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与贸易:海盗头目与咖啡馆的诞生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海盗与贸易:海盗头目与咖啡馆的诞生

创始期的东印度公司的骨干和船长,毫无例外都是大海盗出身,他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进行商业洽谈的场所就是咖啡馆。

—竹田勇

咖啡贸易和海盗商业

摩卡(Mocha), 十七世纪中叶的也门(Yemen) . PUBLIC DOMAIN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咖啡贸易整体的历史。咖啡贸易从16世纪末开始到19世纪,主要是意大利、英国、荷兰三国参与其中。

● 意大利威尼斯商人(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 英国利凡特公司(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 英国东印度公司(17世纪至19世纪)

● 荷兰东印度公司(17世纪至18世纪)

19世纪英国人喝的咖啡,无疑是摩卡咖啡。通过威尼斯商人的流通渠道,利凡特公司采购销售。摩卡咖啡的产地是奥斯曼帝国支配下的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附近。通过海路或陆路,带到开罗(现埃及首都)或亚历山大港,再通过海路运往威尼斯。

掌控流通渠道的是和英国的文豪威廉·莎士比亚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威尼斯商人”。尽管奥斯曼帝国和欧洲诸国处于敌对状态,但和海上都市威尼斯一直保持着贸易关系,面向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地出口的咖啡,就是通过威尼斯港巧妙地运输出去。利凡特公司和威尼斯商人也保持着友好的交易关系,双方联手使摩卡咖啡得以出口到英国。直到东印度公司直接从产地收购摩卡咖啡之前,威尼斯商人作为摩卡咖啡贸易的指挥塔,长期耸立于阳光倾注的地中海。

但是,到了17世纪,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经过非洲南部的好望角,97将帆船暂停于摩卡港口,成功地直接从土耳其商人手中采购摩卡咖啡,开拓了可以大量并且稳定地进口咖啡的渠道。因此,利凡特公司对咖啡的独占贸易崩溃,因为完全无法和东印度公司价格低廉的咖啡竞争,利凡特公司不得不从咖啡贸易中退出。

自从东印度公司从摩卡港直接进口大量咖啡以后,英国开始定期进口咖啡。随着咖啡的消费急剧扩大,掀起了咖啡热潮,如后所述,咖啡馆也雨后春笋般地接连诞生。

咖啡贸易的主角

W·丹尼尔(1808年)的画作“东印度码头”。东印度公司改变了伦敦在世界上的地位©De Agostini

在英国的咖啡贸易中,被东印度和利凡特两家公司制定的独占机制所控制,通过他们的正规途径以外进口咖啡的话,都属于偷运。如前章所述,这两家公司都是大海盗们说服伊丽莎白女王获得了独占贸易特许状后成立的国策公司。

咖啡贸易的先锋是霍金斯家族和米德尔顿家族等大海盗家族。他们率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商船队,停靠摩卡港和亚丁港,摸索着不依靠威尼斯商人已创建的渠道,直接进口咖啡。

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会在1606年末至1607年初,决定参加和莫卧儿帝国的贸易,积极寻找在亚丁港建立商务馆以作为中转地的可能性。原本预定在印度西部的苏拉特建立商务馆,但分析存在被葡萄牙势力阻挠的危险,所以采用了在亚丁港设立据点的迂回战术。这样,东印度公司在1607年,任命威廉·基林为商船队长,威廉·霍金斯为副商船队长,派遣第三次贸易船队前往东印度地区。

基林和霍金斯都是海盗的大人物,特别是霍金斯是海盗名门一族的公子。我们调查组成第三船队的帆船“巨龙”“赫克特”“肯森特”等,也都是海盗船。

东印度公司加入咖啡贸易是在伊丽莎白女王过世后的17世纪初。是斯图亚特王朝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作为英国国王(正确地说是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继位的时代。

