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在延安坚持创作,营养不良身患重病,40岁不幸病逝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冼星海在延安坚持创作,营养不良身患重病,40岁不幸病逝

抗战初期,音乐家冼星海刚到延安时,条件非常艰苦,这位留法六年的高材生吃不惯小米,加之缺乏演奏的乐器,有时候难免心情郁闷。无处发泄的时候,他就将隔壁人家跳过来的小鸡,打得满屋乱飞,并负气的说:保证我吃鸡,否则一行旋律也写不出。

真是应了游戏里的那句 "大吉大利,晚上吃鸡",原来"吃鸡"这个词,早就有了。

冼星海"吃鸡"的要求,让延安有关方面很为难,那时在延安要吃到一只鸡非常困难,就是有钱也买不到。

当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访问延安时,主席在窑洞里单独宴请他,餐桌上几乎都是素菜,主食则是玉米、红薯、小米饭。这样高规格的访问团都没有吃到鸡,更何况冼星海了。

后来,邻居老婆婆看到冼星海生活实在太苦了,人一天一天消瘦下去,于心不忍,便把自己养的一只鸡杀了做成菜端了上来。冼星海知道情况后,很是难过,发誓从此再也不提吃鸡的事。

其实,当时的延安,对冼星海这样的文艺名家还是还是受到优待的,当时延安想方设法保证他们的生活待遇,冼星海每个月领15元薪金,在当时算是高的了,普通士兵每月仅有1元薪金。

在创作《黄河大合唱》时,为了让冼星海有充沛的体力进行创作,延安方面想方设法给冼星海补充营养。冼星海想吃白糖,就给他买了两斤。1939年3月的一天,冼星海盘腿坐在炕上,他一边嚼着白糖,一边含着烟杆子,嘴里时不时吐出一圈烟雾,旁边还有妻子钱韵玲在熬煮红豆。突然,冼星海灵机一动,拿起笔,就在稿纸上飞快地写了起来。

冼星海发疯似地,一写就是六天六夜。终于,一首大气磅礴、激情昂扬的乐曲写成了。这就是著名的《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当时负责宣传的同志听到创作成功的消息后,曾十分高兴地说,两斤白糖换来个《黄河大合唱》,太值了!

平心而论,两斤白糖的确算不了什么。但它体现了延安对人才的尊重和厚爱,体现了对创造性劳动的肯定与鼓励,体现了领导人礼贤下士的宽阔襟怀和恢弘度量。两斤白糖,如果给了别人,顶多是增加一些营养而已,而给了冼星海,就有了传世的伟大作品。

去过延安的人都知道,那里的条件非常艰苦。冼星海在延安住一孔破旧不堪的窑洞,缺衣少食,床上连像样的铺盖也没有。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冼星海克服了巨大困难,陆续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六部大合唱,两部歌剧,一部交响乐,几十首歌曲,为鼓舞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期间也成为他一生创作的巅峰。

当时,在延安的领导们都很关心冼星海的生活。主席亲自给他送去延安很难见到的派克钢笔和派克墨水。李富春想方设法给冼星海弄来白糖,为他补充能量。萧劲光送了他一间专门用于创作的窑洞和一筐蜡烛,还给他配备了通信员,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虽然冼星海在生活上受到优待,但是因为常年劳累和营养不良,他患上了肺病。1945年10月,冼星海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病逝,年仅40岁。主席听闻这一消息后,非常难过,亲笔为其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