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曾受过美国多少窝囊气?直骂“娘希匹”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蒋介石曾受过美国多少窝囊气?直骂“娘希匹”

跟超级大国合作常常受窝囊气。

二战期间,美国全球出击,风光无二,以自身利益为基础,制定了“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即先集中力量,击败德国,再掉过头顺带击败日本。

排名问题从来都不是小问题。

“先欧后亚”战略,意味着中国战场处于附属地位,得不到盟军的大力援助,必将继续做出巨大的民族牺牲。

对此,蒋介石痛心疾首,娘希匹!要求盟军改变战略,先解决相对弱小的日本,再全力击败最强的德国,并提出了很多理由。然而,美国作为亲密无间的盟友,愉快地拒绝了。

▲重庆大轰炸油画

01

- 中美不同的全球战略 -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签订三国同盟条约,第二天,美国就做出了回应,罗斯福总统明确指出:“我们第一位的忧虑在于大西洋,希特勒是对西半球、大西洋文明的主要威胁。”在此之后,美国开始加紧援助英国,抗衡德意。并公布“租借法案”,郑重宣告: 为防止欧洲与亚洲的战火向西半球蔓延,美国要做“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1941年初,美、英在华盛顿秘密举行参谋会议,拟定了“ABC—1 号”计划,正式明确“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规定: “鉴于德国是轴心国中的首要成员,因此大西洋和欧洲地区被认为是决定性的战场。美国军队的主要力量将用于该战场,其他战场上美国部队作战的指挥均应有利于这方面的战事。“

早在轴心国成立后的4天,蒋介石就已经开始估测美国参战后的全球战略是“先亚后欧”,还是“先欧后亚”,甚或是“两洋并重”。从中国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他认为美国应该选择第一种战略。驻美代表宋子文也向蒋介石指出,目前 “美国视英战事为主力”,建议对美国政要和各界知名人士发动强大的宣传攻势,“如能分一小部分力量助中国,其影响世界大局,必数百倍于同样之力量用之于英国”。

▲罗斯福与中国驻美大使胡适

为此,蒋介石接见驻华大使詹森,指出“敝国倘能得贵国供给英国飞机数量十分或二十分之一,即可消耗日本海军之实力,此实美国唯一替代对日作战之方策也。”可见,蒋介石政府希望美国能重视中国战场,并保证援助中国的作用将远远大于援助英国的作用,即制止日本南进。

1941年3月15日,罗斯福在白宫新闻记者晚宴上宣布:”美国已经说过,中国必将得到我们的援助“,表示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然而,1941年初的英美秘密参谋会议,没有请中国参加,所作出的”先欧后亚“战略,也不为中国所知晓。蒋介石在4月20日还对中国战场的重要性满怀信心,“敌国陆军实力已在我国战场消耗大半,而我国在太平洋上所占军事地位之重要,更非昔比”。

不知内情的国民政府,不知道在“先欧后亚”战略中,美国并不打算向中国战场投入大量的资源,因此自然不会就中国政府的要求做出积极回应。 到了5月底,美国已分发各盟国42亿7500万美元的租借物资,而分配到中国的租借物资为 2400万美元,仅占总额的0.56%。

6月份,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援华更加趋于消极,宋子文“异常焦虑”,报告蒋介石美国军部 10月份的秘密会议,指出“会议结果,以为大战关键全在苏联,美国更应加紧物质上之援助,英次之,至于中国,则只视所余物质之盈拙为点缀。”根据美国财政部统计,1941年中国实际获得的租借援助约为2600 万美元,仅占当年美国提供给各国租借援助总额的 1. 7% 。

当中国政府认为在租借援助上未享受到与英国平等待遇时,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解释: “至于大量物资之援助,或将促使日本较其原来策略更加速并增强其侵略,故鄙国对于英国之援助,因军事上之理由,对其供给之总数与其援助之方式,皆禁不发表。最后鄙人敢对阁下保证,当尽人力之所及,尽速以必需之物资供给贵国,而苏日条约之缔结,实益促成鄙国之决心也。”

