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雷鸣:普法战争中的克虏伯后装火炮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日耳曼雷鸣:普法战争中的克虏伯后装火炮

19世纪中后期,普鲁士崛起与德意志帝的国建立,无疑是撼动世界格局的重大事件。原本的欧洲东北小邦和看似分崩离析的大片封建领,因拿破仑战争的促进而被迅速整合起来。甚至用极短时间,就成为世界的第三号工业强国。等到再次同法国人在沙场相遇,又依靠色当战役的出色表现而俘虏了第二位波拿巴皇帝。

普法战争的 普鲁士炮兵部队

对于迅速落败的苦涩结果,惨遭打脸的法国人无疑是看得最为清楚。他们总结出普鲁士陆军不可被战胜的两大优势,既包括总参谋部大佬毛奇力推的铁路网络,以及大名鼎鼎的“5公里炮兵”。尤其是后者,让所有与普军对阵的敌手都饱受折磨,而真正推手就是克虏伯兵工厂的那些标志性产品。

拿破仑战争 无疑是前膛炮时代的巅峰

早在19世纪前期,欧洲各国的火炮仍以前膛装填为主,并主要分为要塞与野战两大种类。虽然前膛炮火力够猛,整体铸造的尾部也能保证安全性,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存在各种问题。除了装弹非常困难,工艺误差也很难保证炮弹和内膛的良好闭合性。这就导致前膛炮的精度与射程长期无法继续提高,即便炮手经过严加训练,平均射速也很难突破每分钟2-3发。

新的后膛炮在各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于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各国军工技师都开始研发后膛装弹技术。既能方便装弹快捷,也可以效提高射击速度。后膛闭锁装置与紧塞具,还能减少火药的气体外泄风险。由此产生的新一代火炮,普遍采用线膛身管,并发射圆锥形定装弹丸。早保证弹道稳定与较远射程的同时,射击精度和安全性方面也有全面提升。此后,炮兵就可以躲在相对封闭的堡垒或军舰炮塔内作业,不必像前辈那样为通风效果而甘愿冒着敌军袭扰。

快速前进的高性能火炮 让普鲁士军队傲视欧陆

得益于长期的产业技术积累,普鲁士人在这轮升级中居于领先地位。日后声名远播的克虏伯兵工厂,最先拥有利用坩埚炼制出大块成型钢,从而能制造大口径后膛钢炮。志在强军的普鲁士王国当局,也竭力扩充自己的炮兵力量。曾单次就向克虏伯工厂订购了162门4磅山炮、250门6磅野战炮和115门24磅舰炮。厂方也特地从银行贷款几百万马克,进一步促进了各周边下游产业的发展。直至1870年代的战争爆发前,普军已经装备各型火炮1334门,其中有1000多门都来自克虏伯公司的厂房。

使用6磅炮弹的C/64型火炮

当时德军手中的克虏伯野战炮也主要分为3种型号。包括使用6磅炮弹的C/64型,也有发射4磅炮弹的C/67型和78毫米口径的ShhC/67型。他们也全都采用钢制身管,属于当时最先进的后膛装填火炮代表。

普法战争中的法军 还在大量使用前膛炮

与之对阵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军队,也装备有950门各类野战炮和榴弹炮,并且还有本地堡垒的要塞炮支援。但所有装备均为青铜铸造的前膛装弹火炮,从技术角度来看,其实和几十年前的拿破仑时代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法国虽然是最早发展军级直属炮兵的国家,却在实操层面被老对手给迅速超越。

普法战争成为后膛炮主宰的第一场战争

普法战争开始后,克虏伯后膛炮的压倒性优势便一览无遗。6磅野战炮可以在1分钟内发射6次,若使用者经过严格训练,那么射速还可以被提高到非常惊人的每分钟10次。相比之下,法军的青铜野战炮至多只能每分钟发射2次。也就是说,法军在同等时间内所遭受的伤害,几乎是普鲁士人的5倍!此外,克虏伯6磅野战炮的有效射程也达到3500米,远胜法军野战炮的1800-2500米水准。所以,法军不但要面临克虏伯火炮的密集弹雨洗礼,更在远距离内处于无法反击的尴尬境地。因此,冲锋后的普军步兵经常发现,自己根本不用开枪,就能顺利占领那些面目全非的法军阵地。

炮兵技术滞后的法军 在战争中处处陷于被动

当然,法国人也绝非是挨打后就一蹶不振的无能之辈。有了普法战争的惨痛教训,工程师很快将大量精力用于研发新式火炮技术。由他们发明的火炮助退技术,也将成为现代火炮成型的第二项关键技术。等到两国在1914年再度兵戎相见,法军手里就有了大量带有液压气功式助退复进机构的75毫米炮。从而完成了对克虏伯野战炮的技术赶超,并将残酷的阵地战坚持到了最后。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