本书聚焦16世纪后期,描述“女王陛下的海盗”,咖啡贸易本来超出了本书涉及的时代范畴。但是,回顾以海盗贸易为出发点的东印度公司,是如何让咖啡贸易走上轨道,描述海盗商务之后的发展,也并不算浪费篇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此后成功开启了咖啡馆时代的海盗后裔们和东印度公司的身影。

武力和外交的软硬皆施

普拉斯战役(确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孟加拉地区的霸权)结束后克莱夫与米尔·贾法尔的会晤,布面油画(弗朗西斯·海曼,约1762年)

威廉·霍金斯擅长土耳其语,可以和摩卡、亚丁的土耳其人直接进行交流,以此为契机,东印度公司找到了在阿拉伯半岛的踏脚板。操着一口流利的土耳其语的霍金斯,1608年拜访了摩卡和亚丁支配下的萨那(现也门首都)的伊斯兰教教主,成功地为其获得贸易许可做下铺垫。

但也不都是一帆风顺,第三船队在登陆索科特拉岛短暂休养后,前往亚丁港,但在亚丁建立商馆的交涉却以失败告终。东印度公司在海盗霍金斯的援助下,着手在摩卡、亚丁、苏拉特建立贸易据点,但事实上贸易据点的完成花费了10年的时间。认识到海盗贸易船队的“力量型外交”的局限性后,贵族出身的外交官托马斯·罗爵士作为谈判代表加入。外交谈判结果,最终获得了直接谒见莫卧儿帝国王储的机会,会谈后得以在苏拉特建立贸易据点。

如上所述,东印度公司巧妙地运用了“海盗的武力”和“外交官的交涉能力”,采用了软中带硬、软硬皆施的方法,成功地发展了东印度贸易。

东印度公司在1619年,派遣了霍金斯的亲信—被期待成为下一代海盗头领的威廉·芬奇,作为谈判代表再度前往摩卡,并成功获得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船队自由进入摩卡港的许可。从此以后,东印度公司得以开始大量地采购咖啡。作为清醒兴奋和镇痛的医药品,以地中海东部的伊斯兰教圈为中心,咖啡的消费已经扩大到莫卧儿帝国、欧洲大陆甚至英国本土。东印度公司意识到这一点,更加重视咖啡贸易。因为稀少而价格昂贵的咖啡,对于开发新市场来说再合适不过了,东印度公司的人也逐渐信心倍增。东印度公司选择咖啡的一大供给地—摩卡作为贸易据点,后来顺利掌握了咖啡贸易的主导权。

东印度公司在17世纪,开设了从印度洋西南部到阿拉伯海,纵贯南北的贸易路线,连接阿拉伯半岛摩卡—印度西北部苏特拉—锡兰岛科伦坡的航路,一口气扩大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网络。

清醒和镇痛的饮料

为何是咖啡贸易

对于富裕阶层来说,香料作为疾病和外伤的特效药、万能药,不仅是不可或缺的医药品,也是具有稀有价值的世界商品,海盗们也为了获得香料,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但是,从16—18世纪,咖啡还并没有成为这样的商品。也就是说,从东印度公司的商业角度上来说,咖啡还没有成为和香料一样可以带来巨大利益的商品。

但是,无可非议,咖啡事实上已经成为获得一定声望的商品。它被宣传为可以振奋精神、解除压力、缓解痛苦并具有镇痛效果的饮料。伊斯兰教徒支配下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形成了一边喝咖啡一边交谈的习惯,甚至有传闻记载像咖啡馆这样的集会场所也已诞生。

和作为医药品已经享有公认好评的香料不同,咖啡虽然纯利润要更小,但是只要改变销售手法,极有可能摇身变为能赚大钱的商品,因此东印度公司积极开展起咖啡贸易来。

清醒剂和药用饮料

咖啡的原产地据说是非洲东北部,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带的卡法(kaffa,咖啡的发音来源),而咖啡苗和咖啡树被带到了隔着红海相望的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的摩卡港口。支配了阿拉伯半岛的奥斯曼帝国,开始在摩卡周边和萨那的山丘地带种植咖啡,而在摩卡周边产出的咖啡又被带到地中海沿岸,其消费地域也逐渐向欧洲大陆扩大。摩卡咖啡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咖啡品种。

