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憋屈的开国之君,凡事都听大臣安排,最后还被大臣逼死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古代最憋屈的开国之君,凡事都听大臣安排,最后还被大臣逼死

说到古代开国皇帝,人们往往想到秦皇、汉武、李世民、朱元璋这类文治武功能力突出的君主。毕竟一个王朝的诞生,往往伴随着无数艰难险阻,这就对开国君主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今天要说的这个开国之君是一个例外,他没有什么突出的能力,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功绩,他在位期间始终很憋屈,几乎事事都听大臣安排,最后甚至还被大臣逼死了,这个皇帝就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

01、司马睿和王导

公元290年,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病逝的时候,司马睿刚刚14岁,生活在都城洛阳。论辈分,司马睿是司马炎的侄子。司马炎死前,他固执地要让智力有障碍的司马衷继位。结果白痴太子司马衷继位后,根本无力主持朝政,结果便是外戚杨骏把持朝政。这导致司马氏诸王和大臣们都不满,一场血雨腥风的动乱一触即发。

司马睿预感到有危险要发生,他在都城唯一的好朋友,与司马睿同岁的王导也预感到有危险要发生。王导劝司马睿离开都城避难,去王导家族封地琅邪。司马睿也想去,可是他一时找不到借口离开都城。

不出所料,不久之后果然爆发了“八王之乱爆发”。这场动乱比司马睿想象的还要残酷,要漫长,足足持续了十六年。“八王之乱”后期,司马越攻打司马颖时,让29岁的司马睿在后方驻守下邳。后来司马越攻灭司马颖,司马睿被调往建邺。去建邺其实是司马睿和王导精心策划的结果。二人认为,目下山河破碎,胡人在北方作乱,北方已经难以立足,只有去江南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02、开国之君

江南自汉末以来就逐渐形成了特殊的门阀政治,虽然历经孙氏政权统治和司马氏政权统治,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也没什么改变。司马睿初到建邺时,由于没有功绩名望,也没有精兵强将,其皇室血统也很疏远,所以江南本地豪族没人主动示好司马睿。

为了让江南望族“尊王攘夷”,王导、王敦兄弟为司马睿策划了一出好戏。趁着过节,司马睿被北方来的豪族簇拥着,以很大的排场出现。江南大族意识到司马睿身份高贵。此后,司马睿和王导逐步笼络住江南豪族,并在江南站稳脚跟。

公元316年,长安被前赵匈奴大军攻破,西晋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西晋灭亡。如此一来,偏安东南的司马睿成了名正言顺的皇权代言人。司马邺被羞辱至死后。公元317年,四十一岁的司马睿在南北方士族的簇拥下,在建康即位为晋王,是为晋元帝。如此司马睿就成了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

03、窝囊的皇帝

司马睿称帝后处处感到憋屈。首先在朝堂上,司马睿政令不由己出。他不满事事皆由王导主持,所以登基时还曾公然让王导与自己共坐皇位,使王导尴尬无比。军事上,王导兄弟王敦掌管军队,使司马睿时时感到威胁。内政方面,江南门阀肆意侵蚀国家人口,造成政府税收和兵源得不到保障。而且门阀家兵实力不可小觑,曾几次三番平定江南叛乱,使司马睿也时常感到不安……

司马睿称帝后,虽然政治、军事等方方面面受到掣肘,得不到施展抱负的机会,但他也做过抗争。他从南下的北方人士中挑选了众多心腹臣属,并将它们逐步安插在关键岗位,企图逐步削弱王导、王敦的权利,并建立起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结果事与愿违,一向看不起司马睿的王敦待祖逖和周访病逝后,于公元322年,以诛刘隗为名,发兵建康,实则是想取司马睿而代之。此时司马睿自己的武装力量还很薄弱,诸路军队相继被王敦打败。王敦进入都城后,因缺乏口实,未对司马睿动手。后来王敦控制朝堂,将军政要职都安插了自己的亲信。不久之后,整日担惊受怕,心力交瘁的司马睿,在极度痛苦中病死,时年四十七岁。

纵观司马睿的后半生,他称帝不是其实力和权威的结果,而是在缜密谋划和谎言巧合的结果,他是被谋臣和大族推到台前的,这就造成他想摆脱控制极其困难,被权臣羞辱逼死也就不足为奇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