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清与英国通商贸易失败的原因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浅谈大清与英国通商贸易失败的原因

1793年即清乾隆五十八年,这一年英国政府派马戛尔尼来华,欲与清朝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乾隆皇帝听说远在万里之外的英夷竟然前来"朝贡",还很是高兴的写诗一首。

但是随着接触,乾隆和清廷都发现,新来的英夷并非什么贡使,他们自称是英国派来的钦差,既不愿对天朝大皇帝下跪。

马戛尔尼对乾隆单膝下跪

更大逆不道的想和天朝平等建交。纠结许久之后,乾隆允许马戛尔尼单膝下跪行礼,并且拒绝了英方的所有提议。

以上事件来说,常用来指责乾隆的自大狂妄,清朝的闭关锁国,以致于失去了与世界接轨的大好机会,然而一个历史事件的幕后,往往是有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就马戛尔尼访华一事来说,英国绝非带着善意,乾隆更非对英国一无所知。

首先,乾隆对英国的了解比许多人想象的要深。在马戛尔尼等人离开之后,乾隆并非不再理会此事,反而是命令各地严防警戒,不可对这些英国人掉以轻心。

英吉利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且闻其向在海洋有动掠西洋各国商船之事。是以附近西洋一带夷人畏其态横。即饬各标营所有墩台营闪及旗帜器械,务宜鲜明整肃,俾该夷人等见天朝兵威壮盛不敢稍萌轻忽。

从清初开始,英国就是海外各国中与中国贸易最频繁的国家,真认为清朝对英国一无所知才是想当然了,而乾隆第一次处理关于英国的事件,也是早在乾隆二十四年就有了。

这一年东印度公司的洪仁辉为了争取在更多的港口贸易,乱闯未对外开放的港口,甚至闯到了天津口岸。天津作为北京的门户重要性不言而喻,此事对清廷是极为震动的。

常为人诟病的所谓广州体系,即清朝将海外贸易限制在广州,其实并不准确,准确来说是乾隆将对英国的贸易限制在广州。

原因有二,一是广州是与英国贸易最频繁的地区,贸易往来已经成了体系,二则是乾隆二十四年的这次英国贸易船只闯入天津,让乾隆对英国产生了警戒。

乾隆

如果说乾隆二十四年距离马戛尔尼来华的五十八年毕竟过了太久,乾隆未必能想到旧事,那么不久前的远征廓尔喀,就值得让乾隆对这批英国人警惕了。

马戛尔尼的副使斯当东的回忆录中提到,他们在北京感到察觉到清朝官员对英国人有些敌视。这里原因是中国人认为不久前的廓尔喀战争中,英国人曾经对中国的敌人有过支援。

斯当东回忆录中提到的事情在中国史料中是互相印证的,福康安曾上报说英国和廓尔喀南部的披楞(加尔各答)似乎有关。乾隆接到报告后命令军机处询问廓尔喀的战俘,得到了肯定性的回答。

平定廓尔喀图

马戛尔尼的这次外交活动的失败,除了清朝对英国早有不满外,英国人也绝非带着善意而来。很多人只看到英国要与中国建交,却很少关注英国人提了什么样的外交条件。

英国人提出了领土要求和领事裁判权,他们希望得到一块类似于澳门的土地,这块土地专供英国人存放货物,而在华的英国人如果犯了罪,全部交由英方自己处置。

简而言之,英国人希望乾隆割地、希望清朝给予在华英人治外法权!这些是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摄取的权利,马戛尔尼这次更是过分,仗都没有打直接就让中国割地让。

究其原因,其实是英国或者说当时的欧洲国家目空四海,压根就没有把中国视作平等的主权国家对待。

英王乔治三世致乾隆国书

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自此之后欧洲的外交体系逐步进入以国际法为基础的条约体系。

在国际法中,但凡是拥有完整主权的国家,无论其国家大小、强弱,均要受到平等对待,但是英国人的这次建交,张口就要中国的土地,就要中国出让领事裁判权。

本质原因其实来是他们眼里中国只是"半开化"国家,野蛮国家如美洲、东南亚的土著,欧洲殖民者自认为完全有权力予取予夺。

至于清朝这类"半开化"的,则打着"平等建交"为借口要租界、要治外法权,可以说马戛尔尼的这次外交活动,更隐藏着了英国人的狂妄自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