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变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长江之变

万里长江浩荡奔流,纳千湖百川,汇鱼米之乡。南京是长江入苏第一站,是长江江苏段“最上游”城市和江苏省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长江南京段拥有干流岸线约190公里,占全省近1/4。在这里孕育了历史悠久的金陵文脉,滋养出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

去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身处长江入苏的“第一站”,置身“一盘棋”,如何唱好新时代“长江之歌”?南京深刻认识到,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是使命更是担当。去年,南京向长江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水环境质量全省第一,清退岸43.5公里,沿江岸线绿意尽染,新兴产业动能澎湃……

江之变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长江上中下游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仍回响在耳畔。长期以来,南京坚持将绿色发展的底色擦得更亮。

漫步在江宁滨江长江岸线,脑中不由浮现《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景。江中洲岛横陈,沿岸生态公园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

“我上周还带着孩子一起去滨江公园看江豚呢!”江宁市民陈先生说。

长江江豚,被誉为“天生微笑的精灵”。历代文人墨客以豚写江,“凌波逐浪来江豚”“坐看江豚蹴浪花”……活泼诗句间,尽展大江之美、江豚之趣。且看江宁滨江、浦口沿江、长江新区段等处,江豚带动精品旅游路线,串联起旅游资源。江宁滨江公园、长江三桥北桥墩下成为江豚的最佳观赏地,时有“微笑精灵”跃水而出。

几年前,浦口、江宁滨江、栖霞、雨花等岸线上,船厂、码头临江密布,建材厂、造船厂、修造厂等大小企业近百家。这些企业曾为当地带来了就业、税收,搞活了经济,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如今,顺江而下,沿江岸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雨花台区段,三山矶生态景观工程“换新颜”,昔日码头林立的岸线,如今已是水清岸绿的郊野公园。再往北,秦淮新河入江口处,雨花经济开发区的绿化施工队“亮身份”,建邺区鱼嘴湿地公园、三桥湿地公园犹如一条闪亮的绿色项链点缀长江南京段。

零死角、全覆盖、高效率……就连南京北十里长沟东支都由过去的黑臭河道变身城市景观带,整治后的北十里长沟西支融入燕子矶滨江风光带,外秦淮河基本实现长治久清。一条条河道已实现“黑转清”。

细微之处,蝶变悄然发生。

与旧发展方式决裂,南京出实招、打硬招。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引推进生态修复,拆除、整治“散乱污”企业。去年,南京沿江绿化造林达6200亩,完成各类湿地修复3300多亩,基本建成沿江连贯的绿化生态带。

水网密布的南京,28条河道直通长江“心脏”。面对黑水汇入大江的“痼疾”,南京坚持治水与治城、治标与治本、治河与治污相结合。2020年,南京要求7条省控入江支流和22个国省考断面稳定达标,全市域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继续将抓源头整治放在突出位置。以金川河为例,整治过程中,流域内1178个排口“一口一策”分类整治,同时通过清淤疏浚、排口改造、生态修复、引流补水等综合措施,全面实施并基本完成金川河流域15条河道水环境整治提升工程。

“长江清澈了,河道里的污水也干净了。”金川河附近小区居民戴女士说。过去,小区污水直排进河,河道臭不可闻,垃圾随处可见。如今,河水整治一新,再现一泓碧波。

治标更要治本,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理,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南京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遥感卫星“千里高空看长江”、亿级像素相机“千米之外看江豚”、全天候监测长江南京段危化品船只和防控船舶污染,实现实时感知、数据汇集、智能分析、跟踪预警等功能……运用高科技手段,构建“智慧大脑”,南京构建天、空、地一体管控,形成从问题发现预警,到现场处置反馈的完整闭环。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生态治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近落成的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正是南京创新长江保护和治理的“样板”。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已构建“三院二平台四支撑”核心体系,集聚30多家生态环境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取得微界面强化反应、化工废水“近零排放”等重大技术突破,加盟研究所孵化企业600多家,申请专利1400多项。

在浦口,污水治理延伸到了更深远的角落。据浦口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时监控大屏、手机APP、微信小程序……2019年,浦口区正式启动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提出了“EPC+O建管”的新模式,智慧农污系统已经将污水治理的半径向外拓展。

将科技融入岸线综合治理,南京坚持用科技手段解决长江生态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交出了一份科技治江的南京“实践”。