咖啡名字的起源,除了地名的说法以外,使食欲减退的“红酒”也是有力的候选。在现代,红酒作为刺激食欲的餐前酒,已牢牢扎根于饮食文化,但在最初饮用“红酒”是为了完全相反的目的。咖啡的阿拉伯语(qahwa),本来是“红酒”的别称,意思是去除人的欲望,和“红酒”使食欲减退之意相关。因为咖啡有去除睡意的效果,所以据说被命名为阿拉伯语的“红酒”。在15世纪初,咖啡被作为“也门的苏菲教团辅助夜间修行的饮料”,16世纪初,“在开罗的艾资哈尔大学被饮用”,在16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伊斯坦布尔(出自大冢和夫及其他所编的《岩波伊斯兰字典》)。

苏菲教团出于“使用神秘的方法来到达神的领域”的想法,“不仅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至高幸福,而且通过自我催眠进入恍惚状态,为了引起宗教上的恍惚体验,使用不同种类的药物”。在这些宗教活动中,咖啡得到利用。一提起神秘主义的苏菲教团,大家可能会想象为信者们过着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喝着神秘的饮料咖啡,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

拉尔夫·哈托克斯所著的《咖啡和咖啡馆》(日译版)一书中写道,多半的信者们不是一天到晚都从事宗教活动,“白天在俗界做工匠或商人,为了夜间修行时振奋精神让睡意远去”而饮用的咖啡,被当作“帮助向神献身的工具”。也正因为教团的成员生活在凡俗世界,咖啡也得以广泛传播。而苏菲教团的商人们在组织巡礼商队时,携带了大量的咖啡,将其带到开罗和叙利亚。而咖啡在16世纪中期传到伊斯坦布尔后,开启了饮食文化史的新篇章。

翻看解说咖啡的书籍时,不时会看到有关山羊的传说登场。传说是这样的:牧羊人迦勒底带着山羊去了新的牧场后,山羊们兴奋不已晚上也睡不着。寻找其中缘由,发现山羊们原来吃了咖啡的果实。从中得到启发,在伊斯兰教寺院做礼拜的时候,信者们也煮咖啡喝,就再也不会打瞌睡了。

但是涉猎阿拉伯语文献广泛,造诣颇深的拉尔夫·哈托克斯指出“撰写了咖啡相关文献的阿拉伯人,没有一个人提到过该传说”,他推断牧羊人的传说“估计不过是欧洲人的猜想而已”。被咖啡的魅力所倾倒的欧洲人,极有可能创作了这个咖啡起源的传说。此外在阿拉伯世界里也存在有关咖啡起源的各种传说,但是尽管有关咖啡起源的传说众说纷纭,但始终没有一个决定性的发现。

作为清醒和镇痛的饮料,咖啡的重要性逐步得到认识以后,咖啡从阿拉伯半岛出口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并经过威尼斯传播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地。因此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英国进口的最早的咖啡是也门产的摩卡咖啡。在当代,咖啡作为滋润人们生活、享受生活乐趣的嗜好品,被全世界所接受,但在当时咖啡并不是嗜好品,而是宗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药用饮料。

作为清醒剂和医药品被人们接受的过程中,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谈生意的商业习惯也油然而生。17世纪在英国,作为商业据点的咖啡馆陆续诞生。

咖啡馆的出现

讲故事的人(meddah)在奧斯曼帝國的一家咖啡馆里。15世紀,伊斯兰世界出现了第一批咖啡馆。

奥斯曼王朝苏丹苏莱曼执政期间的1554年,在首都伊斯坦布尔,世界上第一家咖啡馆诞生了。在当时,咖啡对于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们来说是具有稀有价值的饮料,为了获得一杯咖啡,众多的伊斯兰教徒聚集在一起。16世纪初期,在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和麦地那,还有大都市开罗,伊斯兰教徒们为做礼拜前往清真寺,已经开始饮用咖啡,所以说在伊斯坦布尔世界上第一家咖啡馆诞生的很久以前,大约是从15世纪的中叶开始,饮用咖啡的习惯已经扩大到了中东地区。有关咖啡的起源,想用历史资料来证明很难,大多都不超过猜测的领域。以下记载的是有关咖啡馆的年表:

