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溥仪会见汪精卫,两个傀儡政权元首会见,现场气氛如何?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1942年溥仪会见汪精卫,两个傀儡政权元首会见,现场气氛如何?

伪满皇宫的汪溥会见蜡像

汪精卫是个话题人物,他的人生出场和退场,都极具戏剧性。他年轻时,因刺杀溥仪的亲爹、摄政王载沣而暴得大名。但是晚节不保,叛变革命,成为汉奸,建立了“汪伪中华民国”。而过去的大清国皇帝溥仪也在日本的支持下,建立了“伪满”政权。两个傀儡元首,在日本主子的组织下,在1942年相遇了。

溥仪和婉容

一、青年汪精卫

汪精卫是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他出卖东三省主权,换来日扶植下的“汪伪中华民国政府”,帮助日本人侵略中国,美其名曰“曲线救国”。

大家很少提及汪精卫的青年时代,青年的汪极富革命性。汪精卫很早就投身于革命运动,1910年,他悲愤于革命党屡次起义的失败,毅然决定刺杀清朝的实际掌权者、皇帝的生父、摄政王载沣。结果银锭桥头的一根电线露出马脚,汪精卫被捕入狱。

摄政王载沣

谋杀国家领袖,这就是谋逆,在王朝时代,等待汪精卫的必然是凌迟处死。他抱着必死的决心,写下了“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首绝命诗引得清朝内部民主人士的垂怜,最后给他判了个无期徒刑。后来辛亥革命爆发,经袁世凯保释,汪出狱重获自由。

汪精卫刺杀摄政王以及慷慨赴死的精神,确立了他在革命党内的地位,成为大佬级别的人物。而作为“受害方”的溥仪,自然和汪精卫成了仇人,双方自此结下了梁子。

青年汪精卫

二、“真香”汪精卫

1932年,在日本扶植下“伪满”成立,溥仪成了“满洲国皇帝”,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二把手、行政院长汪精卫大骂溥仪出卖祖宗,说“溥仪没有独立人格,无论其名称为执政或皇帝,都不能改变其傀儡之本质”,说的有理、有利、有节,那叫一个义愤填膺。

谁知道7年后,汪精卫也“真香”了!

汪精卫

1939年,汪叛逃了重庆国民政府,偷渡河内,发出“艳电”,宣布听从日本的“东亚新秩序”的号召,“重建”新中国,支持满洲“独立”,日、华、“满”三“国”提携共建新秩序。

汪不一般人,他可是国民政府的二号人物,是能代表中国的人物之一,他的叛变给全民族抗战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汪精卫就像他当年骂溥仪一样,也出卖祖宗了。对中华民族来说,他的罪过罄竹难书。

1940年3月,在日本保护下,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了汪伪国民政府,他终于成了梦寐以求的“中国”一号人物。

汪伪政权成立,激起全民愤慨

三、“主席”到来

1942年5月,汪伪政府主席汪精卫携伪外长褚民谊等伪政府高官访“满”,表示祝贺,以示两“国”提携之意。这些高官里还有伪华北教育总署督办周作人,周作人是从北平出发,和南京的汪精卫一行在大连汇合,在旅顺旅旅游,然后一路观光奔赴长春。

《萧红》里的周作人

5月7日,汪到了长春,麻烦也就开始了。在长春,只有伪满总理张景惠迎接主席的大驾,可当蒙奸德王来“访问”的时候,可是溥仪、婉容亲自迎接,可见溥仪是故意降低对汪的待遇。这让汪精卫感到意难平!

