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面对外侮,中国人历来都不退缩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面对外侮,中国人历来都不退缩

咱们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英雄,他们在面对外侮的时候,用什么样的表现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基因?我想,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了解一下的,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华民族,也没有现在的中国!

好了,时间往前追溯。

周朝以前,我们的民族还在形成的过程中,所以,这个时候你要说外侮还真不好说,到底谁是自己人谁是外人没有明显的界限。什么叫外侮?

笔侠是这样理解的:认同我们中原文化的,就是自己人;从始至终都不认同的,就是外人。中华文化就像一个圈儿,圈内的,都是自己人,圈儿外的,都是外人。这一点笔侠后面会有慢慢解释。

按照这种理解,我们面临的第一个外侮就是匈奴。匈奴虽有一部分融入了我们这个圈儿,但大部分还是拒绝的,所以他们的结局是被我们赶出了这个圈儿。

如果不是汉武帝,如果不是卫青、霍去病,如果不是陈汤、班超,估计我们今天的名字就不叫中华民族,我们的国家或许是一个松散的联邦,其中一个联邦的祖先叫——匈奴。

“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我复亦往。”——汉武帝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

看看我们的祖先说的这些话,犹如一道道惊雷响彻在我们耳边,让我们在面对外侮的时候总能热血沸腾、勇往无前!

汉朝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虽然我们的国家很乱,但后来的这些民族都进入了我们的圈儿,其实当时也是,所以不能叫外侮,包括鲜卑、羌、氐这些民族。特别是羌人,他们和中原人本来就是不久才走散的两兄弟。

所以,这些都是自己人,唯一有摩擦的外人,是高句丽

高句丽趁曹魏和吴、蜀争霸,骚扰辽东边境,曹魏哪管什么“攘外必先安内”,把高句丽揍了再说。

魏将毌丘俭东征,将嚣张的高句丽直接揍趴下了,首都都给占了,高句丽差点儿灭国。如果曹魏手段再狠点儿,说不定从此就将高句丽从地图上抹去。

结果曹魏也没有因此大伤元气,还是将三国统一了。所以,该出手时就出手。

到了大唐,外侮就多了,首先是突厥

突厥曾逼迫唐太宗李世民签订耻辱的《渭水之盟》,唐太宗没有庆幸用耻辱换来的和平,而是发奋要将突厥这颗毒瘤拔除。

此后突厥又屡次犯边,唐太宗等时机成熟,派军神李靖、李勣等一举将突厥击破,赶出中华大圈儿,中华民族再一次度过一劫。

李靖像

我说的一“劫”,任何一次都有可能改变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华民族是个大概念,不仅指汉族,所有认同中华文化的民族都是我们的一员。

除了突厥,还有天竺。天竺发生内乱,抓了大唐使者,大唐使者王玄策临危不惧,凭一人之力将天竺降伏,凸显大国神威。当然,这离不开强大的国家后盾。

还有就是高句丽。高句丽老是和大唐发生摩擦,大唐干脆就把它按在地板上摩擦。李勣、苏定方、薛仁贵,一大批唐朝名将涌现在高句丽战场,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安分守己,不要胡思乱想。

苏定方像

五代虽乱,但他们都是圈儿内的人,包括契丹和女真,他们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接下来说说元朝

蒙古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忽必烈这一支,他们认同中原文化,所以是自己人;而他的伯父、堂兄和兄弟开创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就不一样了,他们已然出圈儿了,所以不能算自己人。

事实也是这样,蒙古几大汗国不会听忽必烈的,因为它们认同的是不同的文化。所以,不要以为元朝就是蒙古帝国,元朝只是认同中原文化的这一部分。

元朝没有外侮,有的只是扩张。

明朝爱好和平,除了和北元势不两立外,朱元璋列出了15个不征之国。

不过,明朝也不是好惹的,大虞(越南)、缅甸、日本先后和大明发生摩擦,均以大明完胜告终。

大明还面临一个小对手——倭寇,在打击倭寇上面,大明也毫不手软。不过,倭乱皆由明朝海禁政策引起,违背了市场规律,所以倭寇是越打越乱。

戚继光像

再来说清朝。清朝是认同中华文化的,虽然他们也大兴文字狱,推行满族习俗,但他们还是汇入了中华的洪流。

清朝最初是很强悍的,把中国的历史版图扩大到极大(除了元朝)。不过,随着西方列强的兴起,清朝中后期面临的外侮可谓是中华历史之最。

大清不是不想硬气,实在实力不允许,在洋人的坚船利炮下,大清遭受了莫大的耻辱。

不过,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族还是涌现了像林则徐、邓世昌、冯子材这样的民族英雄。中华民族保家卫国、众志成城的火种始终未曾断绝,反而在遍地硝烟中越燃越旺,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魂。

林则徐像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据理力争;一犯再犯,教你做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