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导致30万人俘获 苏军巴甫洛夫大将被判死刑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二战导致30万人俘获 苏军巴甫洛夫大将被判死刑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实施。作为德军3个突击方向中实力最强的中央集团军群,拥有50个作战师,加上配属部队,总兵力达145万人,计划夺取苏联的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地区后,沿中路进攻莫斯科。

那么,迅速歼灭其正面的苏军西方面军,成为德军能否实施中央突破的关键。战争爆发后,该方面军在苏德战场上第一次大规模合围战役中被俘30万人,也有布列斯特要塞守军顽强抵抗32天,在伟大卫国战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巴甫洛夫大将被判处死刑,冤枉吗?

与其他方向上的苏军一样,在突如其来的德军进攻面前,所有白俄罗斯地区的军队顿时惊慌失措、陷入混乱,时任西方面军司令员的巴甫洛夫,也因不了解前线情况,未能组织起有效反击,致使遭受重大损失,但他被判处死刑说冤也不冤。

首先,战术上失误。作为苏军的坦克专家,巴甫洛夫在德军2个装甲集群的“钳形攻势”下,应该深知机动作战的威力,他不仅反对使用坦克做大纵深机动作战,反而下令所属各部队向前调动,致使明斯克防御空虚,给德军合围创造了条件。

其次,损失惨重。战争初期,苏军的混乱是可想而知的,但巴甫洛夫表现得更为糟糕,开战多日仍没有进行有效的指挥,尤其是得到撤退的命令时组织不力,所部反应迟缓,致使约30万苏军被俘,给其他战线上的抵抗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更关键的一点,作为苏联统帅最看中的一位将领,不仅让他守护通往莫斯科的“大门”,而且拥有比其他军区最精锐、实力最强的部队。然而,明斯克城仅仅6天就丢失,70万部队损失60%,致使莫斯科危在旦夕,这样的失误是无法原谅的。

也就是在明斯克被德军攻占的当天,巴甫洛夫被免职。虽然从军事角度说,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但此时的苏军更需要战时追责、“杀一儆百”,从这点看,巴甫洛夫是罪有应得的。当然,之后陆续有238位苏军将领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占领明斯克对德军来说是个空前的胜利,不仅是很好的鼓舞,而且大规模围歼战术在以后的作战中多次运用,给苏军造成巨大损失。然而,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因为在其大后方的布列斯特要塞,苏军顽强抵抗了32天。

“英雄要塞”

苏德战争爆发时,坐落在苏波边境上布列斯特要塞,成为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绊脚石”,与其他防线不同的是,苏军“一触即溃”,而要塞却坚持了32天。尽管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却表达了苏军至死不降的英雄气概,意义重大。

当然,这座要塞也让德军很没有面子。要知道,为了能迅速攻占要塞,德军进行了充分准备,尤其是担任主攻的步兵第45师,曾在波兰战役中13天内进军400公里;在法国不顾重大伤亡一举成功强渡埃纳河,是一支特别顽强、善战的部队。

与此同时,为攻破厚达2.5米的城墙,德军还配属了600毫米超重型迫击炮,以及12个榴弹炮营和航空兵支援作战。目的就一个,要尽快拿下要塞。战斗一开始,布列斯特要塞就遭到毁灭性打击,要塞的4个主要堡垒被德军迅速分割包围。

在没有高级指挥官的情况下,守军仅凭轻武器依然利用要塞有利地形,不断地向德军发动反冲击,不仅挡住了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唯一的补给通道,而且给德军重大杀伤,在9天的激战中,德军第45师就伤亡约1500人,死亡近500人。

要塞久攻不下,彻底激怒了时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的冯·博克元帅,他多次到布列斯特督战。最后,德军用重达1800公斤的重磅炸弹,将要塞炸成一堆残垣断壁,并用火焰喷射器将守军基本被肃清,但要塞中依然能传出零星的枪声。

直到第32天,最后一位守卫者扎夫里洛夫少校(苏军步兵第44团团长)被德军俘获后,战斗宣告结束。此时的德军前锋已深入苏联400多公里,近30万苏军放下武器。与之相比,布列斯特要塞无疑是开战初期苏军中最顽强的“堡垒”。

当然,与布列斯特要塞守军一样的是,被包围的苏军中有相当一部分部队依然坚持战斗,甚至有几万人冲出了包围圈,并且让德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至7月底,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共计损失7.5万人,是三路突击大军中损失比例最高的。

就连德国人也不得不承认,“在西线作战中,被合围的英法联军几乎是100%的自愿投降,而在东线,情况完全相反,很多苏军躲进森林、田野、沼泽中,不断地伺机而动,他们根本不想投降”。许多被打散的苏军,大都成了敌后游击队。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