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四年》开播,诡异多变西厂崛起的一年,耽改剧能还原吗?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成化十四年》开播,诡异多变西厂崛起的一年,耽改剧能还原吗?

《成化十四年》中的明宪宗

明宪宗的成化时期一共23年,基本可以以成化十四年(1478年)为分界,分前期和后期。成化十四年前后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成化十三年宪宗设立了西厂,但该年此机构受到了朝臣、司礼监、东厂、锦衣卫的联和打压。至成化十四年西厂和传奉官珠联璧合,西厂才稳定发展,不久实力反超司礼监、东厂,并主导了宪宗朝的宦官政治。成化十四年可谓影响宪宗朝政治的关键一年。而配合于西厂官宦政治,宪宗在朝上提拔的一批支持西厂的官员,这就是“传奉官”。成龙监制的新片《成化十四年》亦以政局诡谲多变、西厂崛起的成化十四年前后为背景。

明朝朝堂

一、什么是传奉官?

成化时期士人称呼一批特命官员为“传奉官”。传奉官区别于一般仕途正路出身的士子,这些传奉官在成化十四年之后人数暴涨、权势极大。成化时期的内阁大学士尹直在《謇斋琐缀录》中就说:成化年间天下的白丁、商贾、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士大夫家中有钱的子弟,只要能给皇上献上财宝玩物,博得皇上龙颜大悦,不论出身就能得到太常寺少卿、通政司通政、九寺寺丞、中书等官职,而且该名额不经过内阁和吏部核审,“谓之传奉官”。

在尹直的这段话里我们发现,能称的上传奉官的人不需要出身、知识和能力,只要有钱就行,换句话说就是卖官鬻爵。给这些土豪的官职有实有虚,而且实权多于虚职。比如通政司的官职就是实权,明制通政司的左右通政官阶正四品,权力是掌管内外奏疏之事,其实就是哪些奏疏能上皇帝御案,哪些上不去全凭他们。如此重要的官职被能被买到,这势必造成成化时期政治的黑暗。

明宪宗

传奉官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不走正规渠道,不经正规人事。明代官员任免都是由内阁、吏部提出人选,皇帝裁决;皇帝决定的人选也需内阁、吏部再考察。但传奉官的设立,搁置了内阁、吏部,皇帝相中谁谁就被任命。

传奉官特点之二就是传奏。一般官员人选确定之后,皇帝应该当面赐给他官职,即面谕。但传奉官任命流程却是电视剧中出现的宦官传旨、当事人谢恩,这种情况摆脱了朝廷该有的流程和正式的任命仪式,十分不符合明朝礼仪。

以经济实力为前提,再有以上两点特征才可谓之传奉官。

太监传旨

二、传奉官的追溯

成化皇帝将传奉官制度玩的炉火纯青,使得传奉官大规模泛滥,这是造成成化后期政局严重混乱的原因之一,但若追溯传奉官历史,发现首创传奉官的是他爹英宗皇帝。

明英宗

英宗复辟之后改元天顺,天顺七年英宗首创了“特命中贵传旨”直接升罢官员的先河,但不常见,仅仅是英宗脾气不好或很好的时候偶发的一二次。

宪宗时期传奉官人数暴涨,但如果仔细看看《英宗实录》《宪宗实录》就会发现从天顺七年第一次出现传奉官到成化十三年,15年间,传奉官极其之少,每年平均14.2人。可自成化十四年开始,传奉官人数猛蹿,至成化二十三年,十年间,传奉官每年授予人数达335.3人。

可见自成化十三年、十四年开始,成化朝一定发生了大事,不然为何传奉官数字突飞猛进呢?

《成化十四年》汪直

三、复杂的政治斗争刺激了传奏官猛增

众所周知,成化十三年,宪宗提拔心爱的太监汪直,设立了西厂。但是西厂出生之时受到了宦官大前辈司礼监、东厂、东厂控制的锦衣卫和朝臣们的联和打压,短短几个月宪宗迫于压力就裁撤了西厂。旬月之后,西厂复立,但仍立足不稳。经过西厂和其他势力几个月的斗争,至成化十四年西厂终于稳固,并且实力开始反超前辈司礼监和东厂,成了宪宗朝后期第一大势力。

西厂太监

若我们将传奏官猛蹿的时间和西厂稳固并发展的时间联系一下,就会发现传奉官似乎随西厂兴盛而兴盛。西厂的出现,传奉官人数也自成化十三年、十四年开始猛增,而这个时间段正是西厂和其他势力权力斗争白热化的时期。

东厂

西厂宦官虽和传奉官集团虽相辅相成,但在成化十四年前后的权力斗争中,二者作用尚分主次。以西厂为主,传奉官集团仅是负责制约朝廷文臣集团。原本西厂是一方势力对司礼监、东厂、锦衣卫、朝中文臣四方,西厂独木难支急需盟友。而西厂的总后台是皇帝,只要皇帝想帮就有能力再扶起一支帮西厂的文臣,这就是传奉官人数暴涨的原因之一,利用传奉官集团制约朝中文臣集团。

明朝文官

随着朝臣中首辅商辂等人的被迫辞职,内阁对皇权的制约严重下降。与此同时反对设立西厂的司礼监和东厂大太监黄赐、陈祖生也被贬到南京养老。西厂的的压力瞬间消失,最终地位稳固了下来。至成化十四年末,西厂势力全面反超司礼监、东厂,成为皇帝最为依赖的宦官集团。

传奉官作为西厂的重要盟友,也受到了嘉奖。随着司礼监、东厂、内阁首辅等人的离职,宫内宫外对皇帝权力的制约荡然无存,皇帝自然可以随心所欲的以传奉产生官吏,这也就是传奉官暴涨的原因之二。

西厂太监

我们再看看上文大学士尹直的话,成化十四年前后,传奉的实权官职远多于虚衔,天顺朝、成化朝前期的卖官鬻爵就是给土豪一些空衔“虽得京秩,皆置散地”。但成化十四年以后的传奉官明显的给了实权,对此《宪宗实录》中有很多记载,不仅通政司、就连六部九卿的实权官有很多都是传奏的。这些没能力的人占据要职,很显然地加剧了成化政局的混乱。

《成化十四年》中的汪直

文史君说

成化十四年是成化朝的重要分水岭。成化十四年前后,朝中发生了巨大变动,成化皇帝扶植的新势力彻底摆脱了内阁、司礼监、东厂的限制。这个新势力就是西厂和传奉官。

关于西厂和传奉官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西厂利用传奉官制约外朝文臣;传奉官集团利用西厂搞掉制约自己的内阁和内廷太监,促进自己极大发展。西厂和传奉官的总后台就是皇帝。当皇帝扫除一切异己声音,独留自己执政之时,随心所欲,造成成化后期政局严重混乱,民间叛逆持续发酵,幸亏了成化皇帝的好儿子孝宗中兴,不然明朝灭亡可能更要提前。

参考文献

1、《明宪宗实录》中华书局2016

2、郑云鹏《明朝大太监》岳麓书社2020年

3、王迪《成化时期的“传奉官”》《历史教学》2010年04期

4、方志远《“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历史研究》2007年01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