30多年前,汪是热血青年,是大清治下的子民,还是个想刺杀摄政王的乱臣贼子,是被捕入狱的囚徒,那时候,溥仪已当了2年皇帝,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正统帝王。30多年后,两人地位平等了,都是在日本扶植下各自“国家”的元首。

溥仪登基

这天晚上,汪伪政府驻伪满“大使”廉隅设宴招待“主席”一行,汪精卫表示打算第二天与“满洲国皇帝”见面。但是真正到了5月8日会见那天,却出现了问题。

四、会见当天

根据《周作人日记》的记录,我们先来看看8日那天汪精卫和溥仪会见的流程:

9:50,汪精卫入宫会见溥仪,10:10出宫;

10:45,溥仪到“中国代表团”驻地慰问,10分钟后离开;

11:50汪精卫再次入宫,溥仪在嘉乐殿设宴招待,1:30汪精卫回到驻地,“官方”正式会见结束。

伪满皇宫

本来“中”“满”两“国”早就将8日的流程准备就绪,但真正实行的当天却突然出现了枝节,“中华民国主席”第一次谒见“满洲国皇帝”该用什么礼节?鞠躬、握手,还是下跪?

溥仪毕竟在北京当过正统皇帝,所以仍将过去大清帝国统辖范围内的一切人当作自己的臣子,皇帝的气质拿得死死的,没有把汪精卫当作“友邦”的宾客,反而对他居高临下,坚持让他用宋礼朝拜自己;而汪精卫好歹也是“主席”了,怎么肯“低头折节”,所以坚持用“两国”元首对等礼。

影视剧中的溥仪

双方对会见的礼节争持不下,最后在日本人的周旋下,双方同意用西方礼仪握手,互相尊重。但是面对过去的刺父仇人,溥仪心中还是咽不下这口气,所以在会见的时候,溥仪耍了一招。

当汪精卫第一次走入皇宫大殿,溥仪站在高台上方,汪精卫站在下边,俨然王朝时代殿上君王堂下臣的上朝。突然,溥仪身边的礼仪兵高喊“一鞠躬”,俨然王朝时代上朝时太监喊的“上朝”。

伪满皇宫正殿

事已至此,下边的汪精卫等人面面相觑,周围的记者长枪短炮地对着他们,场面极度尴尬,汪精卫等人只得勉强鞠了一躬,但溥仪仍不罢休,直到三鞠躬完毕,溥仪才和他握手,第一次会见才正式开始。

现在看来,除去汪精卫二进宫的宴请,双方真正的会见就20分钟,20分钟能干点什么,也就是发表一些讲话,然后台下鼓鼓掌,走走程序。所以双方搞的都是礼仪,对两“国”邦交没有任何实际益处。

5月9日,汪精卫就告辞离开了“伪满”,乘上回“国”列车。

伪满皇宫溥仪会谈的蜡像

据说,5月8日被溥仪羞辱的汪精卫,回到驻地后委屈地失声痛哭。根据“伪满”《中央日报》总编金雄白的《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一书所说,在5月9日“伪满”群众欢送汪主席大会上,汪精卫发表演讲说:

“亲爱的满洲同胞们呀!过去你们是我们的同胞!现在仍然是我们的同胞,将来更一定是我们的同胞。”

汪精卫真的可能说出这番话吗?文史君表示怀疑,毕竟欢送大会上肯定有日本特务,这种鼓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的话,特务是不会让汪主席说出口的吧。

《建军大业》中的汪精卫

文史君说

关于两位傀儡元首的下场,汪精卫在日本留下了“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绝命诗,临死也不忘给自己洗白一下,死后尸体运回南京放在钢筋水泥加固的坟墓中。抗战胜利后,在人民极力要求下,国民党军队炸开坟墓,尸体火化后被鼓风机吹飞。溥仪的结局还算温和,他接受新中国的改造,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格合法公民,1967年善终。

晚年的溥仪(中)

参考文献

蒋胜培:《汪精卫访问新京纪略》,《档案时空》2008年第1期。

王彬伟:《汪精卫见溥仪:“木偶奇遇记”》,《文史博览》2009年第6期。

唐夏:《奇人物怪命运:溥仪接见汪精卫》,《北京档案》2012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