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历明和之变:明治维新前百年,倒幕思想的滥觞,幼稚但影响巨大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宝历明和之变:明治维新前百年,倒幕思想的滥觞,幼稚但影响巨大

武士

武士

大家知道,德川幕府压迫朝廷公家,德川家缩减公家封地,利用种种借口打压公家的权力,最终公家权力完全被限制在文化上,就连改个年号都得听将军的,公家地位惨到不能再惨。武家压迫不断,公家也受不了了,就开始利用文化优势酝酿反幕思想,到德川中期的时候,公家终于出现了公开宣传反幕尊皇思想的人。他们是谁呢?

京都御所

京都御所

一、德川体制注定引发叛乱

德川家康一统天下后,确立了四民秩序,士农工商,各得其所、各安其分,这被认为是开创德川200多年太平盛世的好秩序。但日本的士,和中国古代的士不是一回事,它指的是武士。家康曾作过一个规定:“士乃四民之长,(农工商对士)无礼即心中无士也,士不妨击(杀)之。”就是说,农、工、商要是对士不敬,士就可以杀了他。这就给了武士绝对的特权。

德川幕府的将军府

德川幕府的将军府

乍看起来,武士站在了民众的顶点,是特权阶层,应该知足才对。但其实不然,武士阶层内部还要分等级,大小约30层,上层武士对下层武士还拥有绝对特权。比如《龙马传》里,都到幕末时候了,青年龙马和同样是藩士的死对头在街上相遇,死对头让龙马站在泥塘里下跪,龙马就得下跪,就是因为死对头是上士,龙马只是个下士,武士对上级要绝对服从。

巨大的身份差距

巨大的身份差距

这种固定不变的僵硬体制,如果放在人心思定、以求太平的时候,的确受到一致好评,《安庆告示书》就说,只要交清年贡,百姓的一切合法权益都能受到保障,不会有战国时期那种混乱的威胁。

但是这种体制如果放在大动荡的年代呢?至幕府中期,武士阶层退化成不思进取的寄生阶层。交代参觐制度下,幕府每年都让藩主来江户,消耗了各藩大量财富。此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已经严重腐蚀了德川四民体制,商人势力崛起,各藩基本靠大商人的借贷度日;同时商品经济向农村侵袭,腐蚀了小农经济;而藩主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只能加大年贡,压迫农民,农民的赋税已经无以复加。

武士

武士

二、外来的火星儿

商人有的是钱,实际上控制着藩的经济命脉,但他们的地位却在四民的最底端;农民虽是第二阶层,但实际上最是惨的。四民体制的不合理持续酝酿,只差一粒火星儿,就能腾起冲天大火。

其实,农民悲惨的地位早已驱使他们采取自我保护。宝历(1751-1763年)、明和(1764-1771年)以来,农民暴乱不断增加,尤其是天明七年(1787年)的“天明捣毁”,参与暴动者遍及全国,其激烈程度,堪称“江户开发以来未曾有过”。在内忧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外患终于来了。

幕府将军

幕府将军

俄国自古侵略成性,当时的俄国在商业资本的支持下,不断向西伯利亚方向开拓。安庆年间(1648-1651年),俄国的势力到达了中国的黑龙江地区;元禄年间(1688-1703年),占领了勘察加半岛,继续南下之后,势力入侵了中国的库页岛、无主地千岛群岛和北海道。此后,日本沿海警报就一个接一个。

外国人来日

外国人来日

元文年间(1736-1740年),俄国将军斯帕贝格测量了北海道沿岸,并将战舰停在虾夷港。

明和八年(1771年),俄国遇难船只漂流到阿波。

天明六年(1786年),俄国皮毛商人再次来到北海道,登上了国后岛,要求通商。同一年,幕府命令北方戒严。

宽政四年(1792年),俄国女王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特使拉克斯曼,到了北海道的松前藩,要求通商建交。

此时的日本真可谓内忧加外患,幕府如何在内部汹汹的起义和外部资本力量的冲击中维持统治呢?

北海道雪景

北海道雪景

三、内忧外患下的变乱

对内,幕府的政策就是复古,固守四民体制,重申四民秩序,尽量扼杀商业资本,巩固小农经济。面对俄国,和固守四民体制一样,幕府也僵化地应对外来压力。幕府明确拒绝了俄国的通商要求,并加大了北方警戒力度和军事力量,派出幕府官吏考察北海道制作地图,这样,北海道才算是纳入日本的版图。

幕府加强军备

幕府加强军备

在内忧外患中,幕府放松了对京都朝廷的监视,惨兮兮的公家这时候意识得以觉醒。京都部分公卿此时接受了日本国学,认为日本是神国,国体神圣,天皇是日本唯一的统治者,将军夺权实为谋逆,四民秩序存在严重弊端,所以要尊皇、斥霸、反幕。

这些公卿就是竹内式部、藤井右门、山县大贰等人,他们不知深浅,以为学了几篇国学,就能成为忠臣、良臣、贤臣,在一股热血的推动下,他们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尊皇斥霸学说和四民之不公,公然和幕府唱反调。

他们闹得很厉害,在京都大街小巷四处宣传,还开馆收徒,鼓噪反幕。他们成功忽悠了一批下级武士、商人和农民参与他们的组织。别看他们现在闹得欢,终于被幕府拉了清单,这就是宝历明和之变。

商量反幕的人

商量反幕的人

四、宝历明和之变的性质

宝历明和之变的过程其实极其简单。这些人气势汹汹鼓噪幕府体制弊端,反对幕府统治,不推翻幕府誓不罢休,势力日复一日。这让幕府是可忍孰不可忍,终于在宝历、明和年间,竹内式部、藤井右门、山县大贰等人被捕。被抓捕时,他们毫无反抗之力,只能束手就擒,最后全部被杀。

事变虽然很简单,但性质很重要,竹内等人的行为被认为是最早的一次反德川封建体制的斗争,是幕末尊皇论的滥觞。

京都朝廷和江户幕府的对抗

京都朝廷和江户幕府的对抗

事后,幕府仔细清查了他们的思想,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们思想的激烈程度,让所有人大惊失色,不知所措。幕府就把这件事定性为开辟以来最恶性的造反,宝历明和之变的犯人成了幕府的禁忌。

竹内等人宣传的学说有强烈的反幕性。如果竹内只是说说“朝廷之衰微,武家之繁昌”这种同情朝廷的话,尚不至死;但他的同党山县大贰在《正名》中直白地说出了德川四民体制的弊端,并直言“政移关东……吾无取也”,明确反对德川体制,大肆宣传尊皇、斥霸、倒幕。触动幕府统治的支柱——四民体制,这就成了他们必死的原因。

幕府

幕府

文史君说

德川四民体制孕育了反叛思想,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直接刺激了反叛思想的生长。在不成熟的时机下,竹内、山县等人,片面地宣传反幕尊皇思想,结果迎来了幕府强大的回击。他们把已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公家天皇又抬了出来,对幕府来说,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此时外患还不算严重,如果幕府做出调整,其实还是有机会维持统治的,但是幕府对竹内等人的不同声音讳莫如深,无视他们撕开的社会裂痕。结果,在宝历明和之变的尊王论滥觞的鼓励下,新一轮尊王又开始了,这一次幕末就抵挡不住了。

参考文献

武寅:《尊皇与日本传统文化》,《日本研究》1990年第5期。

于珊珊:《论日本的尊皇传统》,《日语学习与研究》2017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