城之变

落实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只为一江春水向东流。

去年上半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长江大保护工作推进会,发布《南京魅力滨江2035》规划及一江两岸“九大城市客厅”设计规划并公开征求意见,加快推进生态修复、风貌保护、文脉延续、品质提升,规划建设河西鱼嘴、欢乐滨江、绿博园、宝船遗址公园、下关滨江商务区、上元门、幕燕风貌区、江北新区定山、绿水湾等九大城市客厅,打造“还江于民”的城市滨水新空间和独具魅力的“南京外滩”,打造还江于民、造福于民的城市滨水新空间。

一边是清澈江水,一边是生态化厂区。南京大力推动原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变革转型,打造化工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从制度上夯实底线,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和“三线一单”制度,深入实施化工企业“四个一批”、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一系列行动。2016年以来,累计关闭化工企业115家,拆除码头37个,整治“散乱污”企业1811家。长江以南、绕城公路以内实现“零化工生产企业”。

从技术上织好“绿色保障网”。曾经,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拥有上百家规上工业企业,世界500强和化工50强企业约占25%。伴随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南京逐渐建立起可追溯、可检测、全覆盖的管理体系。

在监管对象上,建立废气特征因子指纹库,让104家企业的364个排气筒有了自己的“指纹”,实现对废气污染物排放的跟踪和溯源;在过程中实时监控,针对58家企业332个重大危险源,设置了1823个在线报警点和380路视频监控;将监管体系覆盖到各个触角,建设的环境数据“百宝箱”率先实现企业在线监测全覆盖,在全国众多园区复制推广。率先在全省建成“智慧物流”系统,实现对危化品运输车辆的一体化管理。

改头换面后,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呈现崭新面貌。去年底公布的全国首批6家绿色化工园区名单中,江北新材料科技园位列其中。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幅产城融合的大画卷徐徐拉开。

位于江宁区的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是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因鱼虫林鸟草汇集、生物多样性丰富,被称作长江南京段的“江中绿宝石”和“生态大宝库”。如今,新济洲已发展成集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铜鱼保护区、省级江豚保护区、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管控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于一体的多功能保护区。早在2017年,南京江宁区就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去年11月,江宁区被授予2020年度“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为本轮“中国天然氧吧”评审江苏省唯一入选的地区。

从过去的偏远郊县,到如今“江北新主城”的重要板块,浦口正以超出想象的能量,改变着这座城市。作为全市最大的生态空间占比、最优的气水土品质、最高的林木覆盖率地区,浦口正彰显出“新主城”最独特的气质。今年,浦口区提出建设“都市圈最美花园”,着力打造最美山水廊道、最美公园城市、最美乡野田园、最美文旅景观“四个最美”。9月底,江浦“响堂”、永宁“圩美共兴”、星甸“九华茶坊”、桥林“江上草堂”、汤泉“花径泉野”5个特色田园乡村项目正式开工,计划用1年左右时间,按照每个不低于5000万元的标准,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以文旅为纽带,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让产业与山水相逢,让人才在风景中创新,南京正在把规划蓝图正变为“新主城”的现实场景。

产业之变

长江经济带不仅是一条“绿化带”,更是一条“黄金带”。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中部,江苏省西南部,与安徽滁州、马鞍山等城市接壤。既立足南京,又跳出南京,在更大领域、更高能级的发展平台上积极作为。2020年GDP站上1.5万亿新台阶的南京,经济增速4.5%,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除了点绿成“金”外,产业的含金量也在逐步提升,“腾笼换鸟”“破旧立新”成为发展共识。近年来,南京致力于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4+4+1”主导产业为抓手,南京聚焦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八大产业链”实施强链补链专项行动,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和含金量。去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10.2%,占规上工业比重50.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8%,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16.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确自我发展定位。”聚焦长江经济带建设,推进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南京正着眼未来力攀“高峰”。

位于南京江宁滨江的LG化学锂电池项目,去年表现“抢眼”:一工厂多条线投产,二工厂在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品直供欧洲市场。在LG等“零基数”新产业拉动下,2020年,江宁滨江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逆市增长。作为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的南京市江宁区,站位创新名城核心区,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最新统计显示,该区高企总量上千家,成为全省首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千企方阵”的市辖区。该区在全市创新名城建设总指数、水平指数和发展指数中得分排名全市第一。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中法创新发展大会、T20中以交流大会、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化合作发展大会……南京的“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截至目前,南京已设立多家海外创新协同中心,正式签署中法、中以、中西、中丹等离岸孵化基地,创新“桥头堡”直达全球创新最活跃地区。

