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土,为什么丢掉了?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意大利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土,为什么丢掉了?

意大利的失土

作者|霈霖

责编|Thomas

巴尔干半岛一直被称为“欧洲火药桶”,因为这里有好些个民族长期混居,边境线很难将各民族完全分开,而各民族又分别得到不同大国的支持,即使是小规模的冲突,都有可能引发大国之间的激烈对抗。

▲巴尔干半岛

俄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是争夺巴尔干最积极的大国,英法等西欧国家也通过支持希腊来插手巴尔干事务。相比之下,意大利是个晚来者,1871年才完成统一,但意大利对巴尔干也是有领土要求的。

古罗马帝国灭亡后,威尼斯共和国曾在13-19世纪初统治过巴尔干西端的部分领土,直到被奥匈帝国吞并。趁着奥匈帝国在一次大战后覆灭,意大利在1919年收复了这些领土,可为什么又会在1952年划给了南斯拉夫?

▲1941年意大利地图,意大利占领了巴尔干半岛西海岸

一、意大利人扩张

古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半岛后,很快开始了对外扩张,近在咫尺的巴尔干半岛是其首要目标之一,尤其是隔得亚得里亚海相望的巴尔干半岛西端,即如今克罗地亚境内的伊斯特拉和达尔马提亚地区。

古罗马人向这些地方移民及建立城市,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西罗马帝国覆灭后,日耳曼人在其废墟上建立伦巴底王国,继承了对北意大利和巴尔干西端的统治。

▲巴尔干半岛紧挨着意大利,其西端是最早被古罗马帝国征服的地区

由于距离罗马城和君士坦丁堡较远,又不处在交通要道上,使巴尔干西端这块区域在东罗马帝国、日耳曼人、匈人的频繁争夺中,受到的战乱影响较小,这些古罗马后裔也被称为意大利人,过着相对较为安宁的日子。

7世纪后,斯拉夫人迁居到巴尔干半岛上,形成南斯拉夫民族的先祖。他们中的一支克罗地亚人进入到巴尔干西端,与当地的意大利人混居。不过,克罗地亚人的数量不占优势,意大利语仍然是此地的主要语言。

▲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大批迁入巴尔干西端

差不多与此同时,北意大利崛起一个城市国家-威尼斯共和国。这个建立在威尼斯岛上的国家,凭借着贸易、金融、航海等方面的优势,在9世纪从东罗马帝国独立,并很快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由于日耳曼人的主要精力在争夺中西欧,对意大利管理较宽松,造成北意大利城邦国家林立,如热那亚、米兰等等,而威尼斯共和国更是其中最为独特的存在,拥有巨量的财富和强大的海军,既是东西方贸易的垄断者,又向欧洲的封建领主提供金融服务。

▲伊斯特拉地区遗存的古罗马竞技场

伊斯兰教7世纪崛起于阿拉伯半岛后,占领了基督教圣城耶路撒冷,从而引发了西欧基督教会的十字军东征。在这场1096年开始、长达两百年的战争中,威尼斯通过提供融资和海运等方式,从十字军手里赚取了无数金银。

1198年,十字军发起第四次东征,因为没有收到东罗马帝国承诺的补给,十字军竟然攻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严重削弱了东罗马帝国的国力和威信。

▲威尼斯共和国虽然陆地面积不大,海军力量却可与奥斯曼匹敌

威尼斯趁此机会开始扩张,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夺取了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巴尔干西端,即伊斯特拉和达尔马提亚。这是意大利人继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再次统治该地,

经过数百年的混居后,属于南斯拉夫民族的克罗地亚人迁入达尔马提亚,斯洛文尼亚人迁入伊斯特拉。伊斯特拉的意大利人还占有优势,达尔马提亚则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奥斯曼帝国兴起后,除了该两地外,绝大部分的南斯拉夫民族都被其征服了。

▲1700年的威尼斯共和国

二、大意大利主义

随着新航路在15世纪末陆续开辟出来,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向大西洋沿岸,威尼斯开始衰落。分裂的意大利半岛在此后的三百多年里,沦为了法国、奥地利等西欧列强的角逐场。

