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皇帝才能叫帝国?屋大维后罗马两百多年没皇帝,为何也叫帝国?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有皇帝才能叫帝国?屋大维后罗马两百多年没皇帝,为何也叫帝国?

有皇帝才能叫帝国?屋大维后罗马两百多年没皇帝,为何也叫帝国?

伟大属于罗马

我们常将奥古斯都之后的罗马历史称为“帝国史”,但你可能不知道,此时的罗马帝国还处于一个“皇位空缺”的时期。帝国有“元首”而无“皇帝”的事实,一直持续到了戴克里先正式引进东方君主制截止。那么,究竟是什么使罗马从元首制向帝制转型的呢?

一、有皇帝才算得上帝国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罗马帝国”的概念究竟是在强调什么?屋大维在公元27年结束了罗马共和国时期长达百年的内战,获得元老院、贵族阶级和骑士及平民等各种社会力量的认可,因此才得以被称为“奥古斯都”。从这时起,罗马国家便被我们冠名为帝国。

开创元首制时代的奥古斯都

开创元首制时代的奥古斯都

而在罗马帝国时代刚刚开始的时候,最高领袖的名称并不叫做“皇帝”。直到公元284年戴克里先正式获取统治权为止,这段时期(公元27年到284年)可以被称之为“元首帝制期”。而在戴克里先称帝之后,直到罗马共和国解体为止(284年到476年),则是“绝对帝制时期”。

有朋友可能会问了,没有皇帝的罗马国家为何要被称为帝国?道理其实很简单,“罗马帝国”同古代的“波斯帝国”,以及我们常说的“美帝”,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处。

有皇帝才能叫帝国?屋大维后罗马两百多年没皇帝,为何也叫帝国?

波斯能被称为“帝国”,是因为其统治范围之广及势力辐射之大,在同时代的东西方,还没有能轻易撼动其地位的。就像“美帝”虽无皇帝,但其霸业之兴盛,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因此,公元27年的罗马帝国,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力量,抑或是文化辐射力上来看,都是当之无愧的“帝国”。

那么,从元首制向帝制转变是为了什么?为什么罗马人并没有从一开始就为自己设立一个皇帝呢?

我们都知道,罗马国家在成为帝国之前,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共和国”阶段。说罗马是共和国,其实是指当时的罗马国家是一个以意大利半岛(甚至是罗马城)为中心,向外以武力、殖民或其他途径获取“盟友”的,这么一个“联合”起来的国家。

意大利各部落向罗马讨要公民权的“同盟者战争”

意大利各部落向罗马讨要公民权的“同盟者战争”

被罗马人征服的意大利人起初并没有公民权,意大利半岛之外的行省居民一开始也不是罗马公民。这些相互间关系极为松散的“联盟”们,因为或多或少的原因同罗马发生过接触,也知道同罗马保持交往会给他们带来好处,他们便保持了同共和国微妙的关系。

由于民族的不同、视野的不同,以及文化习俗和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罗马在整个共和国内只能扮演一种“共主”的身份,而不能以绝对的强权去实行“君主政治”。罗马对其他国家的征服起初依靠的也仅仅是罗马农民应征入伍形成的“公民兵军团”,所以在战后获得利益的,往往也是罗马人。

图为小亚西亚象军,罗马共和时代常对东方发动战争

图为小亚西亚象军,罗马共和时代常对东方发动战争

于是,在罗马国家内部,渐渐形成了相对固化的既得利益阶级:元老院贵族、军队人员、骑士阶级和平民。

在元首制时期,代表平民和骑士阶级利益的公民大会被取缔了,权力归向了元老院一级。军队在帝国初期还保持着他们艰苦朴素的作风,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都信奉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保卫众人的罗马”的信条。骑士阶级有的获得了晋升,有的保持原状。元首和元老们则共同充当这一切关系的协调者和所有利益的分配者。

帝国成立初期的主要矛盾,并未直接针对“元首”,因此对罗马帝国的统治政策就暂时没有转变的必要。

罗马元老院

罗马元老院

二、从一片辉煌到“理性政治”的溃烂

可以确定的是,罗马人曾为帝国初期的政治景象感到骄傲。无论是对共和制心生向往的老普林尼,还是拥护元首制的塔西陀,他们所选择的爱戴对象,都是在罗马统治下的“理性国家”。

