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时代的主要军事力量——浅谈日本旗本武士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幕府时代的主要军事力量——浅谈日本旗本武士

旗本,即はたもと,是一群具有特殊身份的日本武士,“旗本”的字面含义中有“在旗子下”的意味,事实上他们也通常身负大名的指物或者军旗,拥有非常高的头衔。

旗本武士作为自己主君的直属精锐,通常会构成守卫大名的侍卫,比如著名的马回众便是专门侍卫己方部队的骑兵精锐,德川家康自己的旗本先手役中也不乏本多忠胜、鸟居元忠这样的能臣干将。

黑母衣众和赤母衣众

除了在危险时保护主公,战局危急时奔赴战场外,一些旗本武士还会协助大名制定计划,监管部队的运作,担任军奉行、军目付的职位。

在日文中,武士通常会被写作“侍”,其词义中就有保护和侍奉主君的含义。公元710年至794年的日本奈良时代中,早期的日本武士被召集起来,就是为了负责保护天皇安危的卫士。

从现存的画作中,我们依然能看到他们穿着长袍,于马背上弯弓搭箭的形象。源平时期,白河上皇创设的北面武士依然维持着武士最初的角色,直接听命于上皇,维持政院的运作。

鬼小岛弥太郎便是上杉谦信的旗本之一

但伴随武士家族的崛起,特别是幕府的建立后,很多精锐武士不再一味成为朝廷的护卫,而是拥立到自己的家族旗下,侍卫自己的主君,这也为日后旗本武士的兴盛埋下伏笔。

“旗本”一词的正式启用应当追溯到日本战国时代,其最初也并非指代侍卫武士,而是己方武士在本阵的集合处。

公元1560年开始,日本军队使用马印、军旗以及指物的风潮开始盛行,这也让本阵和主将的位置更加显眼,于是相应用于护卫的武士便显得必不可少。

岛津家的旗本武士们

这些护卫主公的旗本武士们在大将坐镇时护卫本阵,派出斥候四处侦查,在主将冲入战场时也会一起伴随左右,而在己方撤退时,旗本也将要为主将殿后。

在战场之外,一些旗本武士依然还会作为大名重要的家臣团,继续辅佐主君治理领国,而为了巩固和家臣团的关系。大名除了联姻手段外会收养养子,赐予本家的通字来表示亲近,或者还可以用索要誓书的办法确立忠诚。

在诸多的旗本武士中,担任骑马侍卫的马回众无疑是一群重要的力量,而织田信长在其中更拥有自己最著名的母衣众。

德川家康的旗本武士在战场上的画像

弘治元年,即公元1555年,织田信长开始创设属于自己的马回众,其评选标准更偏重战斗才能而非和自己血源的亲疏,战力也很快就在桶狭间合战中得到体现。

当时正是信长本队的马回众在奇袭今川义元本阵的战斗中拼死奋战,才帮助己方突破对方旗本的防线,同时也正是马回众中的服部一忠与毛利新助先后厮杀,终将今川义元的首级斩获。

桶狭间合战让织田信长一举成名,也让他走上了自己的称霸之路,其马回众也不断得到改组和扩张,一部分成员转型为信长的文职家臣后,其他领国的武士也被吸纳进队伍中。

并还有赤母衣众与黑母衣众这样的精锐从大浪淘沙般的历战中脱颖而出。丰臣秀吉也曾组建自己的黄母衣众,其数量在1581年便达到了18人,德川家康也在天正十八年,即1590年开始发展起自己的精锐骑兵。

骑兵之外,大名的旗本中还会有其他成员,比如“小姓”。“小姓”是大名持剑的侍童,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是作为质子被其他大名、家臣送来的,也有是故去的忠臣之后,被自己的主君抚养的。

著名的加藤清正便是这样的例子之一,他和福岛正则一样在秀吉家内被抚养,最终在随主公的出战中一点点建立功勋,于贱岳合战中名震天下。

作为传令兵的使番也是旗本中的重要通信单位,他们有时会挥舞旗帜传递信息,有时也会身着带有颜色的铠甲,背负显眼的指物,作为主将亲信的人向下属口述传达命令。

“元和偃武”后,天下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归于太平,旗本也发生了自己职能的转变,其军事意义慢慢丧失,转而成为幕府将军的直属家臣。

在关原之战后,数千个武士家族被安排在了相应的位置,他们所掌握的军事才能不再被需要,转而担当其他方面的公职。

旗本之间的俸禄差别也甚大,最富裕的旗本最高可有超过九千石的石高,最低甚至只有几百石,不过相比于大多数百姓而言,出生在隶属于德川的旗本家中依然是一件可以余裕的幸事,除非被贬为无主的浪人,自己的生活都将过得相对富足而平静。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