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云十六州:北宋惦记了百余年的一方土地,却在短暂拥有后灭国了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幽云十六州:北宋惦记了百余年的一方土地,却在短暂拥有后灭国了

中国古代的战争史中,“爱恨纠葛”最深的莫过于“南北之争”,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几乎贯穿了中国的历史,在如此精彩纷呈的历史当中,辽与宋的纷争又极为特别,因为他们共存的时间极长,二者之间也有许多利益争端。

古代并存多国并存的历史时期,大多都是有天险可守,比如南北朝的划长江而分,又比如三国时期的东吴与蜀汉,都是有险可守,宋与辽并存的基础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东西约六百公里,南北约两百公里,这样一个狭长的辖区,形成中原王朝的北方门户,依靠这一地区,可以有效阻挠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中原王朝的农耕区。

燕山山脉和北太行山山脉横卧在华北平原北方,如同一座天然屏障,幽云十六州成为历朝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在这样的天险面前,游牧民族赖以发挥的骑兵,也无法发挥其最大战斗力,成为其不能南下的重要原因。

幽云十六州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北宋叶隆礼在《契丹国志》记载的一句话,评价的就非常到位,“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

幽云十六州,顾名思义包含十六个州,而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幽州”和“云州”,其中“幽州”便是我们今天的北京,在它的周围还有六州分布,被称为山前七州。同样也有山后九州,则以“云州”为核心(云州为今天的大同)。

注:山前为太行山以东,山后为太行山以西

幽云十六州,如此重要的一块土地,被崛起的契丹盯上了,他们虽然是游牧民族,却对中原王朝的农耕生活非常向往。

契丹虽然虎视眈眈,但是幽云十六州的防守能力对骑兵的克制太过厉害,契丹虽然屡次寇略中原,却始终不可得,多次的铩羽而归,反而愈发使他们得到幽云十六州的想法更加强烈了。

“自此颇有窥中国之志。”

幽云十六州,自始至终都是中原王朝的版图,而且在那里生活的也都是汉人,只要坚守此地,契丹即便拥有一个强盛的骑兵军团,依然无法越雷池半步。

不过,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后,使得割据势力遍地蜂起,唐朝军队对割据势力的掌控力丧失,给了契丹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石敬瑭遣间使求救于契丹,令桑维翰草表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约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资治通鉴》

后唐的天平军节度使石敬瑭,因与后唐末帝生嫌隙,于清泰三年(936年)起兵叛乱,遭到后唐军队围困,石敬瑭陷入困局,若没有外力介入,他恐怕凶多吉少,无奈之下“狗急跳墙”,求援契丹,许诺事成后“以父礼事之”,并且割地。

石敬瑭事成以后,建立后晋,按照约定割地给契丹,当时割让的地区便是这块重要的“幽云十六州”。

契丹占领幽云十六州以后,因为幽云十六州的居民都是汉人,为稳定统治,改为辽国,又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使幽云十六州的汉人能够稳定生活。

辽国占领幽云十六州以后,犹如卧榻之侧的猛虎一般,令宋朝的统治者时刻不得安宁,为防止辽国骑兵南下,不得已之下在汴京周围大量植树。

宋太祖赵匡胤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决心很强烈,不过他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方法却十分“温和”,想以大量金钱赎回幽云十六州。

赵匡胤为了能存够这笔钱,特意设置封桩库,每年将国家余出来的钱存到里面,就像是一个专款的储蓄罐一样,可惜赵匡胤的理想没能实现。

宋太宗赵光义登基以后,一改赵匡胤“怀柔”的手段,准备以雷霆之势,率领宋军一举击破辽国,收复幽云十六州,彰显大宋国威。

可惜赵光义空有凌云之志,却没有足够的军事能力征服辽国,反而在高粱河被打得差点丢掉性命,好不容易找到一架驴车,才成功逃脱。

北宋真宗最终与辽国签下停战协议,也就是“澶渊之盟”,算是向现实低了头。

幽云十六州固然是宋朝防守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又何尝不是辽国防守宋朝进攻的天然壁垒,幽云十六州,失去了便失去了,想要夺回来,千难万难。

纵然是宋朝几代帝王拼尽全力,也没能实现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愿望,反而在宣和四年(1122年)与金联合灭辽后,短暂取得燕云地区的统治权后,随后便被金人抢回去,北宋因此亡了国,只留下“靖康之耻”,成为后世笑柄。

幽云十六州易守难攻,宋朝又为何要拼尽全力也要收复此地呢?

辽国占据幽云十六州以后,宋朝的华北平原地区无险可守,可尽情发挥骑兵的优势,而且辽国骑兵由燕云十六州可疾驰而至,导致宋朝不得不重兵防守,才能坦然入睡,如果防守稍有不慎,则亡国只在旦夕之间。

即便是在“檀渊之盟”签订以后的和平时期,宋朝守卫北方的军队依然保持近三十万左右。如此庞大的军队,军费开支压力可想而知,相信任何一个王朝长期养着这样庞大的一支军队,都会吃不消。

宋朝失去幽云十六州,就要时刻保持庞大的军队 ,大量的国力损耗在边防上,无法发展其他方面。如此一来,想要徐图发展,韬光养晦,靠时间去积蓄力量的想法也无法实现。

宋朝面对辽国,打不过,耗不起,内心不愿意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却又无可奈何,如果宋朝能够收回幽云十六州,辽国将不再是威胁,只要长期驻扎一些人手,守住崇山峻岭中的一些重要关隘,便可高枕无忧,这样的生活一直是宋朝统治者向往的生活,可惜一直没能如愿。

幽云十六州重新回到汉人手中,已经是明朝的事情,拥有幽云十六州,大同到太原一线的防御,即便是风雨飘摇的明朝,也一样能够有一个相对稳固的边防。

最终,也只能悲叹一句,“石郎可是无长虑,直割燕云十六州”,算是为宋朝做最后的辩白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