在帝国初起之时,元首同公民的关系亲密得像手足,人们可以与元首一同观看比赛、一起洗浴,还可以亲自看到或触摸到凯旋得胜的元首及他的士兵。

古罗马公共浴场博物馆

古罗马公共浴场博物馆

但此后的日子却变得越来越混乱。从士兵们参与元首的废立,到元首由于惊慌而擅自夺取元老院的权力保护自己;从缺少元老院辖制的士兵们进一步控制了朝政,到士兵们残害和屠杀元首,令人称羡的罗马“理性国家”最终变得疯狂和嗜血起来。元首与元老不再有共和时期的那份神圣,转而成为士兵们利用的对象。

如何重建元首的尊严?这成了统治者务必要考虑的事情。

军队的逆反和不受控制导致罗马皇帝权威散尽

军队的逆反和不受控制导致罗马皇帝权威散尽

三、从“元首”到“君主”是无奈的选择

元首的统治权力最初来自“公民及元老们”的授权,“元首”这一称呼本身就带有十分浓厚的共和色彩。直到3世纪末为止,元首在就任之前还必须得到元老院的肯定。但从卡拉卡拉发布敕令,许诺给予帝国境内的一切居民以“罗马公民权”开始,仅存的一些属于参政者的“神圣感受”,也被统治者抹杀殆尽。

面露凶光的卡拉卡拉

面露凶光的卡拉卡拉

这不仅标志着公民地位的显著降低,并且还标志着帝国政治的直接参与者的来源更加宽泛,同时也更加良莠不齐。元老院在帝国“乱政”期间也起到了某种“门面”的作用。在军队竞相杀害元首,推举新继任人的时候,军人们还能够想到恳请元老院准许新元首登基。

但在3世纪的大混乱时期,行省军队往往越过元老院直接推举长官为“元首”。这样一来,仿佛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暗杀、强权等手段,获得罗马帝国的统治权,“元首”的称号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玷污。

时刻准备起义的罗马近卫军

时刻准备起义的罗马近卫军

再者,罗马帝国境内的经济状况在3世纪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意大利半岛由于生产方式的滞后,已经出现了农产品出口被高卢、西西里阻遏,工艺品出口被色雷斯及小亚细亚掣肘的窘境。连年的战争使得生产凋零,劣币充斥的意大利半岛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经济衰退。

然而,帝国行省经济却在长期的交融中获得了发展。许多原本为了囤戍边疆而设立的城市,变成了沟通南北贸易的居间场所。埃及和小亚细亚由于同东方国家的关系日渐恢复,也成为了地中海贸易的主要据点。

有皇帝才能叫帝国?屋大维后罗马两百多年没皇帝,为何也叫帝国?

戴克里先将罗马帝国分东、西两部分治理,其实就是看到了帝国前景的不同。而戴克里先将东方专制君主的那一套搬运到西方来,恰恰也是为了解决“元首制”自始至终都不能解决的帝国经济管理问题。

戴克里先

戴克里先

在“元首制”被“皇帝制”代替之后,人们再也见不到从前那种甘愿“与民同乐”的领袖。被士兵们欺凌怕了的皇帝,开始刻意疏远一些“危险的部下”,转而培植一批“亲兵”作为统治期间的第一要务。皇帝们开始为自己强加“神性”,要求臣民们见到他时必须施行复杂且卑微的礼节,以降低好斗的民众反叛的可能。

权威凋零的年代,君士坦丁大帝选择利用基督教维护皇帝形象

权威凋零的年代,君士坦丁大帝选择利用基督教维护皇帝形象

文史君说

当“元首”不再信任他的士兵,继而也不甘愿通过元老院直接执行他的命令。与民共治的“元首国家”便真成了“皇帝的国土”。通过设置新的直接服务于皇帝本人的秘书机构,从前那些同时隶属于元首与元老、行政长官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财政权之类的特权,都转移给皇帝一人掌握。罗马皇帝成功“夺权”后往往采取强干弱枝的措施,削弱地方的军权、财权,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这样一来,皇帝本人的帝位的确稳固了许多,但整个帝国却因为丧失活力和过度糜费而愈发地积贫积弱,最终难逃被蛮族征服的命运。

参考文献

王振霞:《3世纪罗马帝国政治体制的变革》,《历史教学》2009年第2期。

袁波:《从元首继承制的特点看罗马帝国政体的转变》,《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