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汉生为何事说:让我一个中将去接刘帅的位置不合适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廖汉生为何事说:让我一个中将去接刘帅的位置不合适

廖汉生军事学院毕业当天留校接刘伯承的班当院长!

南方开讲:一样的军史,不一样的品读!

自动播放

1957年7月3日,通过严格考试,廖汉生完成了两年的学业。军事学院的学习生活,收获颇丰。

7月底,中共中央军委任命刘伯承为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院址设在北京。战役系学员毕业分配期间,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来到军事学院战役系,征求学员们的意见。同廖汉生谈话时,廖汉生主动要求去新疆工作。萧华告诉他:“你不能去新疆,要留下来当军事学院院长。”

廖汉生急忙推辞:“不行不行,我第一次住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就当院长,哪里有这样的事,再说让我一个中将去接德高望重的刘帅的位置,也不合适。”

后来,萧华再次找廖汉生谈话:“军委已经决定了,要你当院长,不要顾虑太多。”

9月13日,南京军事学院召开大会,欢送刘伯承离任,欢迎新任院长廖汉生到职。

面临新的工作任务,廖汉生在当晚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是学习后工作的第一天,也是从政治工作转做军事院校工作的第一天,这项工作的好处是,能强迫自己进步。困难是:1.军事素养基础差;2.工作会遇到各方面的意见,而具体如何解决,可能会不及时;3.人事生疏,而工作又是新的,个人毫无经验。有利条件是:1.学院有较好的基础;2.有广大的教职员工;3.有留任的领导干部。”“根据上述情况,自己能虚心学习,努力工作,团结同志,在集体领导下,坚持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党的决议,本着这个方向去作,搞好学院的工作是可能的。”

廖汉生上任伊始,便深入到学院的各部门,各教授会,认真听取汇报,找负责人谈话,了解情况,并注意听取了苏联顾问及院外同志对学院的意见,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军事学院状况和各层次人员的思想动态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学院今后的建设形成了思路。

为使学院教学工作走上正轨,廖汉生组织各教授会和科学研究部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从苏军课本直译过来的教材逐步进行了修改,着手编写带有人民解放军自身特点的战役、战术教材。

军事学院制定了学院领导亲自授课制度。廖汉生等党委成员踊跃自报课题。廖汉生负责《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积极防御》的授课任务。他精心准备,阅读大量材料,写出了讲稿。正式授课前,他先到高级速成系请系主任和三位学员组长座谈,掌握了学员对此课题的认知程度,明确了授课重点。随后,登台为高级速成系全体学员讲授了4个小时的大课。

课后,廖汉生参加了几个学员小组的讨论会,并根据学员的领会程度和存在的模糊观念,认真修改了讲稿,先后到合成军队指挥、情报、函授等系授课,课后广泛听取意见,调整讲课重点,把握授课时间,授课效果渐次提高。廖汉生的这个讲稿,学员反响很好,被军事学院定为学院的基本教材之一。

在廖汉生等学院党委常委的带动下,军事学院的教学制度得到了落实,院校建设有了可喜的成绩。

廖汉生(1911年11月14日-2006年10月05日),土家族,湖南省桑植县人。1927年积极参加农民运动,1928年参加湘鄂边游击队,1933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师、纵队、军政治委员,西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军事学院院长,北京军区、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国防部副部长,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先后参加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保卫延安和解放西北等战役战斗。他英勇顽强,临危不惧,秉公办事,为政清廉,坦荡如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故事讲述人王南方,安徽岳西县人,1983年入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记者协会理事,《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原副主编,《解放军生活》杂志原主编,十大博客博主之一,《北京晚报》专栏作家。现为少年特战兵训练营总指挥,志在为培养优秀少年做贡献。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明星360度》、《情感私语——走进名人的亲情世界》、《苦恋树》、《八荣八耻——辛勤劳动篇》、《中小学课本里的“星火燎原”》,报告文学集《神龙汽车团》(与人合著),绘本《捉迷藏》等。报告文学《星火燎原》曾获解放军文艺奖。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