作为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双区联动”的江北新区,立足长江北岸,辐射沿江城市群,引领带动南京都市圈、苏中苏北和皖江城市带联动发展。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军”,新区在规划布局方面率先与扬州、滁州等城市形成一体规划。宁滁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率先实现省际协同。南京北站、北沿江高铁、宁滁、宁淮等城际轨道以及西坝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加速建设,节点门户效应持续凸显;争做自贸区发展“探路者”。率先与上海浦东新区、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牵手”合作,与全市各板块开展自贸区联动创新,江北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加速推进。同时,自贸区建设形成独具南京特色的56条“个性化”任务,制定了“1+9”系列支持政策,实现“周周有创新案例”,支持服贸创新发展的3条试点经验获国家商务部等11个部门全国推广。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江北新区集聚世界级创新资源,打造国际化创新环境的重要引擎。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深化与创新大国、关键小国的项目招引,先后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引进了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弗劳恩霍夫IPK研究所等全球顶尖创新资源;另一方面,在美国硅谷、英国牛津、德国法兰克福等地设立海外创新中心和人才工作站,大力吸引国际化创新人才和项目,持续发挥“辐射效应”。

此外,江北新区聚焦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金融等新兴产业,“两城一中心”产业地标强势崛起。以台积电项目为龙头,聚焦EDA设计、安可系统等核心领域的自主可控,集聚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近600家,形成设计、制造、封测和设备材料等集成电路完整产业链。2020年,全产业链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

通过创新名城建设,南京成为长江经济带著名的“人才磁场”。三年来,共吸引8名诺奖图灵奖得主、115名国内外院士来宁创新创业,全市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110万人,平均每天新增1000名以上大学生在南京就业,形成强有力的人才“强磁场”。“十三五”以来,入选的“创业南京”人才企业中,共有836家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强劲支撑。

方向既定路径宽。生态进、生产退,治理进、污染退,高端进、低端退,“进退”之间,再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在南京,产业绿色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

人之变

在南京,大江巨变的背后,“江”与“人”的关系正发生变革性重塑。

靠江护江,上岸渔民何去何从呢?现在,他们有个动听的名字——“长江守望者”。

从小生长在江边的渔民老张,和当地“渔业社”其他靠水吃水的渔民一样,打鱼成为他谋生的主要手段。落实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他所在的江宁街道盛江、新洲、星辉、新铜社区陆续有渔民拆迁安置、转产上岸。老张每天早晚在江畔徒步巡看,成为一名守护长江的志愿者——长江守望者联盟巡江支队队员。

昔日捕鱼者,今日护江人,角色的转变更是思想理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全面更新。

近年来,南京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捕退捕重要批示,长江干流南京段及水生生物保护区219艘渔船全部完成退捕;全市长江流域1366艘渔船、2675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个洲新济洲,原有千余户居民全部搬迁,高水平实施生态保护和湿地涵养,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型样板区。

自2019年初,江宁区发起“长江守望者”志愿服务项目,最初由江宁街道7个沿江社区的群众志愿者组成队伍实施。两年来,联盟队伍不断壮大,有群众,有党员干部,也有专业的组织力量、高校大学生等,目前志愿者已达千人,分成巡江、清江、护江、保江、述江、绘江6个志愿者支队,6个支队有着共同的使命,那就是保护长江。6个支队分工不同、协调配合,目前已开展各类主题活动60余场。在此基础上,联盟又吸纳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南京市江豚保护协会、南京市“河小青”志愿服务队、南京市千百园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等多个组织加入,凝聚保护长江、汇聚绿色发展之合力。在第五届江苏志愿者服务展示交流会上,该项目荣获志愿者服务金奖。

有了好生态,还要有好生计。通过持续投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南京正使出“绣花功夫”,对丰富历史底蕴的街区进行“微改造”,把“生产岸线”变成“生态岸线”“文化岸线”。在六合境内,长江龙袍湿地利用优越的自然禀赋,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龙袍从非遗文化到红色渡江文化,从美食文化到美丽渔村,用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

如今,龙袍的传统汤包节也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叠加中秋、国庆,三节“合璧”,龙袍累计吸纳游客70万人次。这期间,仅剔蟹黄蟹肉工人岗位,全街各大饭店、农家乐就提供数百个。一个汤包季下来,每位工人能赚数万元。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借势美丽乡村建设,龙袍重点打造一批示范村、宜居村。十公里长水杉大道、近千亩格桑花海,为长江渔村带来了许多游客……“生于斯,长于斯,我和家人在这里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事渔村农家乐的小林如是说。

踏上2021年新征程,步入“十四五”开局之年,南京将继续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守绿色发展底色,守好一江碧水,推进长江上下游协同联动发展,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因创新而生、谋创新而强、凭创新而进,南京一直在“变”。

作者丨夏婷婷 郑格格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