在这段时间里,不少原本以意大利人为主的地区,如科西嘉、尼斯、马耳他等等,都被法国和奥地利等国侵占。国土紧邻意大利的奥地利帝国野心最大,不但迫使意大利诸邦国成为自己的附庸,还在19世纪初夺取了威尼斯在巴尔干西端的领土。

▲意大利独立时,与周边国家都存在领土争议

没有统一的政治实体,使意大利成为大国的斗兽场和造血机,生灵涂炭,赋税沉重。再加上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及随后的拿破仑战争的影响,终于唤醒了意大利人的民族意识,意大利半岛上掀起了民族独立解放活动的热潮。

普奥战争失败后,奥地利被踢出德意志,国力大减,为了安抚一心谋求独立的匈牙利,将其从附庸提升至联邦,组成了松散的奥匈帝国。意大利人趁机开始了争取独立和统一的革命斗争。

▲意大利统一战争中军事成就最出色的加里波第,应该算是民间人士

在这股革命思潮中,一些激进的意大利人提出要将所有讲意大利语的地方纳入到新生的意大利国家。这种思想当时被称为“大意大利主义”,并在意大利民间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不过,意大利的统一并不是通过军事胜利来完成的,撒丁王国固然是统一的主导者,但意大利诸邦国大部分是主动并入撒丁王国,整个统一过程中并没有发生特别激烈的兼并战争。

▲意大利统一不是打出来的,武力比各列强都弱,法西斯都回天无力

更重要的是,意大利的统一实际上是伴随着普鲁士的崛起,普鲁士接连发动普奥、普法战争,统一德意志的同时,也大大削弱了奥匈帝国和法国,使这两国无力阻止或默认意大利的统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意大利人只能先谋求各邦国现有领土的合并,实现独立建国,无法顾及那些被占领的意大利语地区,这就为将来的纷争埋下了导火索。

▲意大利人对曾经的领土念念不忘,这种思维一直主导着其国家战略

意大利人对奥匈帝国尤其怀有深深的仇恨,除了奥匈帝国是意大利统一最主要的敌人外,被其占据的巴尔干西端,也是未收复的意大利语地区中,与意大利本土相连、面积最大的区域。

奥匈帝国败于北方的普鲁士后,把扩张重心转向南方的巴尔干地区,与意大利收复巴尔干意大利语地区的意图发生了冲突。奥匈帝国鼓励南斯拉夫民族移民意大利语地区,并在缺少陆地屏障的达尔马提亚地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当地意大利人的数量和比例均大幅度减少。

▲奥地利被踢出德意志后,一心向南意图占领巴尔干半岛,和意大利的利益相冲突

三、心怀二志的意大利人

尽管尚未收复巴尔干的意大利语地区,意大利还是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但英法等老牌列强并没有给意大利人留下多少空间。其最中意的目标是隔地中海相望的北非突尼斯,没想到法国人捷足先登,在1881年把突尼斯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出于对法国的敌视,意大利于次年加入“三国同盟”,与德国、奥匈帝国成为盟友。不过,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在边境划分和巴尔干西端的领土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两国的同盟关系其实是貌合神离。

▲突尼斯紧挨着意大利殖民地利比亚,原本是意大利下一个目标

正因为如此,意大利作为德奥的同盟国,却在一战爆发后没有向协约国宣战。意大利不想与英国为敌,更不愿意与奥匈帝国并肩作战,一直在与协约国秘密协商。

1915年在英国的主持下,协约国与意大利签订《伦敦秘密条约》,许诺在战后将其与奥匈帝国的争议领土,以及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的一部分领土,如阿尔巴尼亚等地割让给意大利,整个亚得里亚海周边都将成为意大利的领土,以换取意大利倒戈。

意大利随即加入协约国一方,向德奥宣战。可惜的是,没有经过铁与血洗礼的意大利军队,不但没有能够战胜劣势的奥匈军队,反而向英法等国要了很多援助。

▲意大利在1915年倒戈,向奥斯曼开战,企图收复巴尔干领土

战后,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解体,他们在巴尔干的领土成为各国分赃的战利品。但是协约国鉴于意大利的表现,同时也不希望其完全控制亚得里亚海,因而没有完全兑现《伦敦秘密条约》中的承诺。

