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NO.1270-韩国土地改革
作者:太极斧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二战中投降,被日本统治近半个世纪的朝鲜半岛也迎来了光复的一天。
但光复后的朝鲜半岛却没有迎来朝阳,反倒陷入了一片令人窒息的政治泥潭。尤其是在半岛南部,北有通过抗日打出民望,且背后有苏联撑腰的金日成;内部,有亲北的左翼团体、亲日的右翼团体和刚刚从重庆回到半岛的老领袖金九集团。
金九所领导的临时政府
在二战中长期辗转流亡于中国各地
与重庆政府交情颇深,政治上有着很高的威望
(图片来自wikimedia)▼
这些派系每个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在建国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而朝鲜半岛的统一战争又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如何尽快收拢南边的一地鸡毛,让南边具有和北边相同的合法性,成为了摆在当时韩国政治家面前的一道大难题。
虽然有较高的政治威望
但长期流亡他国,临时政府已经与南韩的地方势力和基层群众颇为疏远
(图片来自wikimedia)▼
在政治集团各怀鬼胎的运作和美国的干预下,日后影响了韩国半个多世纪的农地改革,也悄悄地拉开了序幕。
看美国脸色行事
1910年8月,日本宣布日韩合并,断绝了朝鲜半岛王朝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一直到现在都是朝韩两国历史教科书上不忍提及的一笔。合并之后的朝鲜半岛,成为了日本的后花园,经济体系全部为日本人和亲日派所控制,朝鲜人失去了对国家的话事权。
就连曾经的朝鲜王室也加入了日军,当上了小贵族
以至于曾经君主制最后的声望也破坏殆尽
民族主义成为朝鲜人此后的信仰所在
(图片来自wikipedia)▼
在日本的规划中,矿业资源丰富的半岛北部是与中国东北对接的工业地块,而拥有几条大河谷地的南部则为农业地块。因此日本人和亲日派在南北的上层人士从事的行业也有所不同,在南方的地主更多,土地产权问题比北方更加复杂,也拥有更高比例的农业人口。
北方的平原更少,但有着更多的山地和矿产
从工业化的潜力上,北方是更占优势的
这也是为何被美国制裁禁运后朝鲜可以顽强顶住
放在韩国就难以想象了
(底图来自shutterstock)▼
朝鲜半岛光复之前,南部有7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这其中有近一半都是佃农,靠承包地主的田地为生,每年要将收成的50~70%上交,仅留下一年的口粮和来年的种子,生活十分凄惨。而能够依靠自有农地生存的自耕农只有14%,并且大多都是亲日派。这些人在刚刚赶走日本的朝鲜半岛上,显然是非常不受欢迎的。
而在光复之后,情况也并没有太多的改善。当年日本拓殖团留下的土地,大多被美国控制下的军政府所接管,当年的那些地主也没有被赶走,佃农想要向他们要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些为了土地利益反抗的农民,还会被打上北朝鲜的印记,遭到残酷的镇压。
而与之相反,北朝鲜则在土地问题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1946年春耕季节,北朝鲜“临时委员会”颁布“土地改革令”,将日本人、亲日派、流亡地主的土地全部“无偿没收、无偿分配”给了北朝鲜的农民。仅仅一个月后,这项改革就取得了成功,让近70万户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
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于1946年3月实施
“免费没收和自由分配”方法的土地改革宣传▼
在农地紧张的朝鲜半岛上,土地兼并问题是历代都遗留的重大民生问题,当时的北朝鲜报纸甚至用“孔孟”来比附无偿分配土地的金日成将军。此举也确实大大提高了金将军的人望,让他在抗日善战的名号之外,又获得了“仁慈”的美名。
这场改革的影响力当然不会只局限于北朝鲜,南部的农民得知消息后也群起响应,在当年秋收季节发动了罢工和起义,与南朝鲜警察和美军爆发激烈冲突,造成数千人死伤。但美军仍然将其定义为受到北边鼓动的刁民,进行了无条件镇压。
1948年的金日成(左)与金九(右)
在那个年代,前者真是充满了制度自信的
(图片来自wikipedia)▼
美军如此作为,实则是出于对北朝鲜,和其背后的苏联势力向南渗透的恐惧。在半岛光复之后,美国始终抗拒一切左翼团体的提议,对土地改革的兴趣极低,认为只要搞倾向于农民的土地改革,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向北边投降。
东亚农业社会对“地”的需求非常强烈
人人都有一块地,人人都有一套房,都是很自然的想法
(而大部分人对政治观念,其实是相对淡漠的)
(图像来自google map)▼
美国对东亚农民民族的了解还是太少,大大低估了农地分配对笼络农民人望的重要性。如果南部不能抢在统一战争爆发前完成农地改革,那么朝鲜南部庞大的农业人口将会迅速倒向大力宣传土改的北方。如此战争尚未开打,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本土政治界深谙这一点,利益各不相同的他们决定说服美国,尽快完成自己的农地改革。
49年老蒋与李承晚
老蒋有没有讲一点自己失败的经验?