15世纪初今天也门的苏菲教团,为了夜间修行消除倦意饮用咖啡;

1454年在亚丁(现也门)饮用咖啡得到广泛允许,从而普及起来;

1511年在开罗(埃及)的艾资哈尔大学饮用咖啡(咖啡馆的前身);

1530年在大马士革(叙利亚)有饮用咖啡记载;

1532年在阿勒颇(叙利亚)有饮用咖啡记载;

1554年在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咖啡馆诞生;

1645年在威尼斯(意大利)的咖啡馆开张。

此后在以下各国得到普及:

1650年牛津,“雅各咖啡馆”(英国);

1652年伦敦,“咖啡帐篷(玫瑰红咖啡馆)”(英国);

1666年阿姆斯特丹(荷兰);

1671年马赛(法国);

1679—1687年汉堡(德国);

1683年维也纳(奥地利);

1686年布拉格(捷克)、纽伦堡(德国);

1689年巴黎,“咖啡Le Procope”(法国);

1694年纽约(美国)、莱比锡(德国)。

英国版咖啡馆的诞生

Interior of a London coffee house c.1705

牛津坐落在伦敦稍靠西北的内陆大学城。谁能想到这所大学会和海盗扯上关系,但在英国最早开始喝咖啡的地方,就是牛津大学的名门贝利奥尔学院。据说是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卢德从克里特岛带来的学者,将咖啡带到了牛津。

卢德任牛津大学校长时期,咖啡从地中海传播过来。也就是说咖啡文化的产生,是学术交流的副产品。考虑到当时的海运状况,估计是卢德大主教利用和海盗融为一体的“冒险商人”的贸易船,将学者和咖啡一起带到了牛津大学。

咖啡时代正式到访英国是在17世纪后半期,东印度公司成立已经过了半个世纪。咖啡人气开始上升是在17世纪末,而咖啡馆文化的黄金期则要等到18世纪了。到了这个时代,咖啡已经成为东印度公司的热门商品,伦敦市内的咖啡馆也是一片繁荣景象。1650—1750年的一百年间,伦敦市内放眼即是咖啡馆,最盛期时有超过3000家以上的咖啡馆挤满了大街小巷。笔者还看到有文献记载在18世纪前期,伦敦再加上周边地区的话,共有8000多家的咖啡店。伦敦作为“咖啡之都”,不仅是在欧洲大陆,就连在奥斯曼帝国也是盛名卓著。

伦敦最初的咖啡馆在1650年诞生于牛津的大学城,伦敦市内第一家则是在两年后的1652年开业。黎巴嫩出身的犹太人雅克布在牛津开的咖啡馆,瞬间就成为学生们的热门场所,大学城里的咖啡文化百花绽放。被称为清教徒革命(1642—1649年)的国王派和议会派之间激烈的政治斗争发展为内战。为结束这场战争,议会派在1649年处决了国王查理一世。领导议会派的奥利弗·克伦威尔(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成为清教徒),成立了取代王朝政治的共和国(联邦政府,1649—1660年)。共和国刚成立后不久,在牛津大学城里的第一家咖啡馆诞生了。

1655年前后,在牛津万灵学院附近,咖啡文化急速渗透。当时的咖啡热潮不仅仅是在牛津内部,伦敦的城市居民也被卷入其中。

这样的咖啡人气,也有过一段的停滞时期。从王朝复辟(1660年)到光荣革命(1688年)之间的政治动乱期间,包括1665年的鼠疫流行,还有第二年伦敦市内的大火灾,咖啡馆迎来了困难时代。随着政治安定、战胜病魔、火灾后的复兴,咖啡馆也得以复苏。

