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13兵团入朝参战 为何不怕兵家大忌要临阵换将?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四野13兵团入朝参战 为何不怕兵家大忌要临阵换将?

作者:毅品文团队钟一,无授权禁转!

1950年7月2日,周总理召开了国防大会。参加这场会议的都是当时军界的首长们,有林彪、朱德、聂荣臻、罗荣桓、萧劲光、刘亚楼等人。

此时的林彪已经接到调任军委副主席的任命书,他参加这场会议是带着军委副主席以及中南军区司令员的双重身份。在会议开始前,他已经知道毛主席准备动用四野的部队。而此时的四野部队除了部分前往海南外,其主力都在林彪管辖下的中南军区。

(林彪)

林彪为了方便调动部队,所以仍然保留中南司令员的身份赴会。随同他前来的是中南军区副政委谭政,此人是四野曾经的政治部主任。

这场会议持续开了两天,周总理在大会上建议出兵朝鲜的部队最好还是用四野部队。因为朝鲜的地理气候这些都和东北相近,四野部队中东北人多,又在东北打过仗,能够很快适应朝鲜战场。

林彪当场同意周总理的提议,其他人也认为四野入朝作战较为合适,于是大家一致决定派四野部队入朝作战。会议责成林彪以军委的名义调动部队,并先派出中南军区的13兵团进入东北布防。决议告知毛主席后,主席批准了这个决定。

会议结束之后,林彪立即命令13兵团下辖的38、39、40军从河南驻地奔赴辽宁的安东、凤城、辽阳等地区集结。除此之外,还将42军从齐齐哈尔调到吉林的通化、集安地区,将东北军区的边防炮兵1师、2师、8师以及一个工兵团、一个骑兵团、三个汽车团、四个高炮团配属13兵团。这些部队总计25万人,一同组成了东北边防军,目的是加强东北的边防,防止美军入侵。

(13兵团战士)

13兵团是以林彪的老底子部队1纵、2纵、3纵为主建立起来的。1948年,四野拿下沈阳后,南下入关作战,组织将四野的1纵至12纵队依次改番号为38军至49军。在这其中,38军、39军40军进入河南后,统一整编为13兵团。

13兵团的战斗力非常强悍,兵团司令是黄永胜,38军军长是梁兴初,39军军长是吴信泉、40军军长是温玉成。在13兵团接到命令后的第二天,三个军立即开赴东北。让人意外的是,兵团司令黄永胜却没有一同前去。

黄永胜没有去东北,这跟林彪在大会上的一个提议有关。

林彪曾在大会上提过一个临阵换将的问题,他觉得13兵团可能先行入朝作战,单独与美军对抗,而兵团司令黄永胜对于这种大规模的异国作战指挥,显得有点难以胜任。所以,林彪主张让邓华接替黄永胜的职务,黄永胜调往15兵团做司令。

与此同时,为了方便指挥,将13兵团的机关与15兵团机关相互交换,15兵团的政委赖传珠率领15兵团原班人马组成13兵团机关,立即从广东赶往东北。

自古以来,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况且黄永胜还是林彪的老部下,所以当时大会上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罗荣桓当即在大会上表示支持林彪的提议,他是四野的老政委,一直负责管干部,当时又是总政主任,大家见罗荣桓表态,也纷纷支持林彪。

大会结束后,林彪立即给邓华发电报,让他火速来北京接受任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邓华出任志愿军副司令,为最终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回头看来,林彪当时在大会上的提议是非常有眼光的。

那么,林彪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眼光。换句话说,他为什么相信邓华能够将仗打好呢?这跟他们曾经一同经历的事情有关。

(邓华和家人)

林彪在东北四野做司令的时候,手下有12纵队司令,而邓华是其中最能打仗的猛将之一。林彪对邓华十分欣赏,有两件事让林彪印象特别深刻。

1947年春,林彪率军全线向哈尔滨撤退,杜聿明的五个军在后面穷追不舍,而紧跟林彪身后的是号称赵子龙师的蒋氏整编第25师。邓华巧妙设计口袋阵,吃下了这股敌军,还活捉了该师师长贾正谊。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攻打四平的时候,林彪让邓华率领7纵和李天佑的1纵一道突击,拿下四平。可是邓华认为兵力不足以拿下四平,结果林彪部队打了14天,伤亡一万八千余人也拿不下四平。后来林彪多次为这事检讨,并多次夸赞邓华头脑清醒。

正是邓华在林彪手下一系列出色的表现,让林彪觉得邓华是能堪大任的优秀将领。事实也证明,林彪没有看错邓华。参考资料:《解读林彪》、《抗美援朝》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