,首先要号召为人民服务。所谓为人民服务在目前看来就是为占人口85%的农村人民服务,因为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毛主席讲要为大多数人服务,就是要为农民服务,为大多数人服务。

此后,大批城市优秀的医务工作者组成医疗队,走向广阔的山乡。

一名叫洪明的医生到大别山区当赤脚医生

既劳动又行医的“赤脚医生”形成规模

1965年8月,毛泽东召见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等人,提出在农村培训一大批不脱产、农村养得起、专门为农民看病服务的卫生员的构想。毛泽东提出培养农村医生两个条件:一是高小毕业生,二是学三年医学。在他的倡导下,卫生部组织农村文化青年培训医学的工作在全国展开了。

1966年,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公社办了四个月的医学速成培训班,教学一般医学常识及常见病简单治疗方法。

公开资料显示,当时的培训老师是在公社卫生院工作的黄钰祥。其中大沟大队一名叫王桂珍的女社员学得刻苦。结业后,王桂珍背起药箱走村串户,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治病。王桂珍在自己身上学针灸,在村边坡地种草药,在村里建土药房,让农民少花钱能治病。当地农民平时劳动赤脚下水,就称王桂珍为“赤脚医生”。“赤脚医生”是既要参加劳动又要行医的意思。

王桂珍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治病的事迹,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和宣传。1968年夏,有记者写成调查报告《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首次使用“赤脚医生”一词。调查报告在上海《文汇报》发表,当年第三期《红旗》杂志和9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全文转载。毛泽东看了《人民日报》这篇文章后,批示说,“赤脚医生就是好。”

毛泽东的批示下达后,各级党政部门立即行动,全国县一级人民医院、公社一级卫生院、大队卫生室,构建农村三级医疗网。各级卫生部门学习上海川沙县江镇经验,大规模培训半农半医“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队伍因此迅速成长壮大,随着“赤脚医生”规模的形成,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应运而生。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五分钱挂号,药不收钱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湖北省一个名叫覃祥官的“赤脚医生”发明的。他通过深入各生产队调查摸底,借鉴党领导农民组织起来办信用社、办供销合作社的经验,思考出了一种组织农民办合作医疗、依靠集体力量来和疾病作斗争的思路,拿出了《关于乐园公社杜家村大队试行农民合作看病的草案》。这个草案得到大队和公社的肯定和支持。

覃祥官

这个合作医疗的具体办法是:农民每人每年交一元钱的合作医疗费,村里再从集体公益金中每人平均提取5角钱作为合作医疗基金。除个别痼疾缠身要常年吃药的以外,群众每次看病只交五分钱的挂号费,吃药就不要钱了。同时,在覃祥官的带动下,卫生室全体人员着手收集行之有效的土方给农民治病。

他们的这种做法后来被概括为“三土”,即土医、土药、土药房。他们还自己动手种植、采集、制作中草药,用来给当地农民治病。这种做法后来被概括为“四自”,即自种、自采、自制、自用。同时,他们主动到农民中调查患病人员情况,努力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出钱不多,治疗便利;小病不出队,大病不出社”。

湖北省委对覃祥官的事迹和杜家村大队的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了宣传和推广。1968年,湖北省委关于覃祥官杜家大队合作医疗报告送交中央,中央办公厅派员核实后,在北京郊区农村组织农民讨论。1968年11月30日,毛泽东看了中央部门送来的报告,写下四个字“此件照办。”从此,“合作医疗制度”在中国农村建立了起来。

同年12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转发了题为《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称合作医疗是一件新事物,称赞覃祥官是“白求恩式的好医生”。很快,全国95%以上的农村都陆续推行了合作医疗,全国5万多人前来取经。

1974年秋,覃祥官以“中国合作医疗创始人”和“全国赤脚医生代表”的身份,随同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访问日本,回国后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

20世纪70年代初期,黄钰祥的《“赤脚医生”培训教材》出版。1970年上海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编著《“赤脚医生”手册》出版。全国“赤脚医生”和正规医院医生,人手一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赤脚医生”手册》译成5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在中国拍摄《中国农村的“赤脚医生”》,长达52分钟,详细记录“赤脚医生”用银针治大病情形。“赤脚医生”被推向全世界。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1981年年报中高度评价了中国的“赤脚医生”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为它为中国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板。

1976年9月,菲律宾马尼拉“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委员会第27届会议”和“世界卫生组织太平洋区基层卫生保健工作会议”上,中国“赤脚医生”代表黄钰祥和“合作医疗”代表覃祥官出席会议,覃祥官作《中国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报告,回答各国卫生部部长各大媒体记者提问。出席会议者称赞“赤脚医生”“合作医疗”是天使意味的爱心名词。【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领导卫生防疫事业的基本经验》、人民网、文史博览、澎湃新闻】

撰文:周晓宇

稿件统筹:王海荣

程序编辑:朱向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