在英国咖啡馆时代的到来,意味着1650年后咖啡能够得到稳定的进口。我需要再次明确一下,在此之前,咖啡的进口极不稳定,导致价格居高不下,是贵族和富裕阶层等有限的英国人才能花大价钱到手的珍贵物品。

咖啡馆的时代

劳埃德咖啡馆

Edward Lloyd's Coffee House/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Public Domain

创始期的东印度公司的骨干和船长,毫无例外都是大海盗出身,他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进行商业洽谈的场所就是咖啡馆。其中最有名的是劳埃德咖啡馆。提起劳埃德,大家可能会知道它作为世界最大的船舶保险公司、席卷全世界的保险公司,构建了庞大的商业网络,而追溯其起源,原本不过是一家海盗们聚集在一起的小小的咖啡馆。

在震撼欧洲大陆的三十年战争终于结束的1648年,爱德华·劳埃德诞生。而咖啡馆的开张是在1688年(也有1687年之说),是他快40岁时。当时,伦敦市内的加罗韦咖啡馆、乔纳森咖啡馆、威尔斯咖啡馆等名店已经展开激烈的竞争,成为东印度公司的干部、船长和投资家们聚集的场所。海盗经营的东印度公司的干部和船长们属于富裕阶层,为了成功招揽到这些顾客,各家咖啡店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希望加入咖啡市场的劳埃德,巧妙地吸收了顾客的多样需求,不断推出新的策略成功地吸引了东印度公司的干部和投资家们,聚集到劳埃德的咖啡馆,也就是“Lloyd’s”来。

“Lloyd’s”之意为“劳埃德的”“劳埃德所有的”,并不是说有个叫作“Lloyd’s”的人物存在。同样,乔纳森、威尔斯也是如此。劳埃德的第一代创始人的确是爱德华·劳埃德,但劳埃德在1713年去世,此后和劳埃德家毫无关系的各家经营者,不断更换此咖啡馆的经营范围。

按照当时的商业习惯,用经营者的名称来做店名是一般的做法,但是“Lloyd’s”的店名一直被珍惜并维持下来。这意味着作为店名的劳埃德在18世纪初,已经作为品牌名得到了确立。

劳埃德成功之钥

劳埃德兴旺的最大原因在于,提供给东印度公司相关人士以办公和休憩的场所,这在当时可谓是划时代的经营手法。

雷蒙德·弗拉瓦和迈克尔·约翰斯编辑的公司历史《伦敦的劳埃德》一书中,提到了以下的一些努力:

经营者爱德华·劳埃德为了吸引东印度公司的相关人士,采用了不设休息日,24小时营业的经营体系,饮料也准备了咖啡、红茶、啤酒和杜松子酒等,根据顾客需要还提供食品。为了营造商业环境,还在店内一角预备了在当时还很珍贵的墨和纸张,并展开人海战术,在店内时刻安置5名店员,来满足客人的需要。应客人需求,店员们从早到晚待命(wait),所以将男性店员称为waiter,女性店员称为waitress。从劳埃德的创始人爱德华·劳埃德的时代起,就在店内设有3名男性店员和2名女性店员,也没有忘记雇用年轻女性。有些咖啡馆,还让女店员站在店门口招揽客人。

伦敦的Lloyd’s咖啡馆,1798年

眺望当时的咖啡馆复原图,可以看出为了方便客人交流信息和商谈,劳埃德在桌子的布局上也下了功夫。一方面,将可供谈笑的大桌子放在正中间,从入口进来右侧方,为方便私人谈话,还设置了互相隔开的桌椅。另一方面,在左侧则设置了可供进行拍卖的特设一角,最靠里面墙壁的暖炉附近,还营造了几个人可以围着暖炉就座的放松空间。而且店内比任何一家咖啡馆都要清洁。17世纪的伦敦市内,路面还没有得到修整,是一个路上堆积满尘土和排泄物,并散发着恶臭的脏乱都市。传染病鼠疫的蔓延,想想也是跟环境恶劣有关系。