▲宋子文与美国政要

罗斯福的话虽然说得非常诚恳,然而,在以后的几年中,中国实际获得的租借援助数额以及占美国对外租借援助总额中的比例分别为: 1942年,1亿美元 (1.5%);1943年,4900万美元(0.4%);1944年,5300万美元(0.4%);1945年,11.07亿美元 (8.0%)。

这说明,政治家说的话,有可能只是表面文章。

02

- 中美关系的恶化 -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先欧后亚”战略遇到了严重挑战。本来,该计划的制定就带有西方人的种族优越感,认为日本人不可能席卷西方国家在亚洲的殖民地。蒋介石曾经感叹,西方在战争初期之所以遭受巨大挫败,正是因为他们太不把日本人以及亚洲人放在眼里了。

蒋介石乐观地认为,美英盟国此后必然会将战略重点放在远东。

然而,西方国家领导人的脑回路跟蒋介石还是不太一样。1941年12月2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华盛顿召开代号为“阿卡迪亚”的会议,商讨共同战略,英美参谋长联合备忘录指出: “尽管日本参战,形势与一年前有了变化,但德国仍是轴心国的关键。英美战略的基本原则是保证主要兵力用于对付德国,其他战区只能用所需的最小兵力保卫关键性的利益”,“打击德国是至关重要的”。

阿卡迪亚会议重新确认了“先欧后亚”的全球作战大方针,无情粉碎了蒋介石对于“先亚后欧”战略的期望。并且在这次会议中成立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机构,一是英美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二是军火分配局,都不允许中国参加。更有甚者,这个会议未和中国政府商量,就径自宣布成立中缅印战区和中国战区 。

▲阿卡迪亚会议纪念邮票

然而,蒋介石并不知情,他在阿卡迪亚会议开会的第二天,发起召开了中、英、美三国代表参加的重庆联合军事会议。蒋介石亲自主持会议,并提出了初步的击败日本的设想:

包括俄国在内的各盟国把主要力量用在亚洲,从南太平洋、阿拉斯加、西伯利亚滨海边疆区和中国沿海出动空军袭击日军,争取在1942年打败日本;先用空袭切断日军的补给线,断绝亚洲大陆上的日军同外界的联系,然后,中国军队就能把他们消灭掉。

但是 会议的结果却是注定不欢而散, 英国代表驻印军司令卫佛尔上将不但拒绝中国政府出兵协防缅甸的建议,而且还要求中国把存放在缅甸境内仓库的美国租借物资无条件全部转给英国使用; 美国代表勃兰德空军少将则反对加大对华物资援助,认为“惟缅甸如入敌人之手,美国供给亦无从运华,此点亦应细察”。会议没有做出任何有利于中国的决定,反而使中国政府对盟国产生极大的反感。

03

- 蒋介石对美国失望透顶 -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后,中国的抗战形势更加严峻。缅甸战争的失败,导致滇缅路被切断,连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援华物资也无法运进来。中国处在一种山穷水尽的困境,蒋介石政府把缅甸战役的失败都归结为盟国的全球战略。

让中美、中英关系都雪上加霜的是,1942年6月底,美国抽调在印度的重轰炸机至埃及帮助英军作战,引起蒋介石的强烈不满,他诘责史迪威: “事件之转变,足证中国战区未被重视,思之殊感不快。予深愿详知,英、美是否尚以此中国战区为同盟国之战区耶?蒋介石的质问,连一向性格乖张的史迪威都无言以对。

▲蒋氏夫妇与史迪威

为了安抚中国,第二天,罗斯福与丘吉尔发表联合声明,首先肯定“中国陆军之伟大抗战”,然后说“余等曾与吾人之军事顾问举行详 细磋商,讨论制服日本,救援中国所应采之方法”。之后,罗斯福在7月4日向蒋介石保证,美国绝对没有歧视中国,也没有把中国看成是次等盟邦。

