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到了1942年中期,反法西斯阵营在战略上并没有大的起色。在“先欧后亚”战略中,位于次要位置的太平洋战场也是一样,双方围绕着瓜纳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已经鏖战了2个月,尽管主动权仍在美军一方,但谁也不能保证获得胜利。
日本为尽快夺占瓜岛,暂缓了对新几内亚的进攻,而山本五十六的联合舰队更是全力以赴地协助。瓜岛危机让罗斯福终于意识到,不断地消耗对手的有生力量,对战争走向具有决定性意义。驻守瓜岛的陆战一师,该如何应对日军的第三次进攻?
瓜岛成为太平洋战场的唯一焦点。
日军在瓜岛进行的两次大规模进攻都铩羽而归,这是其陆军自开战以来首次遭遇惨败。当然,日本军方也清醒地意识到美军攻占瓜岛,不再是战术性侦察行动,而是战略反攻的开始,一旦美军得逞,后果不堪设想。夺回瓜岛,日军势在必得。
这一次,日本陆、海军两军种再次掘弃前嫌、精诚合作,在联合舰队的鼎力支持下,一面积极启动“东京快车”,不停地利用夜色向岛上输送兵力和补给;一面对瓜岛上“最具危险”的亨德森机场进行毁灭性炮击,美军的空中优势一度被削弱。
日军疯狂的举动,而美军只会疲于应付的现状,让华盛顿方面不仅看到了增援瓜岛的必要性,而且2万多人的整编师不能就这么丢了。否则,不要说“先欧后亚”战略还有什么实质意义,就连美国民众也不会答应。那么,该如何全力增援瓜岛呢?
首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按照罗斯福的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向瓜岛派出增援”。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给尼米兹更大的自主权,不仅拥有动用太平洋地区一切力量的权力,而且是打破军兵种限制,不经上级批准的绝对权力。
其次,不管丘吉尔如何反对,支援非洲的同时,也要满足太平洋战场的需要。即尼米兹也将获得一批新出厂的战机和舰船。很快,他需要的80架战机、24艘潜艇被紧急调往瓜岛。看来,到了关键时候,“自己门前雪未净,何顾他人瓦上霜”。
更重要的是,尼米兹获得了“先斩后奏”的人事决定权,这既是信任又是支持。尼米兹有了这个“尚方宝剑”,立刻命令哈尔西接替对战局束手无策、几近绝望的戈姆利,担任南太平洋战区司令。这下,瓜岛成了美、日双方争夺的唯一焦点。
哈尔西给了陆战一师坚持守下去的信心。
1942年10月,康复出院的哈尔西重返战场,他指挥包括“企业”号航母在内的第16特混舰队,准备在南太平洋地区狠狠地教训一下日本人。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份接任南太平洋战区司令的电报,让他远离了自己热爱的战舰。
不能亲自指挥战斗,多少让哈尔西有些遗憾,但他的新“任命”却振奋着整个战区,官兵们无不欢欣鼓舞。这不仅仅是他曾指挥过“杜立特空袭”,是美国人的英雄,更因他不畏困难、敢于进攻的“蛮牛”性格,一扫弥漫在军中的悲观情绪。
遗憾归遗憾,但哈尔西更不愿辜负尼米兹的信任。他首先与范德格里夫特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陆战一师的情况,并明确表示瓜岛必须守住,他将“提供能得到的一切”来支援陆战一师。“范师长”受此鼓舞,信心大增并主动“以攻为守”。
原来,在前两次的较量中,陆战一师尽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并给其造成巨大的杀伤,但马坦尼考河东岸的高地仍在日军手里,他们不断地袭扰着亨德森机场,一刻不得安宁。另从军事角度看,这也是日军下一次大规模进攻最理想的出发地。
对此耿耿于怀的范德格里夫特,决定趁敌立足未稳攻占这片高地并占据有利位势,既保证了机场的安全,又可以利用高地增强美军的防御能力。于是,他不惜组织了近3个陆战团的重兵,一举拿下这片高地,牢牢控制着马坦尼考河的东岸地带。
也正如范德格里夫特预判的那样,日军第17军指挥官百武晴吉在准备第三次进攻计划中,确实将这里作为部队的进攻位置和炮兵阵地。现在总攻还未开始,就被美军打乱了计划,亲自上岛指挥作战的百武十分气恼,他必须重新制定计划。
哈尔西也说到做到。亨德森机场屡遭日军舰载机的攻击,让他敏锐地判断出其航母一定在瓜岛500公里范围内,他命令只有2艘航母的第61特混舰队出击,他要尽其所能地帮助陆战一师。当然,从其内心讲,他还是不愿放弃打击日军的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