在这样的环境下,劳埃德为东印度公司的相关人士保证了舒适的空间。顾客就算是待上一整天也不觉得乏味,方便工作的环境,可供休憩的角落,精心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空间,而且还不时邀请远洋航海归来的船长,召开有关海外信息的小型演讲会等,一心一意为顾客提供服务。此外,在劳埃德还召开商品拍卖会,从下午3点开始拍卖。准备了这么多的有利条件,使得富裕阶层的顾客们都纷纷接连前往劳埃德。

开业后的第四年即1691年,劳埃德咖啡馆从铁塔路搬迁到邮局附近的伦巴第路,拥有了更大的店面。更加宽敞的空间,对于熟客们来说也更加方便的地段,使得劳埃德逐渐在诸家咖啡馆中获得与众不同的地位。

新店铺在1696年以每周两次的频率发行有关贸易船只和海外贸易的专业报纸《劳埃德新闻》。用斜体文印刷在一张纸的双面,上面登载的最新信息,无一不是“熟客”东印度公司的相关人士们所透露的。当时新闻需要得到政府的检阅,这份报纸不久就被迫中止,但作为正规的经济信息报《劳埃德船舶日报》(Lloyd’s List)自1734年开始创刊,时至今日依然在发行。

可见劳埃德已经不仅仅是一家咖啡馆,作为东印度公司向海外发展据点时不可或缺的场所,成为其调度海外贸易必不可少的帆船和筹集购买、租借贸易船只费用以及签订贸易船只的保险和支付费用的宝地。为了减轻个人投资家对帆船投资时的贸易风险,还开发了以船舶和贸易商品为对象的特别保险。

这样,拥有雄厚资金基础,能够承担起这样大型保险的人群也开始登场。因为在股票券下(under)会写上承担保险人(writer)的姓名,所以他们被称为“underwriter”(担保人)。劳埃德店内充满了这些承担保险的个人担保人,使得劳埃德逐渐具备了保险行会的性质。

劳埃德作为个人担保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保险网络的场所,获得社会地位。劳埃德已经不仅是个人所有的一家咖啡馆,而是发展成为和东印度公司命运与共的利害关系者的网络和组织。

劳埃德消亡的危机

由于经营者不断更换,曾有新的经营者将赌博带入劳埃德。对贸易船的保险,本身就带有赌博的性质,这么想来,赌博的介入也是自然而然的潮流。但扑克牌赌博的逐步横行,使得劳埃德失去作为保险商业场所的可能性油然而生,劳埃德面临危机。

这时,有一位深受顾客信赖的有能力的男服务员,获得数位担保人的援助,从劳埃德独立出来,扬起了新劳埃德的旗帜。伦敦市内出现了第二家劳埃德。实质上是本家的劳埃德,被新劳埃德吸收合并,劳埃德的危机也得到了解除。以此为契机,劳埃德的性质大大改变,成为担保人聚集在一起的专门保险行会。而作为咖啡馆的劳埃德,在这个节点也消失了。

17世纪开业初期的劳埃德,无论是谁,只要支付现金就能获得一杯咖啡,但当其成为保险行业的中心,新旧劳埃德合并后,则成为对一般顾客紧闭门户的会员制海运保险行业俱乐部。

俱乐部社会—会员制咖啡馆

1781年塞缪尔·约翰逊主持的一场文学派对,约书亚·雷诺兹(Joshua Reynolds)画作。Archive Photos/Getty Images

随着英国海外贸易的兴旺,咖啡馆的专业化也有进展。东印度公司相关人士频繁前往的是劳埃德,而国王查理二世的热心拥护者们,则以曼咖啡馆(通称为皇家咖啡馆)作为据点。

贸易商人和投资家交换信息的店、远洋航海的船员们常去光顾的店、斡旋贸易船只保险的店、受到贵族喜爱的店、政治家作为集会场所利用的店、策谋推翻政府的店、文人们高谈阔论的店、报社记者聚集的店等,充满个性的咖啡店不断增多,各家咖啡馆客人的层次划分也变得鲜明。