(图片来自wikipedia@USCG)▼
农地革命难
1947年年初,在本土政界的影响下,美国对土地政策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向,南部的农地改革终于提上了日程。有了美国的支持,改革进展一日千里,很快就到了讨论具体执行方案的阶段。
你说咋改就咋改
(麦克阿瑟与李承晚)
(图片来自wikipedia)▼
但这时候,各个政治派系又分化了,对改革方案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左翼团体想效仿北朝鲜,实行最简单粗暴的“无偿没收、无偿分配”,快速完成改革;开明右翼团体对双无偿方案感到危险,要求实施“有偿没收、有偿分配”,照顾地主利益的同时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中间派则提出了折中的“有偿没收、无偿分配”方案,农民只需要每年上缴20%的实物税就可以获得土地产权。
三种方案在议院里也是僵持不下,决定权最后还是落到了美国人手里。
韩国独立后在韩国街头的美国大兵
装甲车就是星条旗坚不可摧的保证
(图片来自:http://contents.history.go.kr/front/ti/view.dotreeId=07030&levelId=ti_030_0030)▼
但是美国人对此并没有明确表态,而是把自己手中收缴来的前日本农场以有偿形式交给农民,价格是土地3年的产出,农民可以一次性付清,也可以分15年按揭。
这下大家都明白了,美国还是倾向于右翼集团的“有偿没收、有偿分配”原则。这也很正常,战后美国控制半岛南部靠的就是遗留的大地主,而且并不想让政府财政压力过大,以免美国本土还要来补贴这个太平洋西岸的小盟友。
随着大韩民国在1948年8月成立,李承晚政府上台,韩国农地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
1948年大韩民国政府宣布成立的仪式
(图片来自:Wikipedia)▼
事情进展得如此顺利,显然和李承晚自己的小算盘有关。
他虽然被美国扶上了总统宝座,但比起在日占时期活动在朝鲜半岛的其他政敌,他的支持者并不算多。当时韩国议会主要被由地主组成的韩民党控制,这些人虽然把李承晚纳入了盟友范围,但却并不信任他。快速推进农地改革,能有效削弱地主的实力,还能争取左翼团体和贫民的支持,为可能到来的半岛统一战争抢占先机。
农业改革指示
分发给农业改革的相关负责人▼
1950年3月修订过的《韩国土地改革法》
(图片来自wikipedia@미상)▼
因此他虽然尊重了美国人定下的“有偿没收、有偿分配”原则,但对具体价格做出了很大的削减:收购价格是土地年产量的1.5倍,而给农民的价格则是年产量的1.2倍,差价由政府承担。这遭到了议会的强烈抵制,要求按照美国人的3倍产量来定价。
不同派别,不同部门,不同方案▼
整个1949年的上半年,韩国议会几乎就是为了这个法案的讨价还价而开的。而在争论的最后,李承晚政府还是占得了上风,农民所要支付的土地价格被定为年产量的1.25倍,以实物形式在5年内还清,以最大程度上减轻农民拿地的负担。
这看上去是一件喜大普奔的好事,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谁是受益者?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前期处于弱势的韩国受到了巨大冲击,不断拉高税率以应对日益吃紧的前方开销。而除了日常消费品以外,农地也是要收税的,农民每年的综合税率高达50%,几乎到了日本占领时期给地主上供的水平,农民苦不堪言。
不过首都被占领,人口流离失所,城市经济损失惨重
韩国政府所能抽调的最后经济资源也就是农民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U.S. Navy,)▼
