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开国后论功行赏,沛县兄弟战功卓越,为何唯独卢绾得以封王?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刘邦开国后论功行赏,沛县兄弟战功卓越,为何唯独卢绾得以封王?

刘邦经过一番苦战,终于战胜西楚霸王,立于九五至尊之位,建立西汉王朝,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人,也都等来论功行赏的一天。

分封天下,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列土封疆,有人封侯拜相,也有人心生不满,觉得自己的卓越功勋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

那么,在刘邦分封时,为何韩信、吴芮、彭越、卢绾会被封王,而战功卓越,且与刘邦关系亲密的周勃、灌婴、樊哙等人,却无法列土封疆?

“存在即合理”,在刘邦的天下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背后也都有各自的历史原因,了解这些背后的原因,便不会再有这样的疑问了。

吴芮,早在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时,便已经位列王侯,被项羽封为“衡山王”,而刘邦在当时也只是被封为“汉王”,从地位上来讲,他们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直到楚汉相争开始,各路诸侯王都成为刘邦和项羽想要争取的军事力量,在那个时候,吴芮在张良的劝说下,投入到刘邦的阵营,虽然听从刘邦号令,本质上其实还是一种盟友关系,所以,西汉建立以后,吴芮封王顺理成章。

彭越虽然不是十八路诸侯王之一,但是彭越在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的时候,也已经具备一定实力,其手下拥有的兵力,已经近万,他的战斗力不容忽视。

楚汉争霸时期,彭越投入到刘邦的阵营,算是“带资”入伙,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属于盟友关系,彭越对刘邦的命令也都是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性听从。

比如在刘邦违背鸿沟之盟,约彭越和韩信一起进攻项羽时,彭越便没有响应刘邦,直到刘邦允诺给出足够的代价时,才出手与刘邦联手,在刘邦许诺彭越的条件中,就包含裂土为王,所以彭越封王是因为他利用时局从刘邦手里夺来的。

韩信则与彭越不同,他本身是刘邦手下的将领,却趁着战场局势变动时机,使用了与彭越一样的手段,迫使刘邦不得已将他封为齐王,归根结底,韩信封王,刘邦是被迫的,这也为韩信的悲惨结局埋下祸根。

大体而言,刘邦立国之初封王者,在楚汉之争时期,都属于刘邦的盟友,而并非是他的家臣,只有韩信是利用手段威逼才得以封王。所以,周勃、灌婴、樊哙有战功、有关系,却都无法封王,毕竟天下就那么大,已经存在的异姓王已经让刘邦心生不满,又怎会再立新王瓜分自己的地盘呢?

说到这个问题时,就不得不提到卢绾,因为他是开国元勋,但是却战功不多,明明是家臣,却又被刘邦主动封为王,这是为何呢?

第一,卢绾与刘邦的关系亲密

周勃、灌婴、樊哙等人,虽然与卢绾都是刘邦从沛县出来的老兄弟,却依然有远近亲疏之分,卢绾与刘邦的关系,是这批人当中最亲近的存在。

卢绾与刘邦同一天出生,两家之间的关系也非常亲密,甚至为俩孩子一起办的“满月酒”,如果卢绾是一个女孩儿,他和刘邦就是青梅竹马。

卢绾与刘邦这一辈子一起出生,一起读书,一起玩,一起放荡不羁,即便是刘邦落难的时候,卢绾还是不离不弃,从没有因为刘邦的处境而犹豫半分,这一层关系,是卢绾最大的优势,没有任何人可以超越。

所以,刘邦在多年的征战当中,对卢绾一直照顾有加,在刘邦辗转千里的征战生涯,沛县众人皆是沙场拼杀,而卢绾却只是“以客从”,跟随在刘邦身边,过着相对安全舒适的日子,这一点其实很符合卢绾与刘邦的关系,卢绾对刘邦是不离不弃,生死相依,刘邦对卢绾自然也是患难与共,富贵同享。

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时,虽然那段日子对于志在天下的刘邦来说并不好过,但总算是有了一些成绩,自然也要与诸位跟随他多年的有功之臣分享富贵,于是,周勃、樊哙等人都被封了侯,而卢绾则“入汉为将军”。