巨额资金在流动,重要的信息在交换的同时,骗子和罪犯也开始露面。带来空穴来风的赚大钱主意的诈骗犯和大肆推荐毫无根基的事业项目的筹划人也出没其中,咖啡馆成为获得重要信息据点的同时,也是容易成为罪犯和被害者不能掉以轻心的场所。这样一来,投资的主意和信息交换,也不能放心进行。此外,明显还有政敌安插了间谍,出没于咖啡馆收集信息。如何才能不让客人远避咖啡馆,这让经营者们伤透了脑筋。因此,他们想出了一个限定会员咖啡馆的主意,也就是俱乐部的诞生。咖啡馆采用了如不能明确身份,且没有会员的推荐就不能入会的规定,从此英国的俱乐部社会出现了。

谈起18世纪的英国俱乐部,著名的有塞缪尔·约翰逊博士的文学俱乐部,此外在商业和政治界,俱乐部也大为流行。在巨资流动的商业界,信誉最为关键,会员制的俱乐部成为大型商业活动不可缺少的存在。权力斗争蠢蠢欲动的政界里,为警惕消息泄露给敌对势力,在咖啡馆内会设有以政党或派别为单位的特别单间,供俱乐部作为集会场所使用。

海盗罗利的“海洋俱乐部”

沃尔特·罗利:英国伊丽莎白时代著名的冒险家。同时也是位作家、诗人、军人、政治家,更以艺术、文化及科学研究的保护者闻名。

的确,在英国18世纪以后俱乐部社会兴隆起来,但是其起源却十分古老。英国的海盗商务,是卷入了女王和投资家的大型国家计划,因此作为利益和权益集团的俱乐部社会,可以说很早以前就已经形成了。这么推理说来,追溯俱乐部社会的起源,17世纪初期就已经可以找到类似的雏形。美人鱼俱乐部—大海盗沃尔特·罗利爵士在1603年和海盗的同伙们创建的“海洋俱乐部”,是将美人鱼—海的女神作为标志的限定会员俱乐部。

罗利是将北美大陆的马铃薯和烟草带到英国的传奇性海盗。女明星凯特·布兰切特在2007年主演的影片《伊丽莎白:黄金年代》,就有罗利因其袭击西班牙船只劫掠珠宝,在北美大陆探险,将弗吉尼亚作为殖民地献给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功绩,被女王册封为骑士的场景。

影片《伊丽莎白:黄金年代》

虽说是海盗,但他也是牛津大学出身的精英海盗。罗利创建的美人鱼俱乐部里,各界名流频繁出入,还传有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文豪威廉·莎士比亚、剧作家班·约翰森等也曾进出过的逸事。谈起英国的俱乐部社会,大海盗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

被营造出的咖啡热潮?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假设,咖啡馆时代,实际上可能是东印度公司有策略性地构思并营造出来的。东印度公司构建了一套系统,独占性地在阿拉伯半岛收购摩卡咖啡,利用原本是海盗船的公司贸易船来搬运,并自行销售、流通咖啡。独占型企业在完成了对市场的支配之后,接着就需要组建大量消费咖啡的格局。只有这样才能从咖啡贸易中,获得安定的而且是巨大的收益。

原本东印度公司不过是个人投资家的集团,组织投资集团,组建贸易船队而已,很有可能是某位个人投资家将咖啡商业的点子告诉了咖啡馆经营者,从而营造了一个咖啡时代。从现有文献中,看不出东印度公司有组织性地参与,但从劳埃德成为东印度公司的聚集场所来看,毫无疑问,两者之间关系紧密。我们不难想象,咖啡馆作为咖啡贸易系统的一环而大有作为的背后,两者的意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英国的咖啡热潮持续了100年,但在18世纪中期,却突然宣告进入尾声。接下来是“红茶的时代”。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