战争期间,朝鲜半岛上还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而农民的分期付款是以实物形式上交的,这让情况变得更加棘手,很多拿到地的农民都觉得土地是个负担,急于把土地脱手。好不容易完成的土地改革几乎就要破产了。
如此混乱的局势,也成为了投机商的四处流窜作业的天堂。
在地主一侧,他们大肆宣传韩国挡不住北边的压力,迟早会被北方主导统一。按照朝鲜的政策,土地别说作价卖出,地主自己能活着走出审判场就不容易。这吓得很多地主以票面价格的二到三成出卖地券,半卖半送地把土地拱手相让。
最危急的时候,韩国已经退守到东南一隅的釜山
如果不是美军参战,亡国只是时间问题
(在釜山防御圈外围防守的美军)
(图片来自wikipedia@US Army,)▼
在农民一侧,投机商则夸大灾情和政府收税的意图,继续把国家分配给农户的土地再收入囊中。在需要现金和粮食时,他们又成为了大韩民国的鼓吹者,强调朝鲜终将失败,战后国家对土地价格会卡得更严,劝说另一批农民趁早购买地券。
韩国是输是赢,全在这些投机者一张嘴。
就在这低吸高抛的一系列神操作中,不少投机商发了一大笔国难财。这些人在战后不少成为了韩国有实力的资本家,在后来朴正熙政府主导的工业化进程中,紧紧抱住国家的大腿,摇身一变成为了推动现代化的爱国财团,充满了讽刺意味。
不过投机商对市场造成的扰动毕竟还是有限的。朝鲜战争最终以双方在38线收兵作罢,韩国的农地改革也得以继续推进。而且为了在战后充分恢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此后韩国政府也没有对农民过于苛求,很多农民的土地款一直到1968年才还清。
仿佛经过数年的战争,一切又回到起点
但却有一些人暴富,以及更多人破产
(图片@https://terms.naver.com)▼
这20年的积累,让以前过一天算一天的农民有了原始积累,家庭生活水准和幼儿入学率有了长足的进步。1958年,韩国少儿已经几乎全部识字了,这和日占时期农民贫穷文盲的悲惨命运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这些少儿在十年后,也成长为了优质的劳动力,参与了“汉江奇迹”的缔造过程。
几十年下来,朝鲜农村(上)和韩国农村(下)
差别已经比较大了
(图像来自google map)▼
所以虽然李承晚的执政生涯充满了争议,但至少在韩国基层社会,对这位总统的评价是很高的。人们都有感于正是李总统的改革让自己吃上了饭,让孩子受到了教育,从此改变了命运。
而李承晚本人的命运也被大幅提高的教育水平所改变。1960年,韩国大学生因不满选举舞弊,爆发全国性抗议,把从美国回国执政的李承晚又赶回了美国,完成了自己宿命的循环。
赢了选举,失了名声
(图片来自:Wikipedia)▼
其实这场土地改革在政治层面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和北朝鲜土地产权归公,农民事实上只有使用权不同,韩国的土地改革几乎是一步到位,还清债务的农民从此永久拥有这块农地的产权,并且可以进行买卖。这是非常美式的改革方案,允许土地成为了私有化的一部分,与公有制的性质完全不同。
38线南北的土地也因此天各一方,两个新生的国家在截然不同的土地制度之上,正式分道扬镳……
参考文献
王建宏. 韩国农地改革之再评价[J]. 江汉学术, 2015, 34(4): 86-93.
金喜成. 50 年代韩国的土地改革[J]. 黑龙江民族丛刊, 1995 (1): 120-123.
强百发. 韩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图片来自wikipedia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