7月30 日,蒋介石给罗斯福写了一封亲笔信,具体阐述了他反对“先欧后亚”的理由:

1、日本最近已经占领阿留申群岛,潜艇也开始进击俄勒冈,日军即将有进犯北美大陆之势。美国作为同盟国的中流砥柱 ,必须保证自身的安全,才能保证其他盟国的安全。

2、在轴心国中,日本相对较弱,易于消灭,如果坚持“先欧后亚”,则日本始终在太平洋牵制美军,使美军无法全力攻德。

3、德军主力为陆军,日军主力为海军。美国以优势海军消灭日本,则顺理成章,稳操胜券,但如果美国以优势海军去进攻德国陆军,则地势远隔,事倍功半,不但无助于英、苏,反而有使美国自己被日军牵制的危险。

4、日本已占领南洋广大土地与丰富资源,如果不先击败日本,则在两年之内,其战斗力会倍增,成为第二个德国。

5、德国在事实上已经控制了欧洲大陆,地中海制海权也被德、意掌握,英、美此时开辟第二战场,已为时过晚,于事无补,只是徒增消耗而已。而此时中国已危在旦夕,如果不采取“先亚后欧”战略,则东亚大陆将有完全沦陷的危险,到时候美国将被迫陷入两线作战的困难境地。

由于中国政府要求五百架飞机的援助一直被美国军部推三阻四,蒋介石在8月4日对罗斯福的亲信居里强烈表达了自己的失望: “就事实言,中国实未得持平之待遇。即以美国不愿以飞机五百架运华论,就中国战区广大及其重要性,如与美国供给英、苏飞机数量之比例言,实皆令人心寒。”

居里一如往常地表示难以满足中国对飞机的要求 ,蒋介石的不满到达了顶点 ,“倘此最低限度之数量尚不能取得,则惟一结论当为 中国未被视为战区,亦未被视为一同盟国家,只为一附带作战地域而已,苟然者,余亦不愿再作任何军事器材之要求。”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罗斯福为了安抚中国 ,表示将对目前战略做适当修改 ,可能会对德、日同时发动强大攻势,并于8月6日批准了五亿美元援华贷款,且提议将中国列入四强。蒋介石的心情稍微好转,并致电罗斯福,对其“两洋平行 ”的设想 ,表示 “闻讯欣然 ,如释重负矣 ”。

1943年2月,宋美龄应邀访美,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再一次声明中国政府对“先欧后亚”战略的意见:为联合国家整个利益着想,吾人亦不宜继续纵容日本,使其为德玛克利斯头上之悬剑,随时可以降落。”最后, 她的结语是:“盟军应改变偏重欧洲战线的观点,而以彻底摧毁日本之武力,使其不复能作战,始可解除日本对于文明之威胁。”

▲宋美龄在美国国会演讲

宋美龄的演讲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但英美盟国仍然坚持“先欧后亚”的根本战略不变,使中国政府的希望再一次落空。

不过,美国逐渐加强了对日的攻势。1943年后,盟国在太平洋上获得了一系列的胜利。8月24 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魁北克会议的正式宣言 ,声明 “ 然所可说明者,即参谋会议之决定,已大大转移目标于对日作战, 并实施对中国之有效援助”。

也许是失望至极,在此之后,中国政府也几乎不再提及反对“先欧后亚”战略的意见,只在援华的具体数额和盟国在中缅印战区的作战计划上向盟国提出意见。

结语

在整个二战期间,国民政府从中国国家利益为出发点 ,始终大力鼓吹”先亚后欧 ”战略,但是为了易于让同盟国接受意见,在向盟国提出改变“先欧后亚”战略计划时,总是很有技巧地将改变的理由,变成似乎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得出的结论,一切都是为了美国。

虽然中国的意见并没有改变美国的全球战略,但是也 促使了美国在后期全力对德作战时,逐步增加对中国的援助以及对日本的攻势,间接支援了中国战场, 使联合国家击败了整个轴心国集团。中国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国民政府对改变“先欧后亚”战略的不懈努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