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国的领土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沙漠地貌,这些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生存条件非常恶劣,人口稀少,农业发展落后,但为游牧民族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牧场,养育出西夏游牧民族瓢悍矫健骑兵,造就了西夏“铁鹞军”。在那个冷兵器时代近身搏斗是必不可少的,士兵装备的坚实与否会直接影响军队整体的战斗力和伤亡率。
西夏人深谙此道,所以非常重视对士兵的保护措施,他们不仅像中原士兵那样靠盾牌保护自己,还要加工制造出更坚固的盔甲来装备自身。所以西夏盔甲在当时也是非常优良,深受其他民族的喜爱。成了西夏的一种特色兵器。
西夏“铁鹞军”是西夏不可或缺的最精锐最有战斗力的兵种之一,同时西夏人爱马如命,所以对马的保护也很重视。铁鹞子军人马都穿铠甲的,古代的装甲部队。作战时,“用兵多立虚寨,设伏兵包敌,以铁骑为前军,乘善马重甲,刺而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不坠。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而进。
作战时人马合一即便上也不会落马。西夏马鞍和盔制作十分精良。西夏马的盔甲,不仅外在威武且非常实用。马鞍上带的是将骑兵固定在马战死也不会落马,同时存放其他兵器和战备
所以说它又是一个小仓库。
在现存西夏绘画中,我们可以发现西夏军士的头盔非常美观大方而且制作也很精良。在甘肃武威出土的彩绘木版画上,详细描述着西夏的军士们“戴毡盔,盔顶红结缓手执月牙铲”,十分威武,这是一种毡制的头盔。还有一种是金属制作的钢盔,前面有无懈可击的护具是脸罩。在一副回鹊绘画中我们看到,“面罩是一个附在头盔上的钟形金属套片,两目处留一条缝,这种头盔和面罩起到了更加良好的防护作用。样子很像古希腊武士所佩戴的头盔样子。得到了宋朝田况,沈括等人的称赞。
一副完整的护身铠甲,包括护头、护肩、护腿、护肘、护胸等部分组成,西夏人所锻造的盔甲又叫“瘊子甲,十分有名。所谓“瘊子甲”是以甲面凸起部分很相人皮肤上的长出的瘊子而得名。这种甲采用冷锻技术打制而成,甲面坚滑光莹,硬度极高,非强弩不能入也。宋朝名将韩琦将军为了测试它究竞有多强,让士兵站在五十步的地方,用强弩连续射击,结果没有一箭能射传它。偶然有一箭被扎了进去,经检验发现,那只是存甲片之问缀合处的钻孔中射入的,但射入箭头上还被钻孔的一层铁皮包住了。
西夏陵园中出土了大量瘊子甲片,每片上都有排列有序的针状小孔,以便于穿梭缀合铠甲。其外表镀金、厚薄均匀,孔眼整齐,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同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夏古城遗址党项寨也出土了大量西夏将士的盔甲和兵器残件,其中包括人面像青铜盔甲、虽在发现后已被当地农民擦磨过,已经露出铜色,但也不失它的本色。甲面坚滑光莹,装饰图案大体是以人面像为主,粗状的剑眉,四环大眼,三角形隆起大鼻,夸大而微张开的嘴巴,显露出善意笑容。属极为奇特与罕见的痕子甲。这足以证明史载不虚。
此外,西夏士兵在冬季打仗时,由于西北的天气冬天特别寒冷,所以西夏还有特制的冬用铠甲。他们将牛、羊、骆驼毛结合瘊子甲加工制成的毡铠甲,这种毡铠甲不仅可以御寒,而且也增加了抵御的刀剑和弓箭能力,因为牛、羊、骆驼的毛制成的毛毡有很好韧性可以起到抵御刀箭的功能。可谓是一甲多用。
西夏正因为有了坚固的盔甲、锋利无比的兵器,加上优良的战马、矫健的骑士,为他们角逐沙场提供了坚强的军事保障,才能在短短的十几年,从一个二等民族成为一个称雄塞上的军事强国。
参考资料
【1】西夏文物考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