仅从卢绾封将军一职,就能看出刘邦对卢绾的“偏心”,因为秦汉之际,讲究论功行赏,卢绾一直跟在刘邦身边,虽然忠心可嘉,却没有立功的机会,即便有功劳,也都要挂在刘邦的荣誉账上,所以卢绾不能封侯,会动摇军心。

刘邦没给卢绾封爵,便给他封了官位,毕竟爵位是论功行赏,但是官位却是按需分配,刘邦可谓良苦用心。

不过,刘邦这一招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失去效果,比如他与项羽争霸天下,卢绾的官职已经升到太尉,这已经是武官的“天花板”,无法继续升官了。而刘邦身边的其他武将,却都凭借军功一升再升,爵位已经很高,甚至韩信已经做王。

卢绾虽然官居太尉,却还是跟着刘邦,并没有带兵立战功,爵位自然还是无法封赏,官职自然也无法封赏,这样的情况出现,刘邦自然不满意,毕竟不能亏了自己兄弟。

“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食饮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何)、曹(参)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绾者”

刘邦此时意识到,想要给卢绾加封,又不惹人非议,只有积累战功一条路可走,于是,他派卢绾到自己堂兄刘贾身边,主要带兵在项羽后方周旋,负责骚扰项羽的补给线。

项羽军队强大,刘邦很难抗衡,所以设下骚扰项羽补给的计策,执行这个任务的主力部队是彭越,

刘贾只属于策应部队,卢绾在刘贾这里既可以得到战功,又不会受到项羽的主要照顾,这才是刘邦最希望看到的局面,果然,在击败项羽以后,骚扰后勤工作的部队功劳很大,而卢绾因为太尉官职,压了刘贾一头,功劳他占了大半,刘贾自然也无所谓,毕竟自己是刘姓,少些功劳也无所谓。

刘邦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帮助卢绾封侯,而且封的是长安侯,地位在侯爵当中也是绝对的佼佼者,无人可比。

刘邦迁都到长安以后,卢绾虽然暂时失去长安,但很快在燕王臧荼造反后,刘邦带着他前去平反,又刷一波战功,顺势又封他为燕王。

可见,卢绾的能力并不突出,战功也都是在刘邦帮忙下积累一些,最终的燕王很可能也是刘邦暗中策划收入囊中,正如刘邦所言,“燕王绾与吾有故,爱之如子”,卢绾正是凭借这样的亲密关系,才被封为王,其他人羡慕不来。

第二,刘邦的帝王之术

不论刘邦最初是何等身份,在他建立西汉以后,他都是名副其实的帝王,而且是伟大的汉朝开国皇帝,他与其他皇帝一样,也懂帝王之术。

卢绾一路从内侍工作升至诸侯王,难道就纯粹是因为刘邦看重他们之间多年的深厚情谊吗?当然不是,这只是其一,在卢绾封王事件中,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虽然成为大一统的王朝,但是当时的七位异姓诸侯王却占据着半壁江山,尤其还有韩信这样的威胁存在,令刘邦时刻不安,如果异姓诸侯王联合在一起,他的江山便无法坐稳,但是异姓诸侯王之中,有一位自己人的话,则情况会大不相同。

卢绾就是这个人选,他能力平平,而且关系亲密,既可靠又不可怕,是作为异姓王之中为自己代言的最佳人选。

另外,卢绾封王以后,相当于增加了汉朝控制的地盘,而且是一位异姓王,不会受到其他异姓王的反对和排挤,如此一来,刘邦则可以慢慢进行下一步计划,剪除异姓王,封刘姓王,稳固江山。

自古帝王多绝情,刘邦虽然也是帝王,却属于有情有义之人,虽然他对异姓诸侯王出手狠辣,但是对沛县的老兄弟们,也算是有情有义了。

刘邦走到人生末路时,平叛英布,再次回到故里,“慷慨伤怀,泣数行下”,他的泪水中,或许有不舍,或许有无助,而最多一定是怀念当年,与兄弟们一起上山捕猎,下河捉鱼的日子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