意大利只得到了的里雅斯特等边境城市和伊斯特拉,这些原本就是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争议地区。达尔马提亚地区只有一座以意大利人为主的港口城市扎拉和几个小岛被交给意大利,其他部分都加入了克罗地亚。

▲一战后奥匈帝国崩溃,意大利分到诸多领土,达到疆域的鼎盛

1918年,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与塞尔维亚组成了一个独立的联合王国,即南斯拉夫王国的前身,并得到协约国、尤其是俄国的支持。此后,南斯拉夫人加快对争议地区的移民,并迫使意大利人迁回本土,逐渐取得了人口上的优势。

意大利认为自己遭到了背叛,对英法等国心生怨恨,再加上国内经济在战争中遭到重创,急需提振民族信心和经济水平,这些最终都被法西斯所利用。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使意大利成为欧洲第一个法西斯政权。

▲意大利一战后收复“巴尔干故土”,当地居民欢迎意大利军队入驻

四、法西斯断送巴尔干领土

法西斯让意大利尝到了甜头,1935年征服埃塞俄比亚,1939年又侵占阿尔巴尼亚。除此之外,墨索里尼对科西嘉、尼斯等意法争议地区也念念不忘。为了对抗英法等国,意大利与纳粹德国、日本结成三国轴心,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大意大利主义”在二战时期所涉及的地区

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意大利趁机占领了尼斯和科西嘉。1941年,意大利在德国帮助下,入侵1929年成立的南斯拉夫王国,夺取了伊斯特拉和达尔马提亚,以及更多的斯拉夫人土地。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一度唤起了大意大利主义,但明显缺乏韧性

意大利虽然在二战前期侵占了很多地盘,但其核心战略仍然是拿到1915年《伦敦秘密条约》许诺给自己的领土,恢复大意大利的梦想。暂时的胜利激发了墨索里尼更大的野心,开始进攻马耳他和北非地区,企图重现古罗马帝国的辉煌,再次称霸地中海。

可惜的是,意大利人的散漫作风支持不了法西斯的战争狂热,连纳粹都无法帮助意大利人振作起来。1943年,英美盟军首先从意大利这个软肋开始战略反攻。

▲二战后联合国对巴尔干争议地区裁定,意大利只得到一小部分

当年7月,盟军成功登陆西西里岛,意大利本土终于成为战场。仅半个月后,墨索里尼被赶下台,意大利宣布投降,其在欧洲侵占的土地随即被纳粹德国接管。墨索里尼在战争结束前被游击队枪决,被意大利侵占的领土也全部被解放。

二战胜利后,意大利失去了所有殖民地,以及与南斯拉夫和希腊等国的争议领土。只有伊斯特拉的北半部分因为盟军占领而保留了下来,该地的南半部分由新生的南斯拉夫国家占领。由于该地区历史上多次变更归属,双方同意该地区由联合国代管,并作出最终裁决。

1952年,联合国裁定按实际占领区将伊斯特拉分属给意大利和南斯拉夫,达尔马提亚则完全属于南斯拉夫。两国对此方案都予以认可,在1975年签订正式的边境协议,彻底解决了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盟军占领的伊斯特拉A区后来交给了意大利,B区归南斯拉夫

生活在伊斯特拉南半部分和达尔马提亚的超过20万意大利人,早在联合国托管时期便已经迁出,这也为领土划分扫除了障碍。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后,伊斯特拉归入斯洛文尼亚,达尔马提亚归入克罗地亚。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分别在2004年和2009年加入了欧盟,与意大利互相开放边境。意大利人如果想前往曾经的巴尔干领土,不需要办理任何证件。但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变成斯拉夫人,意大利语已经很少能听到了,维系着意大利的这条纽带不复存在。

▲如今充满斯拉夫风情的巴尔干西部沿海,却曾经是意大利人的家园

长期作者|霈霖

历史资深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