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狄奥多西借助蛮族士兵成功上位之后,帝国暂时稳定下来。可是,在4世纪末期一波又一波民族迁徙浪潮的催逼之下,罗马帝国的军队、政治中枢中越来越多地混入了哥特人等蛮族亲贵阶层。罗马人将如何处理这般尴尬呢?
一、哥特人入境后罗马军队的蛮族化
等狄奥多西站稳了阵脚后,大量吸收哥特人进入体制的弊端便显露出来。帝国边疆布满了高喊着要为罗马“效劳”的哥特骑兵,这群人并不是一般的散兵游勇,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军事联盟。如果不好生处置,很可能会生出大乱子来。
狄奥多西与前朝皇帝不同,由于其本人同哥特人的“暧昧关系”,他不可能无差别地向这群帮助过他的民族下发“诛杀令”。其实,以罗马帝国如今的实力是足以以剿杀政策替代安抚政策的。但是,狄奥多西还是允许大批在多瑙河前线驻扎的哥特骑兵加入帝国军队的行列,并准许其在色雷斯定居驻军。
狄奥多西一世塑像
除了吸纳“木已成舟”的一些哥特士兵入伍以外,皇帝竟然执意要将大量散居在帝国境内和近边的哥特农民整编从军,这步棋究竟是为什么呢?皇帝难道不害怕一旦这群人掌握了国之重器以后,万一凶相毕露临阵变节,可能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隐患吗?
原来,皇帝如此作为居然是为了达成“以夷制夷”的目的,欲图利用骁勇的哥特士兵攻击其他为害边境的少数民族。这样既能消耗哥特人自身的力量,也能充分打击妄图侵略罗马帝国的歹人。
狄奥多西深知瓦伦斯曾惨败于哥特人的历史,因此本人在利用哥特人力量的时候也特别注意。他亲自将行宫所在地定在萨洛尼亚,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权威笼络和震慑在马其顿和色雷斯一带根枝错蔓的哥特人。他还大肆实行军队内部的“忠诚教育”,引导哥特人在思想上树立对罗马的忠诚。这样一来,散居在境外的哥特人首领就无法同帝国内部的哥特军人取得联系,帝国在不可避免的蛮族化的同时尚保留了形式上的安全。
装备有先进武器和护甲的哥特士兵
二、“哥特罗马人”同帝国内部的交往
人们通常认为蛮族人的生产力水平低,他们对罗马帝国的毁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其实,在战乱纷纷的“后危机时代”,无论是罗马还是周边民族的人力、物力资源都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如果不借助蛮族人的力量来恢复自己,恐怕单单是那辉煌伟岸的君士坦丁之城也建造不起来。
皇帝的智慧在于,他能够将哥特人引入帝国加以利用和控制,并且能驾轻就熟地羁縻之。382年9月,皇帝曾邀请著名的哥特军长阿萨纳里克到君士坦丁参观。此人是当时罗马的第一大威胁,手下部队号称上万,长期在黑海堵截罗马人的粮食通道,并在欧洲各处杀人抢劫。也就是在这看似友好的宴乐之间,阿萨纳里克因为“过量饮酒”而仓促离世,他的部队后来就尽归罗马将领管理了。
罗马军官指挥哥特士兵作战
哥特人有一种“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气质。安定下来的哥特人,也是务农开荒的一把好手。色雷斯地区由于地处意大利和东方之间,常常在军事战争中遭到各方力量的抢劫、毁耕等不惜代价的破坏对待。而进入罗马的哥特人,在得到色雷斯这块荒废的土地之后还是心怀感激地努力开垦,任劳任怨地在田野和山岗上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谷物。这样,罗马东都便多了个可靠的粮仓,哥特人的民力也有处可用,再也不会想着反叛了。
然而,没过多久,哥特人和拜占庭人的矛盾就显露了出来。首先,哥特人是一个崇尚自由和开放的民族,他们的文化素质只停留在部落文化中的义气、英勇、守信等道德方面。面对狡猾的拜占庭政府官员,哥特人十分苦恼。由于拜占庭专制社会中早早出现的诸如权力制衡、敲诈勒索、歧视和阶级主义等因素同哥特人相去甚远,这些朴实的军人和农民时常会被拜占庭当权者玩弄。
最初的拜占庭也并不奢华,经过多民族共同建造后才得辉煌
4世纪末,在拜占庭时常能见到军官公然鞭打、体罚哥特士兵的现象。而哥特人中间的贵族由于同罗马上流社会勾结,也不在意下层哥特同胞的呼声。于是,一些满有能力的哥特人或以此为借口发动反叛罗马的斗争。著名的阿拉里克反叛事件就事出此因,最终惹得帝国上下好不紧张,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富的损毁与破坏。
阿拉里克
最终,一大批拜占庭贵族联合起来组成“反哥特人党”。这群党人公然宣称要将所有的哥特人赶出军队,并限制其流动于农村的奴隶阶级之中,“永世不得翻身”。这种将奴隶制硬压在一个民族头上的反动政策,更加引发了哥特人强烈的抗议潮。特殊的是,此次哥特人的反抗斗争第一次有社会上层的哥特领袖参与,他们拥有充足的人脉和财力,能够组织起成规模的军队以捍卫自己的权利。
哥特军人掀起了反抗统治者的战火
三、哥特罗马之战
目前史书上所描绘的哥特人和罗马人的战争,大多以哥特人“背叛”罗马和屠戮罗马人等形象出现。但是,根据历史档案显示和相关学者的调查,4世纪末和5世纪初的这场“哥特罗马之战”,在很大程度上是罗马人有计划地清除哥特势力的一场阴谋。
罗马贵族先是收买了大量有权有势的哥特贵族,并利用他们的力量打入哥特军队的内部,对其势力进行再一次的分化瓦解。哥特人“领袖”塔伊纳斯竟然联合数位拜占庭军事长官对自己的族人进行毫无根据的绞杀,帮助罗马人监禁和处斩了大量哥特上层人士。
哥特人也毫不手软。在这场充满民族色彩的战斗中,帝国西部、北部的大量哥特人借机涌入意大利、西班牙和小亚细亚,他们并不以加入帝国为目的,充分展示出英勇坚韧的民族气节。
可惜的是,哥特人的军事实力与罗马悬殊太大,并且民族内部又出现了被统治者同化的大量“两面派”人士。帝国教会也以“护卫正统”为由组织义军保护国都,教俗各界在官方的呼召下纷纷喊出口号“勤王”。
罗马人同哥特人“翻脸”
公元400年7月,君士坦丁堡暴发了一次血腥的旨在屠杀哥特人的大起义。这场起义是统治者巧妙利用民意的产物。在此次事件中,有大量无辜的哥特士兵被杀,一些对帝国建设大有贡献且声名远播的哥特军官被害,哥特人在早期拜占庭国家军队中的势力被彻底肃清。不得不说,拜占庭统治者的阴险狡诈实在令人不耻。
文史君说
虽然拜占庭人在帝国高层军队中肃清了哥特人的力量,但要剿灭分散在各处的哥特人,着实力有不逮。一些哥特士兵退缩到巴尔干半岛的山区当中,在贫瘠的田野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也有一些哥特士兵干脆加入日耳曼人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队伍中,在下一波冲击罗马的力量中再次出现。罗马人对哥特人“卸磨杀驴”式的利用,为自己树立起一个臭名来,这些只能看到眼前蝇头小利的罗马政治家,即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因此吃亏,加入罗马的蛮族最终越来越多,直到将其反噬为止。这几乎成了东罗马时代的某种“政治诅咒”了。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